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2月25日5时50分,正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的中国"雪龙"号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收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电话: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附近海域被浮冰困住,两座冰山正向其漂移,情况危急,希望"雪龙"号前往遇险地点施救。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破冰船的关注:破冰船与普通船有什么不一样?破冰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开始了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此次科考的最核心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冰穹A地区建立一座科考站--昆仑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建立的第三座南极科考站.  相似文献   

3.
“雪龙”南极大救援 2013年12月25日,一艘大船正行驶在南大洋洋面上,这艘大船红色船身,船头写着“雪龙”两个大字.“雪龙”号来自中国,是目前中国唯一有破冰能力的科考船,它正载着中国南极科考队执行第30次南极科考任务. 凌晨5点,“雪龙”号上的值班驾驶员突然收到了来自“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求救信号,这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客船被风吹来的大量浮冰困住,不远处还有两座大冰山,情况十分危急.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25日5时50分,正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的中国"雪龙"号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收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电话: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附近海域被浮冰困住,两座冰山正向其漂移,情况危急,希望"雪龙"号前往遇险地点施救.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破冰船的关注:破冰船与普通船有什么不一样?破冰船是怎么破冰的?破冰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5,(3):19
南极大陆的主人企鹅对这些来客非常好奇,常围观队员们作业,胆大的甚至会扑腾着翅膀跑来打招呼。一只帝企鹅在展开卸货作业的"雪龙"号旁。一只阿德雷企鹅在展开卸货作业的"雪龙"号旁,与科考队员"互动"。素材微评:人与自然永远相亲相爱。  相似文献   

6.
向南极进军     
正2017年2月,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的"雪龙"号科考船行驶到南纬78°41′罗斯海水域,刷新了全球科学考察船在南极海域到达的最南纪录。自1984年首次南极科考算起,这已经是我国迈入南极的第33年。在南极大陆上相继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四站之后,我国已跻身于南极考察大国之列。  相似文献   

7.
极地大营救     
《今日中学生》2014,(13):37-41
正"雪龙"号先救人后受困,最终胜利突围,赢得了世界称赞,也引发了对南极旅游的争议。极地营救真实上演2013年12月24日,载有74人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受困于南极迪维尔海的浮冰区。相距1100多千米的我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全速前进实施救援。在救援过程中,"雪龙"号和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以及另一艘法  相似文献   

8.
《少年科学》2008,(2):31-35
南极,一个神秘的地方。对南极的了解,大多数人都停留在书本的知识和电视的影像上。2007年底,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承载着我国第24次极地科考重任扬帆起航、再赴南极。那么,考察极地意义何在?南、北极到底蕴藏着什么秘密?在一个北风渐起的午后,我们来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走访极地探险英雄——颜其德教授。  相似文献   

9.
正在南极,科考站的选址可是一件头等大事。当地时间2017年2月13日21时许,一架载着多名科学家的海豚直升机从南极大陆难言岛安全飞回"雪龙"船。至此,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在罗斯海区域为中国新建第5个南极考察站优化选址作业全部完成。"十面埋伏"95%以上的面积均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的南极,是世界上最难接近  相似文献   

10.
极地大营救     
“雪龙”号先救人后受困,最终胜利突围,赢得了世界称赞。也引发了对南极旅游的争议。 极地营救真实上演 2013年12月24日,载有74人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受困于南极迪维尔海的浮冰区。相距1100多千米的我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全速前进实施救援。在救援过程中,“雪龙”号和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科考设备多,又兼顾物资运输功能,导致实验室空间和功能受到压缩,现有固定实验室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为缓解矛盾提升极地科考船利用效率,以"雪龙2"号为例,结合中国多年极地考察经验,通过充分考虑实验室的具体需求及极地科考破冰船运营特征,将可移动实验室引入其设计建造."雪龙2"号配备的可移动实验室能满足极地科...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圣诞前夜,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学考察船被困南极冰山雪海中,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及时抵达遇险地救援,几经周折,最终成功实施营救。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破冰船的关注,破冰船与普通船有什么不同?破冰船是如何破冰的?我国破冰船的发展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05,(1):18-22
背负艰巨的任务,启航 2004年末、2005年初,中国人将第五次向南极最高点——南极冰盖发起冲击!为此,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比往常提前了一个月出发。2004年10月25日,在热闹的锣鼓声和人们的祝福声中,科考队员乘坐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启航奔赴南极。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南极展开科学考察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目前,世界上已有近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其中阿根廷在南极共有14个科学考察站,为目前南极考察站数量最多的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的夏季露岩区,美国、俄罗斯(前苏联)和日本则在南极内陆冰原上建立了常年科考站,其中以美国建在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和俄罗斯的东方站最为著名。 中国是第15个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国家,目前已建成4个,分别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相似文献   

16.
赖睿 《老年教育》2011,(2):46-46
俄罗斯沃斯托南极科考站俄罗斯在南极洲建立的沃斯托科考站,紧邻地球磁南极,海拔3500米,气候十分寒冷。1983年7月21日,这里更是达到了零下89.2摄氏度的全球历史最低温。沃斯托附近最明显的一处地理现象就是沃斯托湖,它是世界上最大湖之一,被掩埋在冰川之下。  相似文献   

17.
南极考察船     
自1984年中国首次组队进行南极科学考察至今,先后派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号、“J121“号、“海洋“4号、“极地“号和“雪龙“号.其中前三艘各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后两艘则为中国极地运输、考察专用船.  相似文献   

18.
1990年,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立后,将“北极与全球变化”放在最优先的研究地位。去年9月26日,历时74个昼夜、航行13985海里的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15人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满载丰硕的科考成果返抵上海。这次考察的范围跨度达到南3000千米、东西900千米,深入北纬8O度开展科考,是我国在北极的又一次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春天,都是"雪龙号"从南极科考胜利归来之时。这是中国最大的一艘极地考察船,自1994年服役以来,有20年的"工龄",如今已是功勋卓著,参加过多次赴南极、北极的科学考察任务。在2012年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更是身手不凡,成功穿越了北极航道,还走通了最难的中央航道。而今年的"雪龙号"归来,更具有别样的意义——在这次南极科考中,"雪龙号"成功经受了一次南极大营救。  相似文献   

20.
资讯     
《中国科技奖励》2006,(4):76-78
(本刊讯)3月28日凌展1时45分, 经过131天、跨越南北半球往返22700多海里的艰苦考察行程,执行我国第22次南极科考任务的考察队员乘坐“雪龙”船返回上海民生港码头。据悉,考察队中的30名越冬考察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