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着宽容     
说到宽容,我想先从一位智者谈起.那就是众所皆知的孔老夫子.有-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说:"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子日:"其恕乎!"意思是:"那大概就是恕吧."所谓的"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实践中验证黄金法则的作用《圣经·马太福音》中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儒教的经典文本《论语》也记载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它所表达的推己及人、爱人如己的思想,就是在世界各主要宗教中都能找到的所谓“黄金法则”。虽然笔者并不是宗教信徒,但对一些表述在宗教经典文本中、却又并不仅仅只限于宗教信仰本身,而是放之于大众社会(或者说俗世世界)也不无益处的普世思想,还是认为值得借鉴的。如果遵照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去多角度地看…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8,(3):6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似文献   

4.
一、秀才作文在宋代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成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出典于这个故事。其含义是说即使十分聪明能干的妇女,没有米也...  相似文献   

5.
最近屡次看到关于年轻人有知识-没文化的批评。如著名学者于丹批判现在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高分低能。她说:“做事认真就是忠,宽以待人就是恕,学不会这两个字,分数再高的学生也是无用的。”诚然,职业规划大赛、奥数大赛无法教给孩子们仁爱宽容,也不能教给他们真善美。当社会舆论屡屡指责“80后”“90后”们道德缺失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认真审视当下:这个社会到底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文化消费品?笔者认为,混乱不堪的青少年读物市场正在对青少年的价值塑造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11日,临海新闻网刊登了一篇题为《记市“十大杰出女性”市中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谢娟娟》的通讯。其中有一段话:“在谢医师的科室里,记者还看到一个最怪《告知》:因思想高度集中,讲得太嘈杂会影响工作,请免讲‘谢谢’‘拜拜’‘再见’,恕却之不恭了。”谢医师的意思是,请患者不要讲谢谢之类的客气话,恕我不能接受。她使用了成语“却之不恭”。“却之不恭”是拒绝接受吗?  相似文献   

7.
非礼勿听     
圣人说,“发乎情止乎礼。”然则,圣人的话也未必经常对,因为通常的情况下,“发乎情”的结果,最后往往是“止于非礼”。干柴遇见烈火,往往就烧起来,即便是湿柴,也能给烧干了。在“发乎情止于非礼”之后,子又曰了一下,“非礼勿听。”点解?就是说别人在非礼的时候,千万不要听。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7,(36):66-69
杨继祖说,村里每个患病的老人,几乎都“有所准备”。记者问“准备”是什么意思?他说,就是拿点农药在手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刘维 《大观周刊》2012,(8):289-28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名叫《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小品,一位小品演员说了一句台词:“孔子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其实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而是子夏说的,见《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一向认为,要想传之久远,必须借助于金石。《墨子·兼爱下》说古者圣王“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一书中多次表达了这层意思。《吕氏春秋·求人》说夏禹“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高诱注曰:“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可见,这种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12.
刘萍 《湖北档案》2007,(8):44-44
有人说:“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 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容。  相似文献   

13.
人每天吃饭,而且一日三次.为的什么呢?答曰:填饱肚子。填肚子为的什么?曰延续生命。延续生命为的什么?为了做成些有益于人群的事情,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意义何在?曰:人只活一次,应当不枉此生。问到这里,大致可以说,找到吃饭的终极目标了。  相似文献   

14.
霍喜红 《大观周刊》2011,(24):113-113
“开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所谓“开放性作文教学”,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开放、灵活、发展、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激励他们想说就说,爱写就写。从而帮助学生会说会写,说好写好。那如何进行开放性作文的教学呢?我尝试了一些做法。通过实践,有了些许体会。  相似文献   

15.
西山一带自明朝中叶便传闻有安葬建文帝朱允炆的所谓“天下大师墓”一说,如《长安客话》中曾引用了明代学者王在晋的观点:“建文墓在西山。闻嘉靖十五年九月,圣驾尝幸此。”又如,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景泰陵)又北二里,一丘一碑,碑曰天下大师之墓。仁和郎瑛曰:建文君墓也。通纪称建文自滇还京,迎入南内,号曰老佛,卒葬西山。”再如,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写道:“建文帝葬处,距景帝陵不远,石碑题曰:‘天下大法师之墓’。”其后诸多北京志书中也沿袭此说,似乎是言之凿凿、铸成铁案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6.
亦鸣 《出版视野》2009,(1):47-47,27
颜竣于孝武有功,位尊权重。其父早诣竣,见宾客盈门,竣尚贪眠未起,即怒斥之曰:“汝出粪土之中,升云霞之上,骄傲如此,其能久乎?”后竣竞为孝武所诛。(出自《容斋随笔》)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8,(2)
只有傻瓜才当记者文/张文彦我已不至一次地听到人说:“照你的才能,你完全可以去做官为宦,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对这种抬举,我只能哈哈一笑。笑他们知我太少。近日,又一年轻朋友登门“讨教”,主题竟直截了当得可爱,曰:“你老总干记者,是不是有点傻哟?”于是我亦...  相似文献   

18.
帝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帝王的称号有天子、皇帝、君王之别。由于帝王乃“至尊之称”,因此古代对其称谓,也就特别慎重、讲究,并出现了许多代称。这些代称,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谦称,也就是帝王的自称;一类是尊称,即臣民百姓对帝王的称谓。一、谦称: (一) 予一人。《礼记·玉藻》曰:“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予一人”,即天子的谦称,意思是说我在天下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与众人没什么甚异。表示一种谦退。(二) 予小子。《礼记·曲礼下》曰:“天子未除丧,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诗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将锤炼文字的甘苦一语道尽。我从事新闻工作40年,对于写稿一事,至今难以割舍。虽然比不得诗圣的境界,但眼前所见,心中所感,就是平时日常工作再忙,也愿意不改其乐,走笔为快,这算不算一种“情结”呢? 想起当年刚当记者的时候,认定“在报社工作,就是要笔杆子硬”,所以那会儿,工作很拼命,写稿也多。这里旧事重提,丝毫没有自夸的意思,而是想说,记者这一行,只要热爱,就不觉辛苦。譬如,有一次采访,曾在寒冬季节搭乘留着大缝子和开着天窗的运鸭列车,跟鸭子呆过3天。当自己的稿…  相似文献   

20.
刘彭 《出版参考》2005,(12):32-32
1933年春季的一天,因叛徒告密,陈赓在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召见陈赓日:“陈赓,你瘦了。”陈赓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又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陈赓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