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洋溢着多维意蕴的学术精神。学术文化化民易俗是《四书章句集注》促进社会文治与民众心智的基本之功;新的时代经学开新是《四书章句集注》适应时代需求革新经学传统的学术自觉;经学大宗创设典范是《四书章句集注》生发学术示教影响的高卓源泉。朱子开新经学的学术风范及其《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中国学问主体学习的永远楷模。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一个兼集贫弱与宽松的社会历史时代。国家内贫外弱之势激发着主流士人群体图强奋发的使命意识;政治宽松及其文治需求激促着儒家学者及其儒学思想发荣繁茂。身当于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朱熹以“章句”与“集注”相适别的诠释文体,合辑并注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生成了《四书章句集注》。环绕《四书》与《四书章句集注》而开展的经学活动是为宋代《四书》学。宋代《四书》学涵载着:赵宋政权应用儒学的社会文治理性,宋代学者开新儒学传统的学术理性,宋代学者群体奋发作为的使命践履理性。  相似文献   

3.
正【初识经典】《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在我国儒学经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学》原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从中将其专门抽取出来,编次章句。朱熹为《大学》和《中庸》做了章句,并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最后将这四本书编排在一起,成为《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大学》以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深深地烙印于中国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心灵。经宋儒标举之后,《大学》逐步成为"四书"之  相似文献   

4.
《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经学在宋代取得的辉煌文本成就。《四书》合集和集成形式的《四书章句集注》,展示朱熹推进经学新形态的大工告成。《四书》经典本文在诠释书体的阐发下成为《四书章句集注》,为儒家经学生命精神的焕发树立了新的典范。《论语》、《孟子》与《大学》、《中庸》分殊于语录体和文论体。经文本体吁求注释体制有所适别:朱熹以集注体式适用于《语论》、《孟子》;以章句体式适用于《大学》、《中庸》,适别性的诠释书体与特定经典文体结合,生成了理学时代的经学巨著。朱熹的经学实践.促进了儒家经典文本从汉代《五经》合奠、唐代《五经正义》向宋代《四书章旬集注》的里程碑式进步,开新了经文本体与注释体制关系契接与疏通的时代学风。朱熹经学实践开新的层面主要是:兼顾经注传统与现实创新,章旬集注体式分别适用经典文体,经典义理与人生日用亲和相切。  相似文献   

5.
许谦是元代“北山学派”的四书学大家,其代表作为《读四书丛说》八卷。该书对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的证成和补充,是研究四书学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6.
《论语·里仁》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本篇有许多经典名句,如"择不处仁,焉得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如何解读这些名句,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在质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对《里仁》篇中的一些疑义章句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书章句集注》反切类目的分析发现,反切并非纯粹的注音术语,还具有以音辨义、辨明古今字、指明通假、表叶韵、明异文等作用。在朱熹的反切体系中,注音、析形、辨义的原则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书章句集注》被注音字多音现象的研究,发现朱熹对《经典释文》与《孟子音义》中的相应读音择善从之,存在着与《释文》、《音义》注音顺序不一、增音等情况。可见,朱熹并非迷信前人的注音成果,而是广采众说,有目的地裁择或补充。  相似文献   

9.
《四书章句集注》中,朱熹对一些语法现象有所认识,注解中有许多解释语法的例子,有对词类的认识,有对词组结构的分析,有对句法成分的认识,有对句式句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书章句集注》注音材料的研究、分析,认为这些材料与被注字之间的关系复杂.这些注音材料大概有以下几种作用:指出被注字的异文、本字、通假字、同源字,辨析形近字等.  相似文献   

11.
刘娟娟 《文教资料》2005,(24):105-107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是我国儒学经典之作,因朱熹为其做注而得名《四书》。《四书》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共同构成了我国延传千百年的思想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其思想内容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12.
《四书集注》是宋代理学学术的重要载体,朱熹为此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工夫。《四书集注》表明,朱熹通,过发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一关键论述的深刻涵义,证明了创建宋代理学的首功者当属二程(程颢、程颐),从而揭示了宋代理学成立的历史逻辑。同时,朱熹还从孟子的“性善论”演绎出“四端皆善”的命题。这个命题是宋代理学的一个元命题。围绕这一命题,宋代理学建立起了它的伦理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3.
《四书集注》继承和发展了孔孟思想,融汇了儒学、佛学以及中国的道家学说,提出了全民教育目标及体系,确立了儒家文化的道统地位,集中体现了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朱熹通过集注继承和创新儒学文化的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中闪现着成人学习思想的光辉,它的有关成人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特质、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对现代成人学习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回望经典,反思当下,以批判的、历史的、开阔的眼光促进当代成人学习领域的研究,推动成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子四书学诠释具有鲜明的旨趣:求得经文本义,发明圣贤原意,针砭为学之弊。朱子提出以汉学求得经文本义的原则出于以下原因:对文义和文意关系的理解,实际教学效果的触动,不满于"六经注我"的诠释风气。发明圣贤原意有两大要求:诠释主体应保持虚心状态,尊重诠释文本的制约性。针砭为学弊端要求诠释切于日用工夫,端正佛老、功利、词章等不良为学之方,突出诠释"因病发药"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达到"折流俗之谬"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6.
瞿启甲与孙毓修由辑印《四部丛刊》从相识到相知。铁琴铜剑楼为《四部丛刊初编》提供底本达二十六种。嘉惠士林,有功文献。孙又是瞿编《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的“责任编辑”和撰序人。瞿氏售书助赈,孙氏费神奔忙,成就书林一段美谈。孙毓修著书立说,瞿启甲慷慨借书;孙氏辨章学术,更得益于铁琴铜剑楼藏书。笔者根据一批公私藏家珍藏的未刊书札、手稿,参阅其他史料,“回放”这段消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自宋代以来,“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教育经典,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响至深,而“四书”这一教育经典体系的出现及其重要地位的获得与佛学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TheFourBooks(《四书》)andJamesLegge'sTranslations1.1TheFourBooks(《四书》)TheFourBooks(《四书》)isthemostrepresentativeclas-sicalworkso...  相似文献   

19.
古代时期中国文学在欧洲的传播之旅,成为中国文化进入西方的重要方式,以“四书”为代表的散文,《诗经》为代表的诗歌,在中国古代都已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在西方人面前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形象,但是由于文化的隔阂和自我文化的优越感,西方人(欧洲为主)对中国文化存在偏见,使中国文学的欧洲之旅陷入了“东方学”的视野之中,成为西方想像与描述中国的基础材料,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驯化、建构了中国文化与文学形象,所以中国文学的欧洲之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误读、误用,以至肢解、歪曲。  相似文献   

20.
宋代《四书》教学明确以学以至圣人作为目标,在教育思想和理念上将天下学子囊入儒学教养体系之中,强调修身养性与致君泽民的有机统一.其教学重视个体生命体验,力图达到天人合一、学达性天的人生境界.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情境教学、主张工夫修养,形成了教育史上可圈可点的理学教育典范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