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世界旅游组织曾将"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作为世界旅游日的主题.以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是旅游业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本文以广东连南排瑶聚居地旅游扶贫开发为例,介绍了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提出了要突出特色,大力开发和利用连南瑶族旅游资源五项措施,论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应"以人为本",不但要因地制宜、突出民族特色,而且要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阐释了旅游扶贫对连南瑶族山区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世界旅游组织曾将“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作为世界旅游日的主题。以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是旅游业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本文以广东连南排瑶聚居地旅游扶贫开发为例,介绍了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提出了要突出特色,大力开发和利用连南瑶族旅游资源五项措施,论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应“以人为本”,不但要因地制宜、突出民族特色,而且要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阐释了旅游扶贫对连南瑶族山区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炎陵龙渣瑶族自治乡是长株潭城市群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乡,其瑶族文化旅游资源突出,在罗霄山区,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内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旅游开发价值大。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龙渣瑶族自治乡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其旅游开发的战略,以期对龙渣瑶族自治乡的旅游开发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4.
永州的瑶族民俗旅游开发,以开发瑶族民族风情旅游为主,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风情。加强永州的瑶族民俗旅游开发,必须结合其实际,开发瑶族文化产品旅游,提高其文化品位,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永州的旅游大力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神秘的女书和神奇瑶都千家峒,是江永两大极有前景的旅游资源。但到目前为此,由于没有对女书和瑶族文化旅游加以明确的定位,也没有设计鲜明的形象,两大旅游品牌没有树立,现实的开发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导致女书和瑶族千零峒旅游兴而不热,资源优势远未充分发挥。本文将从品牌的市场分析、品牌的定位、品牌的提升三方面分别探讨“女书”和瑶族文化的旅游品牌塑造,通过女性风情旅游区和瑶族千家峒寻根休闲旅游区研究设计,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永州旅游资源,推动永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6,(2):14-16
以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理论为学理基础,从旅游地理空间生产、旅游符号空间生产、旅游生活体验空间生产等三个层次,对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政府、企业、专家学者、本地居民等多元主体在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生产与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保护中的职责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连南瑶族自治县近年来旅游发展数据,专家们大多比较乐观。其实连南民族旅游存在着潜在的"瓶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村民主体地位未获确立、旅游开发不深入是造成"瓶颈"问题的三个因素;而有效确认并承担隐性成本,是突破连南民族旅游"瓶颈"的关键。地方政府应把握民族旅游的特殊性,谨慎处理好民族批文化保护和民族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浅谈黑龙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黑龙江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特征概述的基础上,指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黑龙江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战略和开发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对广西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生态旅游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保护区自然资源为背景,生态保护为前提,瑶文化旅游资源为突破口,树立鲜明旅游形象,创新旅游产品,抓住时代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旅游联动,打造西南瑶族文化旅游圈,以促进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并以广东瑶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分析和研究不可移动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竞争优势的关系。只有开发不可移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这种产品能够在原产地保持其自身特色,并有效地与本土相结合,才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形成其竞争优势。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阐述沙县地方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及发展潜力,分析沙县地方饮食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沙县地方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价值丰厚,组合度高,开发潜力大,优势得天独厚。但目前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文化内涵不足、资源欠缺整合、体验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未来洛阳文化旅游开发需突出资源特色,提升文化品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组合式开发,以特色为基础进行创意式开发,以主题为中心进行体验式开发,以精品为核心进行品牌化开发,把洛阳打造成东方文化圣城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相似文献   

13.
曹晓峰 《丹东师专学报》2009,(6):133-135,142
从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构成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石。辽宁省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集聚的重要地区,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厚,合理开发利用既有利于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又有助于辽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少林寺旅游开发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日益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游业对地区经济社会有重大效应.对登封少林寺旅游发展的正、负方面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少林寺旅游开发的积极效应主要包括拉动效应、就业效应、事件效应、影视效应、扩张效应及品牌效应等,消极效应则指文化失真效应、商业过度化效应及环境污染等.据此,提出加强资源的保护、打造少林寺佛教氛围、丰富佛教旅游产品、合理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度等,促进少林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现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风情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民俗旅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宣传展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良性互动,但同时也给旅游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带来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负效应。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研究其解决的对策,对于维护本土文化的传统性,促进接待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拥有数量丰富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正日益成为当地民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主流内容之一。对这些地域特色鲜明、传承方式多样而影响力巨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能够提升辽宁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冲突、内容雷同、开发深度不够、体验性较差等问题,应该通过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内容、开发多样的旅游产品以及与旅游企业全面合作等途径实现全方位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7.
邵阳市的旅游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是湖南的第三大旅游资源市。但近年来的开发利用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通过深入的调查与思考,对邵阳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指出了邵阳旅游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做大做强邵阳旅游文化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丽水旅游开发主题与文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水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地域脉有自然生态脉,人化脉和水景脉,综合当前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地域脉特点等因素的研究,丽水市的旅游开发主题是“以瓯江为轴线,以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辅助开发特色主题公园”,努力创建丽水旅游的“生态、休闲、养生、科考”新形象。旅游开发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观;重视开发前的规划;突出旅游地的化性;大力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强旅游产品的包装宣传。  相似文献   

19.
文化旅游业作为一种文化型、体验性经济随社会发展带来的愈加激烈的竞争,必然要寻找创新出路。三明文化旅游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但由于发展过程中客观和主观因素的禁锢,面临着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利用、体验性有待提升、城市信息传播断裂等问题。在面临体验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机遇时,三明文化旅游业应形成有效的传播系统,同时通过生态旅游的文化策划、民俗文化的旅游传达、借助新媒介的城市形象传播和文化继承的组织管理等方式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意识形态向产品形态转化的有效方式。有鉴于资源整合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性,以在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但存在较多问题的广西桂林地区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问题。研究发现,桂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开发中存在着保护工作起步晚、申报工作进展缓慢、保护经费匮乏,申报主体分散、重复申报问题严重两大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申报、开发、宣传、营销四个方面整合桂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