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与当时再度趋于激烈的中西方文化冲突有密切关系。它借来了西方基督教的上帝,在拜上帝、传布上帝福音的旗帜下扫除偶象,以接受神的启示的形式进行了一场促发人的觉悟的思想启蒙运动。太平天国领导人是如何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作出敬拜洋上帝,反对传统迷信的文化选择的?西方基督教对太平天国影响程度如  相似文献   

2.
在太平天国文献中,太平天国领导人反复申论正与邪的问题,内容涉及宗教、政治、社会诸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宗教观念、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在宗教上,确立皇上帝独一真神权威,信奉、敬拜上帝是正,其他一切不符合上帝教教义的人、事、物皆为妖邪;在政治上,主张“奉天诛妖”、“斩邪留正”,把清政府统治者视为最大的妖邪;在社会理想上,号召人们“修好炼正”,并以严厉手段改造社会恶习,以实行社会的公平乃至天下太平.太平天国的正邪观,反映在宗教上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负面影响;反映在政治上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有其荒谬的因素;反映在社会理想上,有其良好的愿望,也有其不近情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学界传统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实行"一夫一妻"的配偶制,对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多妻制问题大多采取回避的态度,至今还缺乏专论进行系统论析。其实,太平天国实行的是上下有别、等级森严的配偶制度。中下级军官和普通百姓实行"一夫一妻"制,高级官吏实行多妻制,诸王实行的是封建妃嫔制。太平天国领导人实行多妻制是不容置疑的。妻妾来源众多,主要使用强制手段掠取。妻妾在太平天国中境遇相当悲惨。多妻制给妇女和太平天国本身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万事万物和人类起源问题上 ,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是神创论 ,一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神创论认为 ,天地万物和人类都是神创造的。基督教的经典教义《圣经》还具体描述了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万事万物和人的“创世工程”。第一天 ,上帝创造了天和地 ,划分了光和暗 ,于是就有了白天、黑夜之分。第二天 ,上帝造出了空气。第三天 ,上帝创造了陆地、海洋和植物。第四天 ,上帝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星 ,确定了四季和节气。第五天 ,上帝创造了鱼和飞鸟等动物。第六天 ,上帝创造了各种野兽 ,最后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派人管理地上的各种动物…  相似文献   

5.
宗教艺术总要创造这样那样的神以及圣人形象。这些神的形象,并不是人们的随意创造,而恰恰是人本身形象与品质的折射,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的反映。费尔巴哈在论宗教本质时曾多次提出:上帝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本质。他说:“人之对象,不外就是他的成为对象的本质。人怎样思维、怎么主张,他的上帝也就怎么思维和主张;人有多大的价值,他的上帝就也有这么大的价值,决不会再多一些。上帝之意识,就是人之自我意识;上帝之认识.就是人之自我认识。”“因此,宗教艺术中的神的创造,极其深刻地反映出人类在自然困境与社会困境中的忧患意…  相似文献   

6.
上帝家庭与太平天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帝家庭在太平天国起义酝酿时期和开国初期,曾经作为重要的宗教、政治制度构件发挥过积极作用。上帝家庭亲属关系凌驾于凡间肉身宗亲关系之上,是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宗法制度的主要特征。而后期洪秀全重建的以洪氏胞族为核心的上帝家庭,却因为他试图使其凌驾于权力中枢之上而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在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从西方基督教那里借来了一个上帝,并把它改造成为一个中西合壁的上帝,使之成为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发展的思想支柱。过去史学界对此有所论及,但对于洪秀全如何把西方的上帝改造成中国的上帝、改造成什么模样,以及改造后的上帝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兴亡关系如何,却没有全面系统地加以论述。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的总纲,它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所固有的平等思想和太平天国富有特色的基督教精神,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充分地反映了中国农民追求平均和获取土地的愿望,表现了对“人间天国”的向往。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终究与以往旧式农民革命不同,这首先在于洪秀全引进了西方的上帝,把中国农民的传统的平等思想和基督教中的平等博爱结合起来。把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具有中近代的色彩。洪秀全组织“拜上帝会”,宣布只有“上帝”是真神,其他一切人们所崇礼的偶像都是妖魔。人人都有拜上帝的权利。一切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皆是  相似文献   

