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成语文化有“成语的文化”和“文化的成语”两种内涵。前者是指“成语化了的文化”即以成语为载体的各类文化;就其外延而言,只有那些被凝练到成语中成为成语意义内容的那些文化元素,才是所谓成语文化。后者是指“成语这种文化”或“作为文化的成语”,它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外延是与成语的外延相当的。从价值论的角度说,任何有价值的成语文化研究,必须是合乎研究目标的求真原则、研究任务的求善原则、研究成果的求美原则。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语言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成语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集中反映了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分析英语成语的象征意义,寻觅英语成语的文化渊源,并对比汉文化特征,从而探索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英汉民族语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成语,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成语上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本文旨在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汉语国际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化形象、传递中国声音等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语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渗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特质及价值取向。基于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相关因素的了解,基于习得者文化偏误的分析,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厘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成语教学中强化文化传播的自觉性;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元素,提升成语教学的文化附加值;注重对文化能力的有意识表达,拓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双重构建。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说话写作中合理地运用成语,可使语言表述更生动,形象描述更具体,情感表达更真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凭借成语,透视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感;凭借文本,走进成语世界,感受成语魅力,可使阅读教学更精彩。一、显化:感受成语的形象画面课文  相似文献   

6.
陈玉霞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2):42-43,101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英汉民族语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成语,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成语上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本文旨在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是同生共存的,不同文化的发展必然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而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恰好充分反映出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分析汉英成语产生的文化因素,比较汉语和英语中成语的语义特点、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研究其共性和差异,进一步探讨英汉成语的跨文化对比翻译。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反映文化.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不尽相同,在语言上就会反映出这些差异.而成语是语言的精髓,因此它们更集中、更独特地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本文将主要讨论成语的特点,英汉成语之间的差异以及在成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成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典型语言体现,分析成语是窥探某一民族文化取向、了解其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若干俄语成语,揭示了一定的俄罗斯民族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绚丽的瑰宝,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成语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帮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探究成语的来源、辨析成语的意义、明确成语的应用,在探索、积累和运用中提高语言素养,传承经典文化。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且最能体现时代和社会变化的一个要素,因而不仅受到文化的制约,而且词语中的文化信息也能生动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如果对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不甚了解,忽视了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交际上的障碍.因此要想使学生顺利完成交际,就必须在教学中把语言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重视文化教学,让学生注意英汉词语中文化信息差异对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言教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任何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特定反映,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不能离开文化独立存在。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对跨文化知识要有足够的重视。在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讲授中适度的文化导入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国语言学家和教育者们逐渐开始关注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熟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有着浓郁的文化特色,对外语教学有着较大的帮助。英语熟语是英民族语言中经过人们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形成的固定的词组、短语或者短句,很多熟语简短上口,非常容易记忆,因此深受广大英语使用者的喜欢,并且在英语教学中成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必不可少的助手,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从熟语的起源及功能出发,通过对一些简单的英语熟语的列举,讨论它们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以期达到更好的外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丽琴 《海外英语》2012,(18):141-142,144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它们之间存在强烈的共生关系。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言的基石。研究词汇就能看到一个语言的演变历史,从而看到文化的历史。在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阐述的语言任意性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发现很多词汇还是有一定理据性的。从英语词汇的词源学角度分析,可见词汇的理据在国内英语词汇教与学中的重要性和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本文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从英语语言学习和文化的视角入手,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实施原则和可行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应尽可能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教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与洞察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推动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尚义县五台蒙古营是河北省的蒙古语言文化孤岛。当地主要使用蒙古语,蒙汉双语人占95.1%;22.8%的蒙古族会蒙古文,其中75%是从内蒙古嫁到本村的女性;27.3%的小学生在内蒙古的蒙古语学校就读。村民对普通话的社会地位评价最高,对蒙古语的实用功能评价最高。蒙古语保留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聚居、与内蒙古蒙古族通婚、部分在读学生接受蒙古语文教育、村民对传承蒙古语言文化持积极态度。蒙古语仍会作为当地主要交际语,并发挥传承蒙古族文化的功能。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不断增加,青少年虽能用蒙古语交流,但与中老年产生了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含义十分广泛,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内容十分丰富。本文阐述了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样我们的翻译也不能脱离原文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如果只顾语言,而不了解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我们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得体地再现原语言的语用意义。所以我们在翻译中不仅要注意语言结构,而且要注意把语言和它所代表的文化联系起来既不能忽视语言的结构形式,也不能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和语言在实际场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海外英语》2012,(3):16-17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and its controversial point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cul ture and cognition is analysed in detail: language and culture co-exist, they interact each other, influence each other. Language determines cognition in a certain sense. The more knowledge a person knows about language, the more he can know the world around him, especially his abstract thinking. As culture co-exist with language, it has the same influence on cognition as language does. Cognitive categories are dependent on the immediate context-culture and language in which they are embedded.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育的两个重要模式——语言意识与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学中有两个重要模式 ,即语言意识与文化意识 ,语言意识与文化意识在语言教学中很重要 ,语言教学要通过对学习者语言意识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达到文化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不同的社会文化对语言交际产生不同的影响,外语教学不能只局限语言系统本身,还应把与目的语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纳入教学之中,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还就如何加强文化因素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