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2年至今,我在新华社从事军事报道已7年.在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报道,在某些领域的报道已经成为重复性劳动之后,所谓的"七年之痒",似乎也让我有了些许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期刊编辑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引入研究领域后,它就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对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编辑职业一种日渐增多的现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也名列十大高发人群中。编辑工作的重复性、繁杂性和利他性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3.
知性的干预德性的柔化——图书馆职业倦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伤害,如果处理不当会成为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需要采用心智维度下积极人格重构、管理维度下柔性化管理模式构建、认知维度下学习机制重构等多种维度下的"干预"与"柔化"措施.通过分析以往职业倦怠模型的不足,针对图书馆行业的特殊性质构建了图书馆职业倦怠"干预与柔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来源于英文Job Burnout,又被翻译为工作倦怠、职业衰竭、职业枯竭等.Burnout的本意是"火烧尽了或燃料烧尽了",后被转义为精疲力竭,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将它引入心理学领域而于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代表助人行业(或叫服务行业)中的职业枯竭现象,即那些助人行业的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主持完成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的报告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正在侵袭中国.据统计,按照职业倦怠程度由高往低排,编辑"跻身"前10名.[1]如何全面认识职业倦怠,唤醒"出版睡人",找回"吞万里如虎"的"气",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激情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针对职业人由于工作引发的情感枯竭现象提出的理论。198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勒诗明确将其界定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研究明确指出职业倦怠现象易发在助人群体中,而编辑职业是典型的"为人作嫁"的职业,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自我期望值高,尤其是从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员工大多数是女性,执著于理想的生活方式,当现实没有给予对等的美好,自我心理又没有及时调适,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从而导致女编辑的职业表现不佳,职业生涯不顺,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困境,指出从职业观、利益观、人本观及情绪观等方面避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以促进图书馆员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主持完成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的报告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正在侵袭中国.据统计,按照职业倦怠程度从高往低排,编辑跻身前10名.  相似文献   

9.
随着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它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一般来说,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即人格解体.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冷漠、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服务对象和自己身边的人)、个人成就感降低三方面,目前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许多从业人员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职场人士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高校图书馆员工的职业倦怠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图书馆员工职业倦怠现象成因的分析,运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便帮助图书馆员工有效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是新闻记者从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本文阐述了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克服记者职业倦怠的方法,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稳定新闻从业队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馆员的工作效率.文章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统计分析了近几年关于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的现状,并就如何消除职业倦怠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特点,探讨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因子的预测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90项症状量表对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各因子都不同程度影响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社会支持,减少职业倦怠可提高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编辑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等因素导致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十分普遍,编辑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中,面对繁重的工作内容而产生了职业倦怠,这是工作压力的结果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对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到目前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提高职业满意度,促进个人健康和成长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对编辑人员职业倦怠因素和编辑人员职业倦怠的消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职业倦怠的特征表现 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数据显示:70%的中国职场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档案工作作为一种特殊助人行业,职业倦怠现象不可避免,其特征表现在: 1.丧失进取精神,缺乏职业乐趣.档案工作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等工作环节单调重复,长年累月周而复始,有些人感到档案工作艰苦复杂又相当枯燥乏味,与其他部门相比收入低、福利待遇差、职称职务晋升不及时,易使档案人员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引起"心理失衡".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与情感体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之中,履行档案服务职责的热情与兴趣减弱,采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消极对待自己分内的工作,表现出较重的职业热情消退倾向.  相似文献   

16.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将“职业倦怠”(Burnout)作为术语提出使用.20世纪80年代,“职业倦怠”被美国心理学家Mashach等人给予了更综合、全面的阐述.有意思的是,在随后的学术研究中,一直被誉为“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出现在职业倦怠易发、高发的名册中.“国外心理学将当代人的工作紧张程度划分为10级,名列前几位的职业群体分别为矿工、警卫人员、飞机驾驶员、领航员和新闻记者.”①  相似文献   

17.
郎辉 《兰台世界》2005,(8):128-129
人们对职业倦怠现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工作倦怠,也称为"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根据国际标准,它包括三个指标: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日前,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等媒体进行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表明:有70%的被调查者在三个指标中的一项上出现工作倦怠,处于轻微程度;有39.2%的受访者在两项指标上出现工作倦怠,处于中度;13%的受访者在三项指标上均出现工作倦怠,处于高度.由于职业以及工作性质的不同,某些行业的工作倦怠(职业倦怠)程度远远高于以上水平.就教师而言,是面临压力最多、承受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职业倦怠也极大地影响到了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而且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党校图书馆员身心健康和党校图书馆事业发展,考察并分析党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对于促进党校图书馆事业和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界定了党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相关概念,后利用马斯洛需要理论分析了党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档案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诱因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burn-out)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J.弗登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主要是指社会上从事"助人"职业的个体,由于其从事职业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而导致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葛君 《兰台内外》2024,(2):79-81
选择了2021年度南通地区41家公立医院113名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展开职业倦怠调查。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职业倦怠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该地区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评分为(2.41±1.35)分,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5.22%,以轻中度职业倦怠为主(65.49%)。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为档案专业、是否有行政职务、职称为中级、工作年限在5年~20年是影响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南通地区公立医院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率较高,建议医院管理者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应对措施,降低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程度,全面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