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辛平 《考试周刊》2010,(48):63-63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开展了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有着许多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教学原则是我国教学理论中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有古代、近现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四个阶段,而对这四个阶段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20年间。本对这种研究状况进行了审视与评价,从整体上梳理教学原则的发展,为21世纪教学原则研究的深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议上,朗格朗以education permanente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引起与会者极大反响,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education permanente改为英译lifelong education,即终身教育。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入我国以来,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5.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2):F0003-F0003
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0世纪50年代初由李达创建马列主义教研室,70年代成立政治理论教研室,80年代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教学部,2011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策略,它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也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并将小组合作  相似文献   

7.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和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对于总结过去20多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谋划今后2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是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评价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我国学位制度创立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走过了20多年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就,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奠定了今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其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有以下四个方面。制度建设:上一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前,学位…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专家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形成合作学习热.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6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提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中,合作学习是适应新课程理论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前苏东学者提出的,70年代末我国正式提出了这一科学命题.从其产生到形成完整、系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在这一历程中,邓小平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归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内容、方针途径、领导力量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自然实验教学提高分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专家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开始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也已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燕歌行》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歌行》是汉代乐府旧题,它的曲题来自于古代燕地民歌,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历代文人在其基本的思妇主题上,进行内容和风格的有意创新,这是有合理的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12.
周馥、周学熙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实业救国",在中国近代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周叔弢已进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周家这150年的历史,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典型实例,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法治作为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成果,已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同,作为当今世界潮流,也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近代以来,以法治取代人治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百年过去后的今天,可以说建设法治国家已成为全国上下痛定思痛后取得的共识。但考察我们的法治进程可以看到,这种所谓共识只是表面的。我们的现实和历史让我们举步维艰。要真正建设法治国家,从理论到实践,我们都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有历史渊源。其中,中国历史上辽国“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新中国在西藏保留封建农奴制长达8年之久;世界历史上有美国南北战争之前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并存,俄国“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日本大化革新后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并存等,这些事实都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但同时,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与历史上的一国两制又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是对历史上一国两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孔庙的教育功能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庙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文化现象,在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儒教的倡行机构其祭祀功能仅仅是外壳,是手段,其实质的功能是教育,通过孔庙的教育,通过思想的渗透和灌输牢牢地控制人民的思想,实现“德化天地”“礼仪四邦”的目的。孔庙的教育功能是围绕儒教而展开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的教化功能,二是学校的教育功能,三是劝学功能。教育的内容是儒教,教育的方式是强制和潜移默化相结合。三者相得益彰,使得封建国家牢牢地控制社会的意识形态。孔庙是国家机器之外的又一重要的御用工具,历朝历代均将建庙、修庙、尊孔、祭孔作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6.
民本主义与我国民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重要的文化和精神遗产,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君主和士大夫阶层的统治之道,虽然民本与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民本主义思想主张“民为邦本”,重视人心身背,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长期奋斗、艰辛探索的伟大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旗帜。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已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今后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艰苦奋斗、开拓奋进,就一定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有着悠久的考试传统,重视笔试的考试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我国考试制度能成为古代选才制度的主体是基于它的人性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对人性的思考、对教育的信念和对贤能治国的推崇催生出了中国独具特色的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9.
石屏(汉代的胜休县)在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被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版图中。但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一地区便被纳入《禹贡》九州之一的梁州范围内。这一现象,不仅仅是单纯的托古比附问题,而是由秦汉大一统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这种趋势在思想上,便是当时人们的天下观念,在先秦便已萌芽,到秦汉时发生剧烈变革,由文化认同向实际政治控制转变。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一变革在新征服地区的人们心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塑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毫不动摇地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坚决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保障。党长期执政理念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仍将经受考验。在全党进行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的教育应当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