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该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  相似文献   

2.
美点赏析《母亲》展示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爱:真实、普通、平凡而又感人。母亲是一个典型,是一个农村母亲的典型,农村妇女对丈夫表达爱的独特方式在母亲身上得到了具体、完美的体现。母亲对父亲的爱是通过一件件平凡琐屑的生活小事、一句一句朴实无华的家常话语表现出来的。这些平凡的小事在我们是极熟悉的,但母亲做法却出人意料:给父亲炖豆腐吃,却不给子女吃,并且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分西瓜时,“我们娘儿们三个”吃小的,给爹留大的……这些做法似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一种既…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花     
父亲以前是做测绘工作的,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外面的崇山峻岭中度过。每次家信,都不忘叮嘱母亲:“带好阳阳,别忘了浇花。”母亲看后无不嗔怪地说:“他的两个宝贝,谁敢忘了呢!”后来,父亲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不适宜到野外,我们全家终于可以________了。于是家里和单位的阳台与窗台上就到处生机勃勃地长起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我出嫁后,偶尔回来看看,总能________到父亲的春华秋实。母亲________父亲,说他是用刻度的瓶子计算水量给花浇水,就像小时候给我喂药一样。我有了小双双后,就忘了父亲的花,倒是父亲常来看小双双。一天,…  相似文献   

4.
有一句话讲,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说的是做女儿的,特别亲父亲,而做父亲的,特别疼女儿。那讲的应该是女儿家小时候的事。我小时候,也亲父亲,不但亲,还瞎崇拜,把父亲当举世无双的英雄一样崇拜着,那个时候的口头禅是“我爸怎样怎样”。因拥有了那个爸,一下子就很了不得似的。母亲还曾嫉妒过我对父亲的那种亲。一日,下雨,一家人坐着,父亲在修整二胡,母亲在纳鞋底。就闲聊到我长大后的事。母亲问,长大了有钱了买好东西给谁吃?我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给爸吃。母亲又问,那妈妈呢?我指着在一旁玩的小弟弟对母亲说,让他给你买去。哪知小弟弟是跟着…  相似文献   

5.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6.
〔原文〕父爱在手我开始感受到父亲大手的温暖,是刚上小学的时候。那时,母亲在城里帮人带小孩,回家的日子不多。于是,父亲便担当起既当爹又当妈的双重责任。每天天刚蒙蒙亮,父亲便起床给我做早饭。等我吃饱以后,父亲端来一个小板凳,让我坐在院子里,专心致志地给我扎小辫。父亲的手太大、太糙,我对父亲说:“爸,长头发太费事儿,你还是给我剪短吧!”父亲从我的眼神里读出了异样,顿了一下,对我说:“爹知道爹的手笨,可是小妮子还是留长头发好看,爹会给你扎好小辫的。”自那以后,父亲一有空就往玉米地里跑。原本以为,父亲是去照看庄稼。后来,我偶…  相似文献   

7.
分享     
我很喜欢吃水果,对苹果更是情有独钟。每次吃苹果时,母亲都会帮我削好,然后只将半个苹果递给我。为什么只有半个呢?因为母亲怕我吃不下一个大苹果,所以每次都分一半给我,另一半给她自己。总以为母亲十分贪嘴,就连一个苹果都要分去半个,于是常常埋怨她不让我吃整个苹果。一天,母亲又想削苹果给我吃,我便执意要吃一整个,可刚吃了一半,便觉得有些吃不下了。看着母亲带有笑意的眼神,我只能硬着头皮将整个苹果啃了下去,这时我也品出了母亲的用心。这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总以为独享很快乐,但到了真正独享的时候,就又不觉得快乐了!其实,分享才是最  相似文献   

