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北京城市学院学业问题学生进行调查,对学籍变化学生和违纪处理学生进行访谈和统计分析,并对普通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出现过学籍处理、违纪处理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学业问题学生家庭、心理、行为等特点,为避免学业问题的发生制定学风巡查制度、考勤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对出现学业问题的学生建立学籍处理答辩制度、处分解除制度和重点学生追踪制度,以促进学业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质疑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新课程要求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教师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诱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做一做、想一想和理一理等方面探讨了开展建构主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生为什么上课发呆?学生为什么不肯完成作业?学生为什么上自习乱说话?学生为什么厌学、逃学?学生为什么不肯讲真话?学生为什么总是和教师作对?学生为什么打架?学生为什么痴迷网络?学生为什么小小年纪就谈恋爱……新的问题、老的问题、意识到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曾经让许多教师和家长感觉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5.
问题教学是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即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探究与合作精神,提升数学素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求知欲望的激发,往往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富有新意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一个具有挑战性问题的解决,往往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中,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动态,反馈学生信息。  相似文献   

6.
周明根 《物理教师》2013,34(6):36-38
本文通过实例讨论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充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文章以“统计与概率”教学实践为例,对应用点阵笔技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究,以改变课堂教学生态,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学问题解决是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和方法的再重组,是一个发现和创新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问题解决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善于感知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有激发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欲望与冲动,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各种类型的问题,并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发展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41):2-3
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中职生的学业成绩、生理、心理健康,严重的甚至会走向违法犯罪,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因此正视并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每一个中职学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要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具体对策方面分析,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有效疏导,从而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改变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现状,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应激问题、学习困难问题、"自我"定位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性意识困扰问题和就业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医专学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说明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重性,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矫正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同样也不能一蹴而就,而要把它看成是一个系统工作.学校应设置相关专门机构,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教育和相关的行为训练,以达到矫正学生人格障碍、疏导学生不良情绪、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刘广兵 《学子》2014,(9):53
正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没有问题就是我们教学的最大问题。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发现、提出问题的空间和时间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一般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机会去发现和提出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人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学生认知、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历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余德海 《文教资料》2014,(19):170-170
"学贵有疑",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探究,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要善于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问题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饱含激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怡情中学史,在知史中生情。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用心感悟、理解历史对自己人生的价值,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学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二是学生不想提出问题;三是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学生问题意识淡薄除与学生自身有关外,还与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等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授人以渔,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问题式教学就是激励学生去“疑”去“问”,教学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并帮助学生推理、比较、鉴别和分析。教师不但自己要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发现、理解、讨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向学生提问,而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今天实施新课程教学,特别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在平常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创设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灵活回答学生质疑,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提供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目前,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探究问题更是力不从心,就物理学科而言,这是一门最能体现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学科,基于"问题"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一、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1.联系生活,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让846名初三学生针对两个任务提出探究问题,目的是了解学生所提问题的类型、所提问题的能力、任务情境对所提问题的影响.结果发现:学生所提问题可分为简单信息、复杂信息和非科学等非探究问题,以及比较、因果、预测、条件、探索、寻找模式和问题解决等探究问题;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较差;任务情境对学生所提探究问题的数量和水平有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