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了铁路线”;“父亲形象不够潇洒”;“父亲不爱清洁卫生,像小孩一样爬得全身是泥土”此类对《背影》的解读常见诸于报刊杂志。初见此消息,觉得似乎有理,这不正体现了当下流行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么?可细细想来,又觉得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是一种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相似文献   

4.
孟默 《广东教育》2011,(10):27-27
导读 何谓个性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趼中,许多教师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不可否认在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中不少教师误解了这一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作出怎样的理解都应该予以肯定。笔者认为:要真正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要明白个性化阅读有它的“规则”,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还是以教师的讲牵引着学生一步步地走进预定教学流程,完成教学任务。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觉得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如果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哪有那么多时间呢?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勘中指出阅读是人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活动。“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提问、个性化的阅读积累、  相似文献   

8.
韩志英 《学周刊C版》2014,(6):187-187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既是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同时又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是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阅读的根本性挑战,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以文本为媒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一、尊重学生尊重什么有两个故事。一个是听说某初中学校为调整教学关系,还学生主体地位,制定了一条硬性规定:教师必须主动向学生问好,换句话说,就是变原先学生先问的“老师早”为教师先说“同学早”。此举一出,老师们哗然。有关领导在会上解释说,这关键是个观念问题,谁要是不转变观念,因这事在学生评价中坐了底儿,学校来年决不聘任。乍听这故事,真是令人一惊,继而又不免怀疑起来:这样就算是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也许因此感到了尊重,问题是这种形式是使大多数老师觉得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尊重,而感到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就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呵护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为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11.
曾芳 《现代语文》2010,(6):86-87
语文新课标提倡“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这无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地位,并带来了教师角色的全面转变:教师不再是主宰,不再是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相似文献   

12.
方敏 《教育》2007,(18)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期待答案,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提问、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展示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徐可 《教育文汇》2008,(5):37-3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抱怨学生不喜欢阅读课文。课堂上,我们全心地去阅读,吃力地去讲解,但一到学生自由阅读时,就“金口难开”了。症结在哪里?是课文不吸引人,还是我们引导阅读的方法不当?我看问题还是出在后者。我觉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利用一些方法,就有可能改变阅读训练费力不讨好的疲软状态,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4.
朱泰松 《教育文汇》2007,(10):43-44
不知不觉间,我已教了10年语文了。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和身边的同事们仿佛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教师教学用书》上关于文章的解析忠实且惟恐不能忠实地搬给我们的学生,有时甚至担心学生的理解与“教参”相悖了。可笑吗?不,可悲!阅读本该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而这种以“教参”为准绳的思维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多少有益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5.
走进新课程,令人振奋的课堂风景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他们开始以找回的话语权,敢于独立思考,对语文作出个性化的多元反应;教师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开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显然,这是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重大时代价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与关爱,对阅读心理的科学观照。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个性的“期待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进入文本,与作者、与同伴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激活思维,生成智慧,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可以说,多元解读已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元解读不等于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也不等于所有的“个性化解读”均应大力提倡,它是有一定规范和原则的,要坚持正确导向,避免走向极端。那么,怎样善于点引,让学生多元解读呢?  相似文献   

17.
刘仁增 《福建教育》2005,(5A):30-3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对阅读心理的科学反映。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结果学生对课文的“反应”的确出现多元化,如提出“太阳对人类也有害”(《太阳》)、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本身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绝对不可以由教师来代替完成.因此,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发展.那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还给学生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要防止越俎代庖,甚至限制、束缚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然而,放开手脚又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而废弃,这里涉及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度”的问题。事实上,目前也出现了某些失“度”的倾向,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性。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下的阅读课堂教学也确实呈现出气氛热闹活跃、对话多元深入、思维积极深刻的新景观,面对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如果陶醉于学生回答的“精妙”,折中于学生解读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