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精神消费活动本身成为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成为统治阶级贯彻其意识形态的手段.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分层和社会心态,阐释出其中的社会学意义.因此,符号消费既具有促使社会结构化的功能,也具有强化社会阶层的作用,当然还具有促成社会阶层流动与整合的效用.但无论是精神消费还是符号消费都受制于物质生产.因此我们认为,马克思关于"精神消费"的观点与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的论述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传统和学术路径,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当生产者社会淡出,消费者社会突显,消费文化或消费社会学的视角逐渐被接受为一种新的分析和研究范式。伴随着重返生产和生活的消费话语回归,马克思消费的社会理论迎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罗海玲 《考试周刊》2009,(24):234-236
本文从现有的文献出发,探讨了炫耀性消费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变化。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对其产生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强调应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理解炫耀性消费的动机、产生机制和特点,并与相关的概念作清晰的区分,真正把握其本质,以增强其对于现实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由生产主导型社会转化为消费主导型社会,消费也从满足生存需要的“使用价值消费”转向满足社会定位需要的“符号价值消费”.在他看来,这一转化的内在逻辑体现在符号政治经济学之中.他力图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去超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社会批判理论语境之中寻求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突破点,并以此来建构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社会学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5.
消费不仅与经济学、社会学相联系,还与伦理道德相关。以消费伦理观中的责任感为视角,研究消费与自身、社会、自然责任的关联问题,消费与责任的偏离问题,从中得出有益启迪:坚持树立合理适度、平衡协调的消费观念,培养理性负责的消费心理,构建健康和谐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情消费也开始发生嬗变,其意义似乎也从"神圣"向"世俗"跌落。笔者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在调查走访与相关文献资料借鉴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情消费的内涵价值及其嬗变,探讨了乡村人情消费回归本来意义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研究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分析。为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提供示范和参考,为提高高校研究生体育消费提供相关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用市场管理学、营销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济南市高、中、低档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俱乐部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兰州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不同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来源、性别等角度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做了多重比较,并对调查对象的消费炫耀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大部分为合理消费,其消费水平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有一定的相关,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的消费明显低于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的消费,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是饮食方面的消费,大部分学生存在着炫耀性消费。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消费主导的时代,消费不再简单地只是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需要满足的活动而构成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工具理性的成就和物质的丰裕为表象,借助大众传媒与消费大众心理的里应外合,大众消费被成功地规划和组织并被纳入社会生产体系,同时有力证明了社会的合法性。对于消费意识形态应该有如下的认识,它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它是社会控制形式变迁的结果,它也是消费文化的现代表达,同时它也促生了新的人的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文本的细读,认为其在对消费社会进行总体性分析时,始终贯穿着对文化的关注和分析。他认为“符号消费”背景下的消费社会的文化,以商品和媒介的形式存在,主要表现出平面化、日常化、同质化、非现实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消费社会虽然最初在西方产生和发展,但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东亚国家不可避免的加入到消费社会的大军中。现阶段东亚消费社会主要存在从本质消费到异化消费、从使用价值尺度到时尚价值尺度、从单纯消费水平的增长到等同于幸福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对东亚消费社会进行转型。转向以生存论为基础的“合理消费社会”、以使用价值为尺度的“有限消费社会”、以“人类利益”为最终目标的“适度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13.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鲍德里亚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他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审视与诊断,认为消费不再是物的消费、而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其实质在于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因而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带着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开启了研究消费社会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视野中的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在以生产为主导的产业社会中,大学的使命是培养生产者;那么在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中,大学的使命则是培养消费者.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再是生产的一个后继环节,却象征着地位,意味着一种新的道德.作为对产业社会的一种超越,消费社会在迎来物质丰裕的同时,也导致人们精神上的贫乏.在盲目"拜物"逻辑所主导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下,目前关于大学的话语方式逐渐商业化,大学所付出的主要代价就是普遍的不安全感,并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鲜明地呈现出异化消费的典型症状。新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克服异化消费理论,可以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异化消费的现状,深入了解大学生异化消费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于探索大学生克服异化消费现象的实施策略具有重大作用,可以指引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构建。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的消费观念,片面夸大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把人们消费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实现,把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消费主义的代价,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消费主义不可避免也影响到我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积极提倡“合理消费”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7.
"消费社会"是波德里亚是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而非一个事实描述提出来的,其特点是以"物符"为标志,这与他后来提出的"拟像"和"超现实"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本文从这一概念出发,指出消费社会是自然的丧失和个人性的磨灭.而后又超越波德里亚,引入马尔库塞的"生产"维度,指出,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体系中,波德里亚所控诉的广告拟像,不过是生产、技术和商品这些真正凶手的替罪羊.马尔库塞对生产和技术所发起的意识形态批判或可能较波德里亚的符号论批判更加透入资本主义反人性、反自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自由贸易条件下进行商品国内价格变化的分析,运用生产者剩余及消费者剩余理论,阐述了加入WTO对国内消费者消费的影响:从总体上说加入WTO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不是对所有商品的消费都变得有利,而且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消费社会颠倒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将消费和消费行为置于主导地位上。人们对于商品的享用,只是部分地与其物质消费有关,关键的还是人们将其用作一种标签,通过商品的使用来划分社会关系。消费社会广告创意过程模式以意识形态为起点。六种创造符号的方法——内涵法、语境法、情绪法、反应法、搭配法、信息组织法,则为我们从符号学角度探讨消费社会下的广告创意过程模式提供了基本坐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商品逻辑的运转,消费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问题。而生产和消费以颠倒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当消费作为社会时尚,具有社会一体化的力量时,它就成为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组织者。消费是一种符号交流体系,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在这里被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呈现并结构。广告制造的真实成为人们消费的范倒和模本。广告无意识地扮演了布道者的角色。每个消费者都在广告这一集体语言中被“瞄准”,消费已然成为一种监督。而这一切都源于资本秩序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