9.
频繁出现“上帝”一词 ,是穆旦诗歌的一个突出特征。在穆旦诗歌中 ,上帝是无所不在的 ,安排一切并拯救一切的造物主、救世主形象。另一方面 ,上帝还是无情的讥笑者、残酷的游戏者 ,是痛苦的催化者、骚扰的制造者 ,是无忧的旁观者、冷漠的超脱者。作者对上帝的态度始终是摇摆在信仰与怀疑两级之间的。这些可以从他经历的社会生活中 ,从他坎坷的有着丰富痛苦的人生遭遇和人生体验中找到根源。穆旦诗歌创造的“上帝”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上帝教不是卡尔特,也绝非邪教,太平天国上帝教也不是纯粹的西方基督教,而是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派虽,即持上帝一位论的基督教团体,是中国特殊时代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它尊崇“拜上帝教”。此教与基督教颇为相似,而且传教士艾约瑟与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歼交往甚深,故而,艾约瑟坚信,太平天国会转信基督教,基督教最终会征服整个中国。拜上帝教是为太平天国能够正常存在而服务的,与艾约瑟所宣扬的基督教信仰存在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2.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前,西方传教士怀着极高的宗教热情,期望太平天国领导人允许其传播圣教和宣传福音;定都南京后,西方传教士通过对拜上帝教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认为拜上帝教是有缺点的基督教,必须改正其"错误";1862年1月,以罗孝全悄悄离开南京为标志,西方传教士对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领袖们的劝化开导的图谋宣告失败,转而公开敌视太平天国.西方传教士充当了各资本主义国家探听太平天国情况,镇压太平军的急先锋;此外,传教士纷纷赶赴和悄悄离开南京这一现象,反映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普同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运动充分利用了宗教信仰来组织,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但宗教信仰在运动中所起的消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经与传统化不相融,得不到中国民众的支持,不能联合更多的反清团体,反而成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争权夺利的工具。宗教迷信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根据中国国情和起义的需要,通过对西方基督教进行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洪秀全的思想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洪秀全一直高喊着独尊皇上帝,反清反儒,可他骨子里却又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和执行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恰是洪秀全借鉴儒家文化为其服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的上帝教是邪教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太平天国的上帝教不是邪教。这是因为:1、邪教崇拜的多为现世的活力,而上帝教是引进的基督教,崇拜的中心是上帝;2、邪教一般只关心本人,本教的利益,而上帝教则是一个关心大众命运的宗教;3、邪教具有反人类的特征,而上帝教从来没有让信徒危害自己的生命,太平天国努力追求的是建立一个平等样和幸福的人间天堂;4、邪教极端强调本教利益及个人利益,为此不惜抛弃人伦亲情,而上帝教则遵从人类既定的人伦常理;5、邪教鼓动信徒不惜牺牲今生的生命去换得所谓来世的幸福,而上帝教则正确地处理了现世与来世的关系。否定太平天国、认为太平天国宗教是邪教的观点值得史学界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洪秀全与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两位杰出领袖,大部分的太平天国官方文书都记载着洪秀全与杨秀清在金田起义时期以兄弟关系为主线,同心协力,共秉朝政;在定都天京后以君臣关系为主线,后来矛盾萌发,最终激化,终于演出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立独尊上帝的局面,太平天国严禁偶像崇拜,并由此掀起了一场狂飙式的毁灭偶像运动,在起义立国初期,太平军一直处于流动作战的状态,因而毁灭偶像的声势不大,波及范围有限,建都天京和进军苏杭后,该运动相继形成了两个高潮,洪仁Gan、李秀成对该激进政策稍有意见分歧,主张对庙宇寺观禁而不毁,但无力左右局面。因此,该政策便与太平天国的兴亡相始终,成为太平天国对待偶像崇拜的一个主导政策,然而,此举并不具有破除迷信,排斥一切神灵的意义,其实质依旧在造神,区别仅在于以一神替代了众神,尽管它在初期极大地改变了太平军的精神面貌,但其所孕育的宗教激情最终仅是泡沫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该政策既有悖国情民心,同时又过于简单粗暴,所以民间始终没有心悦诚服地接受上帝信仰。相反,却在心理上拉大了与太平天国政权之间的距离,此外,该政策带有很强的盲目破坏性,致使江南为主体的宗教建筑和名胜古迹蒙受了一场空前浩劫。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固然自称是基督教的一种形式,其实却又非常不同于西方的基督教。在太平天国镌刻的书籍中几乎都记载着洪秀全的一则创教"奇梦",解读此一"奇梦叙事",可以看到"奇梦"的一大基础乃是中国民间信仰传统和家族伦理,由此,基督教传统中具有时间性的"差遣"的单数形式被移位为空间性的"差遣"的复数形式。而拜上帝教贯通基督教传统和中国民间信仰传统,从而建立其崭新象征符号系统的关键,即在于这样一种对"差遣"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妇女参军作战和从事军事防御工作,展现了太平女军的风采,为太平天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女军建制全,规模大,数量多,为世罕见。从女军的来源,参军的原因看,太平天国主张妇女参军作战,还只是战争条件下的一种客观需要;是为了解决广大妇女、儿童随军的需要;是太平天国“别男行女行”政策的必然结果;是解决太平军兵力少,不够用的需要;是广西客家妇女尚武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和反映;广大妇女还只是作为“宗教战士”参军作战,根本谈不上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