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农村自实行税制改革以来,各个乡镇政府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政策要求,在2006年以后积极开展化解乡镇企业债务的工作,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乡镇债务由于历史制度和相关政策原因,其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债务化解进度缓慢,已经成为现在乡镇基层工作的一个难点,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正常工作,严重制约了乡镇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改变乡镇的债务状况,有必要理清乡镇债务的成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消除债务及其形成的影响,增强乡镇政权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化解银企债务,债转股功能有限,债转股对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依赖.债转股的关键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3.
乡村债务问题一直是困扰乡村基层组织运转、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对全国乡村债务的内涵、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债务危机的研究来阐述安徽省化解乡村债务情况以及主要内容。并以此为基础,从五个方面提出乡村债务化解办法:一是积极化解乡村历史遗留旧债;二是加大对乡村债务的财政支出;三是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职能,依法规范政府行为;五是分类化解乡村债务存量。  相似文献   

4.
曾芳 《现代企业教育》2012,(24):179-180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还贷高峰的到来,中国高校负债危机凸显,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行。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依据制度变迁和制度失范理论,分析高校负债现状与债务形成原因,对如何采取措施有效化解高校债务风险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村级债务和农村税费改革--兼论县乡村财税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是税改前财税制度不合理,农村税费改革使村级债务问题进一步凸显,直接妨碍农村税费改革目标的实现,村级债务的化解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化解村级债务的应急之策是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来清理和处理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治本之策是运用制度创新来调整县乡村财税体制、增加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和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一规划的重点工程,而乡村过度债务却是新农村建设的不和谐音符。通过对某县6个乡镇过度负债情况的调查,认识到严重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正常运转举步维艰,干群关系日趋恶化,干部精神日渐萎靡,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化解乡村过度债务必须追根寻源,有的放矢找到解决对策。乡镇政府财权与事权高度不对称,必须合理界定基层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切实推进"乡县管乡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必须改革和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求机制;基层干部考核与职务晋升制度存在缺陷,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干部考核和职务晋升制度。  相似文献   

7.
加强预算约束,遏制乡镇债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乡镇债务急剧膨胀,不仅严重削弱了乡镇政府的执政能力,而且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一大威胁,急待遏制和化解。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从依法治国的角度上看,《预算法》未能充分贯彻落实所导致的预算软约束无疑是乡镇债务膨胀的根本原因。只有加强预算约束,才是遏制乡镇债务的根本途径。为此,上级政府、乡镇人大、乡镇政府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制度,并由此产生了相当数额的债务。近年来,一些地方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积极开展化解“普九”债务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普九”债务跨越时间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化解债务工作总体进展缓慢。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普九”债务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村级债务化解工作的深入,一些深层和难点问题凸显出来,依据妤部分村级债务的调查,要解决当前村级债务化解中的困难和问题,应从制度、政策、措施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村级债务。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乡镇负债情况较为严重,乡镇负债直接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成为困扰乡镇政府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化解乡镇债务,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立高校负债危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以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框架考察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相关关系。当下,我国公立高校负债问题日益凸显,诱发一系列危机。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高校负债危机进行分析,以此寻找造成高校负债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规避与化解高校负债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债权让与通知属于需要受领的准法律行为,让与通知实际到达债务人时对债务人发生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可以通过公告的方式通知债务人债权转让事实,或者催收债权、中断诉讼时效的规定、判决,缺乏法理支持,违反了民法的平等原则,损害了债务人合法权益,实际上也不可行。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分配不协调,举债意愿与举债约束失衡以及地方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少等是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原因.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关键是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对分税制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基层政府的分成比例等.  相似文献   

14.
地方财政体制是在明确分税制作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体制后,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在地方财政体制的不规范性和低效性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可以通过调整和细化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明确划分地方财政收入范围,健全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减少地方财政级次以及深化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体制,更好地促进地方财政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债务是特定时期普遍存在的现象,除我国外,美国、英国等国家高校也有债务。进入新世纪后,内蒙古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教学科研平台和师资力量得到全面改善。这些建设和发展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的。这些债务已经超出学校的偿还能力。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有责任主动采取措施,通过西部开发、强固边疆等政策,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积极偿还和化解债务,并建立高校投资和财务管理长效机制,严控高校债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制度安排的绩效取决于制度安排与资产价值特征的匹配程度。制度的低效率常常引发制度变迁,即资产价值特征为制度变迁的源动力,而与资产价值特征的最佳匹配为制度变迁的归宿点。这一结论既是退耕还林制度出台的内在逻辑,也是充分解决问题,保障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的理论依据。以此而言。以中央政府为退耕还林资金的主要来源;长期的退耕还林制度安排中必须兼顾到地方的利益;政府实行已到采伐期的人工生态林的“林权”收购制度。是可持续性退耕还林政策得以实现的三个基本制度支撑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贷款风险化解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调查分析,本文总结了2004年以来我国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各贷款高校化解贷款风险的策略,具体包括:政府经济规制、增加财政拨款和开征专项收费、学校资产置换、调整贷款结构并延展贷款期限、高校自身运用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举新贷还旧贷。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解决,对我国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打击.从政府负债理论分析,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成因是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协调、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一致、财政软约束等.应针对地方政府目前债务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谈高等院校学生欠费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欠费问题越来越严重,它已经影响到高校的发展,也引起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领导的重视。章通过对目前大学生欠费的现状及大学生欠费的原因分析,找出一条解决大学生欠费问题的途径,即设立国家特困大学生资助基金;改变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办法;加大对恶意欠费学生的惩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代位权作为债权保全制度,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发展时期。传统理论与制度强调代位权保全债权的功能,而现代理论与制度则更注重代位权实现债权的功能。我国合同法尽管是初次规定代位权制度,但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对代位权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