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几十年以来,西方文论多用于阐释中国古代文论,使得中国古代文论出现了"失语"的状态。从文化解读看,中国古代文论的活力显然不足,怎样增进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间的对话,成为了现代文学研究的主题。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当代文论的文学研究,是一种对语言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实现两者间的进一步融合沟通。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当代文论间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过不断积累和沉淀,所形成的古代民族文论内容非常丰富、博大精深。中国古代民族文论即为19世纪之前的中国文论,在此之后不断引入西方文论观念。经过不断的发展,中国古代民族文论同西方理性主义文论间的差异性逐渐凸显出来。由于文论的理论体系同不同民族思维方式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中国古代文论也必然离不开古代哲学,但是在哲学领域中也同样存在体系性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深具自己的民族特色,是学术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文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丧失自己学术品位和民族性格的危机。解决这种危机的方法就是要在充分认识文化的相对性的基础上坚持走民族性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经学作为中国古代最权威的学术,对古代文论的生成、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积极的促进作用方面,也体现在负面的制约作用方面。其积极影响,一是表现为经学元典构成了古代文论的重要思想源头。并从思想原理和话语表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刻影响;二是表现为后世经学家对经学的阐释、解读及理论著述促进了古代文论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宗经”意识的形成和“依经立论”文论建构模式的确立。经学对文论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文论家的影响而体现出来,这种影响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经学元典创始人的思想与文学观的关系;二是经学家的经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关系;三是文学家的经学思想与文论思想的关系。古代文论对经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了经学在文论领域的普及;二是文论家对经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利用或改造,从而为文论和文学服务。经学与古代文论的密切关系表明,从经学角度对古代文论进行研究,或许能更清晰准确地把握古代文论的思想精髓及生成、发展演变的真正原因。探索经学与古代文论的关系,是新世纪古代文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整体的视点,钩玄提要,中国古代文论的学术品格大致有四点:浓重的实践性;鲜明的辩证性;显著的直感性;明显的承传性。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这四种学术品格的表现及成因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了中国古代文论学术品格的优长与不足,从而为我们今天从事文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论的“失语”的根源之一是忽视了对古代文论的学习和吸收。要建设当代的富于中国特色的文论,必须吸收古代文论的理论精华,继承其思维方式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社会诗文书画是主流艺术,因而文论也必然与音乐理论、书画理论关系紧密。以往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往往只注重单线演进,而忽略了它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互滋养相互启迪的关系。文章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与画论的研究作一简单梳理,期在能对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份资料、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论是一门略显枯燥而又深奥的课程。对这门课程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把握:文论结合,突出古代文论的丰富性;知人论世,强化古代文论的传统性;点线贯通,梳理古代文论的条理性;重审研究,确立古代文论的学术性;横纵观照,构建古代文论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以“天人合一”为例证,旨在阐述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必须作一种全方位的审察。既可以采用文化之维,以见出其精神意蕴,也可以运用逻辑演绎。以寻绎其基本模式;既可以采用我注六经,以见出历史本真。又可以使用六经注我。以领悟其现代的启示。通过这种多种角度的整合与建构,我们可以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整体风貌。这样对于当前呼声日隆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无疑具有一种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论有着丰富的精神蕴涵,其植根于中华民族特定的文化形态之中。深入开掘与承继这种精神价值传统是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之根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应落实于本土精神与现代(西方)方法的兼容,并最终完成中国现代文论的真正建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多重文化身份意识, 使其文艺话语有着不同的言说方式, 形成了其文艺话语特征的复杂性。而特定历史时期自我身份的不断错位, 导致了其文艺话语的错置。最终, 政治家身份呈现的话语特征逐渐掩盖了其他特征, 由此产生了话语的实践危机, 导致了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重重劫难。  相似文献   

12.
“气象”是古代文论的独特范畴,其内涵是指某时代文学或具体作家、作品的总体风貌。它具有宏观整体性、不可分割性、模糊朦胧性、形象可感性等特征。文学“气象”的根源在于作家的生命精神。“气象”不同于风格,又与风格有相同重合处。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文学,较之中国文学、华文文学,除了更具准确性与包容性,并可有着中国汉语文学与世界汉语文学的概念构成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汉语文学作为语种文学的超民族性、超国别性、超文化性。通过对汉语文学进行正名,将能从学术研究方面开始来促进汉语文学突破民族文学、国别文学的限制向着语种文学的方向发展,从而显示出汉语文学已经具有的民族文学、国别文学、语种文学这三大构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当前文学理论发展面临的危机,指出改变这种状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正视理论研究的现状,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弱化宏大叙事,强化问题意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公平对待中西文论。  相似文献   

15.
外国文学研究立足中国现实,取得过不凡影响;学科自立后,外国文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中国现实结合的程度越来越不紧密;中外文学比较是外国文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立足中国现实,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才能建构出自己的特色,并为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中英两国文学源流的部分比较,认为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成果丰盛.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学的辉煌将被世界人民充分认识,恢复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文学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地图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参与建构祖国文学中,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香港文学从1949年起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一个寻找香港文化身份的过程,也是"南来"与"本土"从对峙逐步走向融洽的过程.但二者均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大陆同行借鉴和警惕.  相似文献   

18.
以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为参照物来分析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文学的土壤.中国儿童文学离不开本土文化传统的灌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笔下的儿童和他们的生活要能获得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认同,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想象。中国儿童文学需要作者和作品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1933年前后我国左翼文艺界摆脱庸俗社会学的影响,逐渐接受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总结本土化现实主义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中国化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并诞生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其中冯雪峰、周扬、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发展理路和传统。  相似文献   

20.
中文专业办学陷于困境,其根本的症结在于百年中文专业教育从西方引进的学科理念:纯文学观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21世纪,缺乏实用性的狭隘的纯文学观念已经成为中文专业发展的瓶颈。只有突破纯文学,回归大文学传统,依据大文学观念重铸中文专业的学科理念,用以指导人才培养,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才是中文专业办学的根本出路,才能有效实现就业的大口径,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