8.
李子核     
母亲买了一些李子回来,打算吃过午饭再分给孩子们吃。这些李子就搁在盘子里。伐尼雅从来没吃过李子,他闻了又闻,心里非常喜欢,很想尝尝李子的滋味。他在李子旁边走来走去。当房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忍耐不住,拿了一个吃了。午饭前,母亲数了数李子,发现少了一个。她就告诉了父亲。午饭的时候,父亲说:“怎么啦,孩子们,谁吃了一个李子呀?”大家都说:“没有。”伐尼雅的脸涨得红红的,也说:“没有,我没吃。”父亲说:“你们不论哪一个吃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 1米 75 ,我的母亲 1米 6 8。父亲和母亲谈恋爱时 ,父亲剃着平头 ,母亲留着长发。认识父亲的人说 :“那是谁家的闺女 ,真漂亮 !这傻小子还真有眼光。”认识母亲的人见了说 :“小伙子真是体面 ,这姑娘福气好啊”。秋收的季节 ,母亲没带上什么嫁了过来。父亲和母亲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很勤劳 ,母亲很贤慧。父亲干完农活就到水田里去捉些鱼虾 ,用荷叶包着拿回家 ,煮了给母亲补身体。母亲怀了我 ,就在家里煮煮饭 ,给公公婆婆端点水。那个小阳春 ,我从娘胎里出来了 ,从此 ,家里多了个我。母亲把我托给了公公婆婆。母亲剪了长发 ,和父亲…  相似文献   

10.
我小的时候,父亲所在的单位给每个职工家里发了一箱苹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苹果很金贵的,我记得那时最开心的事就是吃过晚饭后从妈  相似文献   

11.
陈孝荣 《师道》2006,(6):53-53
小学和初中一直在村里就读,直到上了高中我才离开家到几十里地外的渔峡口九中。那天是父亲送我,我背了吃食和学习用品,父亲背了被子和箱子。离家前的几天,母亲就一直在我的耳边叮嘱,说先把苞谷面放饭盒里,然后再放上洋芋泡,炖熟了再端回来和着腌菜吃,还说洗衣服的时候把领口和袖口多打点肥皂,多清洗几遍。我和父亲离去的时候,母亲又说,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哩,别弄得不像个人。在母亲眼里我总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其实那时我已经是14岁的少年,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了。那个时候不通车,从老家到学校得走大半天时间。学校放大假,半个月我们就得从学校里…  相似文献   

12.
李洪敏 《家庭教育》2013,(11):41-41
我不知道是因为父亲太过于心细而显得母爱粗粝,还是母亲一向木讷的缘故,反正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给我一种距离感。赶集回来,我们会争着掏父亲的包,而从不去翻母亲的包,记忆中,母亲是很少给我们买零嘴吃的。  相似文献   

13.
你好!昨天中午,我散步到你父亲单住,与杨校长一起,三人坐在你父亲的办公室吃了一回羊肉泡。我们边吃边聊,主要是听你爹聊你出国留学前后的一些事,听了根感动,又有几分感慨,我就在你爹的电脑上给你敲了一封信。可今早上班,你爹却发来邮件,说我给你的信发丢了——你根本没有读到,要我重新给你写一次!  相似文献   

14.
儿时,小男孩家里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日去郊区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不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高凳     
渐长渐大的女儿已能够自己动手吃饭了,椅子上放一张小矮凳,稳稳地坐在上面。我的母亲也辞别了她那张高高的凳子,爱上了椅子,搬来坐在我女儿的身边。母亲总是喜欢把她小孙女的碗优先盛得满满的,全是好吃的,很多时候女儿吃不下,剩下来的饭菜就被母亲倒进自己的碗里,慢慢地吃,倒也其乐融融。母亲日益苍老,花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但她的爱似乎永远年轻,无声无息又铺天盖地。我常和母亲谈起我儿时的事情,谈得最多的就是吃饭,那时候母亲总是喜欢那张高凳,我则坐那张刚好够到桌子的矮凳。说到这些,母亲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微笑着而不作答。我7岁…  相似文献   

