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教师观是建立在近现代技术理性基础上的,后现代教师观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解构。后现代对教师应然的角色进行了确证。后现代教师观是对教师精神的重大解放。教师在引导学生成人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人性和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传统课堂教师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利,使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冲击动摇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后现代知识观为教师反思和审视自身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对话式教学从根本上让教师制造的话语霸权被削弱,让学生"说话"的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给现代师生关系带来了强大冲击,教师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角色困惑。从后现代主体间性理论出发,对传统的教师角色及其师生关系进行反思和批判,确立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构建新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文化思潮,关注过程,关注生活,关注人的"完整性"。在现代范式向后现代范式转变的背景下,"教师角色"逐步由被动的知识"消费者"与"传递者"嬗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正确定位教师角色,需要对教师的知识谱系进行追溯与探寻,在后现代视域下对教师角色进行新的架构。  相似文献   

5.
多尔等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将教师定位为"平等者的首席"的后现代教师观,对于重新解读教师问题、进行教师职能定位、塑造新型教师角色提供了理论视角。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趋势面前,必须清醒地直面这一思潮,借鉴后现代教师观提供的新视角反思教师面临的现代性挑战,揭示教师存在的现代性弊端,使教师角色由外烁的、强制的、灌输的,转变为理解的、唤醒的、激活和发现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一种多元的课程观,它力图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观来摆脱现代主义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在对课程本质、教师角色、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面有着独特的认识。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也不能盲目进行引用。  相似文献   

7.
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掀起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和一种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在教育观上的解构思想,为反思和重构教师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由教师权威走向彼此平等对话,由知识传授走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习惯同一走向崇尚差异、倡导多元,这是教师角色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必须发生转换,教师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宏观把握、巧妙引导、评价激励、教给方法,逐步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对小学德育教师角色包括德育观念、教学方式等都有了新的期待。然而,由于外部条件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小学德育教师的期待角色难以实现。要突破这些瓶颈,应从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改善外部条件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许静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217-219
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职业素质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含义 ,教师已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了多重角色的集合体。教师在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后 ,广大教师要靠职后教育和自我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师培训的合理性追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应为: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理念,把学校视为教师发展的家园,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彰显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在于: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灵活性和目标的实践性,强调培训重心的基层化、对象的全员化和时间的全程化。现代知识向后现代知识的转型为校本培训提供了理论上的辩护与支撑。文化反哺则对传统“师教生学”的师生观予以解构,学生成为校本培训中教师的重要学习资源。应该理性考量校本培训的价值和作用,避免其被夸大或被贬损两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2.
知识论对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应以“人”为中心,知识只是教学的媒介和手段。知识的性质隐藏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看法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如何理解教学必须追溯到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上,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内隐认识和采取的教育策略。研究发现:学生的注意问题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很普遍而且使教师十分困扰的问题;教师的认识既有合理之处也有非科学认识参与其中;教师的策略反映了一定的因材施教能力,同时表现出小学教师教育技能亟待提高的现状;有些教师对"多动症"的估计超过在儿童群体中大约5%的ADHD儿童的平均水平;学校环境中,"班容量"是一个影响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准确认识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时代,由于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高校教师传统角色定位受到挑战,与传统的“权威和管理型教学”相比,信息时代的教学是一种“指导和服务型教学”,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也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传道、授业、解惑”与“学习指导、学习评估与资源提供”并重。新的角色定位要求高校教师具备“尊重”、“宽容”和“协作”这三种信息时代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个人知识构成、管理模式及管理工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知识管理对于教师在信息时代游刃有余地完成自己的职业角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分析教师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教师个人知识的构成和范围,展示了教师个人知识构成的知识地图表示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式及其过程模型,并给出了笔者设计和开发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结构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一个以教材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目标有计划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以任务分担为内容的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主体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7.
对工作限度的迷失导致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的"无所适从"。在教师工作任务视角——研究视角——生活视角的演变中表现出"过度"。从教师和学生、教师和知识、教师和自我的关联处分析过度的缘由,由此寻找教师工作限度的临界点。在对教师工作存在性质的选择中得出教师工作的限度是:指向学生的共性发展、以科学为内涵、以理性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骨干教师成长的支持性因素: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因子,其成长与发展,既受其作为生态主体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又离不开各种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与支持;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各种支持性环境因素之间的多维交互作用,促进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而实施民主化、个性化管理与强化骨干教师责任意识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相结合,变革教师培训模式与强化骨干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相结合,是当前促进骨干教师成长过程优先考虑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因其文化教育场所的特殊地位,在发挥"三个代表"作用上具有着突出的重要性.教师是发挥这一作用的关键力量.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重业务技术,轻品德思想,教书与育人相互分离,已经显著影响了高等教育功能作用的发挥.必须改进工作,在重视业务建设的同时,重视并加强师德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