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的“蝴蝶效应”是这样表述的: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它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使更大范围内的空气与其他大气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龙卷风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蝴蝶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在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致使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又会引发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在一次讲演中提到一种有趣的现象,说如果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漫不经心地扇动了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场灾难性的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叉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后来科学家把这种现象戏称作“蝴蝶效应”,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1963年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提出:“一只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蝴蝶轻拍它的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由于蝴蝶的拍翅运动可能导致周围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气流,四周空气与其他系统也产生相应  相似文献   

5.
过程导向的教学观——来自蝴蝶效应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蝴蝶效应——注重过程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能会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气象学家洛仑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何为"蝴蝶效应"?意思是说:蝴蝶扇动翅膀,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的气流又会引起它周围空气或其他系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  相似文献   

7.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会让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产生的微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蝴蝶效应"是这样表述的: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它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  相似文献   

9.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1963年曾提出一个观点: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富有诗意的阐述:"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能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  相似文献   

10.
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1963年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提出:“一只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蝴蝶轻拍它的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题启发先看"蝴蝶效应"。20世纪6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用计算机研究气象时,发现一个极为细微的初始数据的改变,会导致巨大的结果差异,于是他提出一个假设: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其内在的根据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身边的空气系统  相似文献   

12.
“蝴蝶效应”是现代模糊学(在管理学中亦日趋得以重视的一利,理论)。它形象的说法是: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儿星期后竟变成了席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卷风!它所表明的原理是,一件事物的初发始状态常常具有决定意义.初始状态的极微小差异。往往会导致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极大差异。当然从“微弱气流”到“龙卷风”的过程是其振动波被外界不断放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混乱学中,有一条叫做“蝴蝶效应”的原理。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几周后竟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  相似文献   

14.
<正>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孙雨林一只蝴蝶翅膀的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严重的,不能糊涂。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授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扇动起来的小小漩涡与其它气流汇合,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  相似文献   

16.
阴差阳错     
“……系统初始变量的最小变径可导致运算结果的巨大差异……南美洲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可能在太平洋上引起一场风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职工教育》2007,(3):26-27
美国一个著名的气象专家应用混沌理论原理曾提出“南半球某地的蝴蝶扇动翅膀引起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被学习型组织理论所引用的最著名的理念之——“蝴蝶效应”。韩城矿务局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中,结合实际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着力提高包括生产一线农民轮换工在内的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让每位职工都成为翩翩起舞的“红蝴蝶”,以期掀起企业创新发展的“龙卷风”。  相似文献   

18.
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79年12月美国的一次科学促进会的演讲中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丛林的一朵花瓣上轻轻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也就是说,细小的事物可能引发巨大的变化,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9.
“蝴蝶效应”是现代模糊学的一种理论。它形象的说法是: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竟变成了席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它所表明的原理是.一件事物的初始状态常常具有决定意义.初始状态的微小差异.往往会导致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极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新词典     
蝴蝶效应: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学者将这种由一个极小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后果的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它给我们一个这样的启示:善终者慎始,谨小者慎微。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这种现象称为“鲦鱼效应”,这是由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提出的。由此引申为: 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