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某同志: 来信询及怎样才能教好历史课的问题,我真不知如何复函。说来惭愧,从事历史教学工作近三十年,教训不少,经验零星,就只好把自己走过的道路也许是弯路中遇到的一些自认为是关键性的问题提出来,供你参考。路,总是要自己去开拓的。 教历史课和教其他学科一样,无非是抓紧备课和课堂讲授这两个环节。一般地说,即是在备课中掌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把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  相似文献   

2.
历史课是重现人类的画卷,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索.思想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读史使人明智."龚自珍更是深有感触地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可见历史在前人心目中的地位,怎样教好历史呢,教学多年,我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怎样讲好历史课?这里简要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因此备课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不仅教师在备课时要从“教”的方面入手,而且要充分分析学,即学生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从而“因材施教”。因此我在备课前,总先找几个学生谈谈,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及其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趣和要求,然后才准备写教案。在写教案之前,我总是反复阅读教材和教学大纲,教  相似文献   

4.
课程意识助我定向 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我一般总要问一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怎样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等等.后来渐渐养成习惯,“课前自问”变成了一种自觉的意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课程意识.这种课程意识,看似很“虚”,其实它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走向,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走向不明,必然迷茫;走向错了,一切努力都是无用功.常听到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感慨: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为什么会有此反常现象?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缺少一点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5.
我国语文教育从1903年颁布新学制,单独设立"语文"一科算起,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了.然而,许多教师谈起语文教学,仍然觉得难以捉摸,越教越难教.这是为什么?是否仅仅是一种谦虚的说法?看来不尽然.语文教育确有其特别困难之处,其症结我看就在于语文课从来就没有一个科学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6.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小布丁老师教同学们唱《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同学们唱得很用心,唱得激情澎湃,唱得热血沸腾。唱完了这首歌,小布丁老师说:"同学们,没有伟大的祖国,便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把祖国放在心中,把我们的爱,我  相似文献   

7.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初始化工程,是语文备课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这第一步如果没走好,将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严重后果.很多语文教师感慨:教了这么多年书,可每每拿到一篇新的课文时仍然不清楚该教给学生些什么.正确把握教材文本,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已成为众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工作"十要",指的是备课要细、讲课要精、方法要活、手段要新、互动要勤、作业要少、反馈要快、辅导要实、考核要严、收效要大.这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集中全校教师的智慧,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指导原则.一、备课要细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更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保障.备课要细就是要求教师做到"五有"、"五精心"."五有"即脑中有课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腹中有教材,胸中有教  相似文献   

9.
备课这个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凡是教师都知道上课前要备课,但备课备什么?很多教师会回答备课就是写写教案。实际上,备课真的那么简单吗?关于备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  相似文献   

10.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的历史课,这给教了近二十年语文的我带来了新麻烦。教材内容陌生,历史学科的特点不熟悉,不知道该怎么教。研读了教材和教参,精心设计了教案,可心里仍觉没底。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认为历史课是"对着活人讲死人的过去,想说爱它不是容  相似文献   

11.
飞来的竹片     
那天早饭后,我正在办公室备课,担任我班数学课的王老师一手捂着左眼,气冲冲地走了进来,将书往办公桌上一摔,对我说:"这学生没法教了,太不像话了!你这当班主任的一定要把这件事给我处理好!"王老师边说边落泪.  相似文献   

12.
这节课是我学习用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一次尝试.下面谈谈我教这节课的备课体会和课堂教学中的做法.备课备什么?过去我只是备"本本",没有认真钻研毛主席著作,也不了解学生实际,对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发掘不够,课堂教学方向不明,无的放矢,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通过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进一步学习,我在备课中抓了三个环节:钻研毛主席著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知识实际和思想实际.过去教《各地的反清斗争》一节,完全是就事论事,大量补充史实,根本没想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历史规律、前途道路的教育,也没联系现实阶级斗争实际.这次备  相似文献   

13.
备课,首先要研读教材.课堂上"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导游"自己还不熟悉路,那怎么行?教了十多年的书,细细想来,每每研读一篇教材,我大抵都要经历这样一个"三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瓦庚著"苏联中学高年级历史教师的备课"一书,虽然作者申言"不是对历史课备课上的全部问题都作了同等的阐明,而是对某些问题根本没有加以阐明."但也正如作者所说,在这本小册子的范围内所讲的确是"教师最感困难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般理论依据,作者重视了也围绕了学校历史教学的任务,精辟地提出了备课的意义及原则,并在介绍教学方法中强调了在基本思想内容上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提的问题,都能触及了各个问题的教学法上的关键.这确实是本好书.我认为,学习苏联先进的历史教学理论和经验,研究历史教学法,在现有的译文中,应先从这本书入门.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斯霞曾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这充分说明好课是认真准备出来的,十多年的教学经历让自己深刻感受到:“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越好,备课是教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河山只在我梦中,祖国已多年未亲近,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这是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脱离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这是爱国的呼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  相似文献   

17.
常常听到我们身边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同行抱怨:教了那么多年语文,有时真是感到越教越不会教了。其实,这些同行的困境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困境。每当为完不成学校下达的"任务"而烦恼时,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抱怨的?抱怨归抱怨,我们还得面对现实,找到走出困境的正确方法。从我们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方法就是要"跳出语文教语文"。"跳出语文教语文",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作为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自己要能从思想上跳得出来。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在我国推行了十余载,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堂初中历史课,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管怎样改革,应值得肯定的是:在45分钟内,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后文简称备课),千方百计上好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是我们历史教师孜孜不变的追求。对此,笔者认为,新课程下要上好一堂历史课,课前教师应该层层预设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心备课;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备课,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9.
杨琴 《广西教育》2011,(7):29-29
第一次能感受到站在众人肩膀上的力量之强大,是刚参加工作不久。那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因为教学经验非常匮乏,对教材把握不准,我在备课时很容易被网上的教案及课外教辅资料所牵制:我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参走,照本宣科教教材,既不能很好地备学生,也不能很好地选取有用的教学资源,结果是自己备课备得很吃力,学生听得很死气,我越教越不想教,学生越学越不想学。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教学往往存在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备课而收不到良好课堂效果的矛盾,我针对这一现象,阐述在新型课程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通过分析教师课堂备课情况,课堂教学的实施及学生对课程的反应等来改善高中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