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新教材思品课教学更具有教育的直接性,它的教学过程是活动过程。优化思品课的育人环境,发挥思品课活动的育人优势,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在承担思品课教学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有益的尝试。一、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是付诸于行动、投身于创造的前提。在思品课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首先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思品课的特点,我一方面重视学生心理气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课”)教学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矛盾的准则。教学原则必须反映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符合教学活动的实际。什么是思品课教学的情感性原则?为什么要提出思想品德教学的情感性原则?在思品课教学中怎样遵循情感性原则?这是本文试图简论的几个问题。思品课教学的情感性原则的涵义,是指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借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完成情感教育目标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准则。1、思…  相似文献   

3.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能否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思品课教学目的的关键。所以在思品课教学中,应把“激情”这一手段贯穿一堂课的始终,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学低、中年级思品课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侯彦芳 《贵州教育》2005,(17):22-23
我省进行了多次小学思想品德论文评选活动,目的是促进教师探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今年的评选活动在各地的支持和各方的努力下已圆满结束。综观这次评选情况,既有可喜的方面,又有存在的问题。本人作为一名思品教研员,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与广大教师共勉。一、教研风气逐渐浓厚。探讨思品,关注课改,注重研究教育教学问题1.数量增多。今年共收到全省各地选送的论文380多篇,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表明思品课逐渐受到重视,教师钻研和写作思品论文的热情高,参与的人数增多。2.质量提高。论文的整…  相似文献   

5.
在杭州市思品学科教学质量监控研讨会上作讲座。 在浙江省电教馆拍摄录制“走进新课程” 课例评析法一》。高级教师邬冬星教研活动剪影~~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思想品德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注意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管理。 一、领导亲身实践是上好思品课的关键 为了加强此项工作,学校领导不仅要主管思品课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亲自进行思品课教学,平日对思品课教学工作做到计划不少,看课不漏,评优课不忘,  相似文献   

7.
孙小川 《教育》2012,(19):55
探索主题、课题和小专题"三题结合"教研模式,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进行整合,使学期教研主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校本教研专题化,以此解决目前学校教科研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学校教科研的实效性。学年教研主题化在学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它们制约或影响着学校整体教学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如:课题研究活动与校本教研活动两不相关,参与活动的教师疲于应付;课题研究活动重视开题和结题,中间的研究过程不足或缺失;校本教研活动缺少明确的主题,常规的听、评、议课活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课)经过18年的教学实践,摒弃了以往思品课教学的成人化、概念化弊端,正逐步形成"故事十道理十辨析十导行"的教学模式。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思品课教学中"我打你通"、单纯灌输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等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就小学思品课的有关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策略之一:教学思想人本化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此,学校教育重在塑造一代新人,即培养独立人格、具有创造能力、适应时代…  相似文献   

9.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下简称思品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魅力、情境化教学、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探究激发思品课学习动机的策略,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我校初中思品课分层施教教学成效显著,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使我校不断壮大,名声传扬。多年来,我校在山区中学生源较差的情况下,紧紧抓住"初中思品课分层施教,推动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发展"这一契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本校成为我县一所上规模、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璀璨明珠"。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思品课中分层施教的一些做法。初中思品课新课标提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初中思品  相似文献   

11.
李立明 《教师》2011,(33):94-9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下简称思品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魅力、情境化教学、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探究激发思品课学习动机的策略,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思品课教学是我国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高质量的思品课教学,不仅利于提升当地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更关系到地区民族团结与国家安定。基于此,本文采用个案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苗族地区市区小学思品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思品课教学存在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硬件设备与师资配备及民族教材开发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应从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改善硬件和软件配备、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等方面改善思品课的教学现状,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课)中的国情教育,应以《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为指导,根据思品课的任务、特点,以爱国、爱党、爱人民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感情。据此,我们以为思品课中国情教育可用以下一些常见的方法。1.运用分析法,比较归纳观点。思品课中涉及到的国情有很多内容是反映祖国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幸福,社会主义制度好以及我国人口等情况的。进行这些国情内容教育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地分析比较,提炼观点。因为只有通过分析比较,才可以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而养成教育是低年级思品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养成教育,即学好每一课,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笔者就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把思品课还给班主任前不久,笔者对150名小学领导干部兼课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80%以上的领导干部兼的是思品课,究其原因主要是把思品课简单化,认为思品课既少教具之烦,又无实验之劳。领导干部兼课固然重要,但不宜兼思品课,思品谋应由班主任来上。其一,熟悉学...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课")教师,笔者长期以来对于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感到尴尬。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思品课就是"说教课""大道理课",空洞而乏味。造成思品课这种尴尬处境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思品课堂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如何摆脱思品课堂的这一尴尬处境,让课堂充满鲜活灵动的生命力,一直是笔者不断思考的问题。当电子白板技术引进课堂时,  相似文献   

17.
论“说课”     
说课是近几年来学校教研活动的一种新形式,由于它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因此这项活动在一些学校迅速开展起来。说课,简单地讲,就是教师将自己备课的思维过程说给大家听,把你准备这样上课的理由说出来,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听课对象一般是教研人员、同行教师和其他听众。一、说课的意义(一)说课可以增加教研力度,改变教研与教学分离的现象。以往的教研活动往往重教而轻研,满足于上几节公开课,然后作些探讨。说课是针对具体课题进行较全面系统地讲述,并由此交…  相似文献   

18.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走向如何?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到一些学校听课,走访了有关教师,参与了一些教研活动,欣喜地看到,我省思品课教学改革正逐步实现"四个转变"。一、教材内容由以《大纲》为中心向以《课程标准》为中心转变。1997年4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将于1999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以及据此编写的教材同时停止使用。针对这一情况,我省新编了小学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上存在导向模糊的弊病。一是只看思品课的考试成绩,忽略学生道德行为表现的考察,因而出现了以考代评和包办代替的现象,缺乏科学性;二是只注重根据德育年段目标来评价,忽视根据每学期思品课教材内容与学期教学目标来评价,因而思想品德评价与思品课教学形成“两张皮”,缺乏评价的层次性;三是只注意课外评价,不注意发挥思品课主渠道作用,因而出现了课外评价时间不够用时往往就走过场,缺乏教育性,从而削弱了小学思品课的教育作用,影响到小学德育质量。从去年开始,我就如何发挥小学思品课主渠道作用,就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把“道德行为评价”纳入学期思品课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学校品德学科的教研活动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教研活动缺少专家引领,缺乏实效等问题。课例式品德教研活动是提高品德德学科实效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课例式品德教研活动分为个体研究阶段,小组研究阶段,集体研究阶段,个体再次研究阶段,群体反思行为跟进阶段五个步骤进行实施,这种形式使教研活动变得生动务实,是一条方便,快捷,无障碍的教研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