16.
"儿子,你还小." 我看着面前的女人,她也正回头看我,说了这么一句. 我攥紧了拳头,咬咬牙.是吗?我还小吗? 家里,那个男人又来了.对,那个男人,我本该叫父亲的男人.他又来了,说什么离婚后母亲的财产应该平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多少年来,一切我都目睹了:母亲为了家庭,付出了太多,无论是买东西、给长辈钱,还是盖房.而母亲自己的房子,是她千辛万苦攒下钱买的.那个我理应叫父亲的男人,什么也没出. 母亲仅有的财产,就是这房子.分一半给他,公平吗?公道吗? 我想说理,却被母亲推进了房子.她头也不回,说:"儿子,你还小." 我,还小? 这句话,我听得太多了.从我只是个孩童,到今天自以为足以保护母亲的少年.  相似文献   

17.
寒冬早晨的旅游鞋大英县象山中学邓凯我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每周末我回家的时候,只有母亲对我嘘寒问暖,父亲只是淡淡地问一声:“回来了?”我只“嗯”一声,有时甚至置之不理。每次和父亲一起走路,都很沉默,我感到不自然和压抑。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在砖厂干活。父亲的一个熟人在卖馍馍,顺手给了我一个,父亲的表情很不自然。我吃完后,又伸手向那人要,父亲怒火中烧,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去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大多数同学买了各式暖和的新鞋,可我穿的还是母亲做的布鞋,而且破了口子,冷冰冰的。那个周末,我回到家中,父亲照旧淡淡地…  相似文献   

18.
舍弃     
我和哥哥是双胞胎,可从记事起,我和哥哥都觉得,我们长得一点都不像。家里除了我和哥哥,还有妹妹。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零食是我们三兄妹都不敢奢望的。一次,母亲去给一户新结婚的人家帮忙,人家给了她两块喜糖。母亲给了妹妹一块。剩下的一块,母亲看看我,又看看哥哥,说:“就一块了,你们抓阄,谁抓到了给谁。”母亲说完,就找来两张纸条,分别写上了“吃”和“不许生气”,放到家里那个瓷罐子里,盖上盖,晃了晃,将盖打开。我抢先抓起了一个纸条,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下就泄气了,纸条上写着“不许生气”。初中毕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父亲和母亲是一对战斗家。这是母亲自己说的。想来也是,他们结婚四十多年了,在我们有记忆的日子里,家里从来没个消停的时候。俩人从来都不像是一对夫妻,而是一对生活的仇人。在老天不赏脸一口饭都不给吃时他们与贫苦斗,在物资匮乏生活困难时他们与拮据斗。在战胜了苦难和岁月联为一体的对手之后。我们大了。而母亲和父亲的对手变了。母亲实在找不到目标,就把对手转到了父亲身上,大吵三六九,小闹天天有。而父亲呢,父亲和烟斗。  相似文献   

20.
古时的蒙学范文,许多都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了.譬如《三字经》中写道:“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有学者这样解说: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今属湖北省云梦市的黄香小弟弟,非常孝顺他的父母.他家条件不好,母亲在他9岁那年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十分辛苦.冬天的时候,他看到床上很冷,体谅到父亲干了一天活睡冷床不容易入睡,就先上床把被子睡暖和了,然后才招呼父亲睡下.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热得睡不着,他先用扇子把枕头和床扇凉,使得父亲能睡得更好.总之,黄香故事就是孩童对待父母的榜样.第二个故事说的是孔融小弟弟,与其兄弟间团结友爱的故事.据说,孔融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好,爹是山东省曲阜市警备司令,先祖是孔夫子.孔融这一辈是七个兄弟,有一天他父亲让七个兄弟按年龄从小到大挑梨子吃.小弟挑走了一个大的,他却拿了个最小的,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他爹问“那你弟弟更小啊”.孔融答“因为我是哥哥,所以我要让弟弟”.又总之,孔融故事,就是孩童在对待兄弟姊妹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