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订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把广西推上了国际化的舞台,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带来难得的机遇。有鉴于此,文章拟从认识大学生国际意识深刻内涵为基础,以分析中国—东盟背景下培养广西高校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必要性入手,就如何抓住机遇,发挥区位优势,提高广西高校大学生国际意识,具体分析了四种培养途径,并就具体的实施办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甘海龙 《高教论坛》2011,(12):110-112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广西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及时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成立,贸易和投资成为了中国与东盟十国互利往来的重要领域,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贸易区的桥头堡,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国家"东桑西移"工程推动下,广西蚕丝绸业的种桑、制种、养蚕、制茧等环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积蓄了一定的产业前端优势。为解决广西茧丝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CAFTA背景下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策略:开放思想、突出重点、打造拳头产业;加快国内产业承接,深化加工,突围同质竞争;以人为本,实行品牌兴业,坚持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为广西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广西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对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广西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提出提升广西与东盟国家同构性产业(产品)生产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广西进出口贸易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广西独具的与东盟接壤的保税区及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保税区产业和物流产业,打造新型的广西进出口服务贸易企业,着力与国内和东盟国家(如新加坡)有实力的金融、通讯、旅游及专业服务业合作,实现共赢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对于广西的服务贸易而言,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性机遇。基于这样的背景,有必要对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进行SWOT分析。分析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所处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的因素,以利于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的前沿枢纽。广西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考虑根据中国—东盟发展的需要,设置与东盟各国语言、经济、文化等有关的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具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特色的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华人企业与中国—东盟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多年来,东南亚华人企业与中国—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东南亚华人企业成为中国—东盟经济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经济实力强大的东南亚华人企业在其间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东南亚华人企业这一资源优势,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东盟在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针对广西在此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和广西高职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区域文化特色和高职院校发展前景等多个层面论证了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可行性,提出广西高职教育在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机遇中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9.
当前,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提高、终身体育思想的不断深入,体育事业在我国的开展如火如荼,体育产业被喻义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本文拟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国与东盟贸易愈来愈活跃为契机,以国家大力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北部湾物流保税区为机遇,结合体育博览会对体育产业特有的促进作用、对体育文化传播作用以及对推动文化交流的独特功能,分析举办中国—东盟体育博览会可带来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对中国—东盟体育博览会的举办的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CAFTA进程中广西与东盟工业产业合作发展空间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推进,广西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圈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虽然在工业基础方面广西还比较薄弱,但广西工业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借助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良好发展契机,广西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与东盟国家之间较强的工业经济互补性,为广西与东盟扩大双边工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为广西工业产业拓展东盟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对广西与东盟的潜力产业展开分析,提出了扩大延伸产业链及双方在产业对接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包括茶叶在内的中国—东盟农业互联互通产品需求日益升级。广西北部湾作为唯一同时服务"一带一路"的衔接门户,建设中国—东盟茶叶物流中心,对发挥广西北部湾比较优势,提升广西乃至中国茶叶出口东盟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下的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国际化趋势进行探讨。首先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国际化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对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机遇和面临挑战,最后提出了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国际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作为战略发展关系的重要方面,对参与各国的教育和经贸发展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哨和基地之一,与东盟合作紧密、交流频繁。为此,广西高职应注重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从确立交流重点与合作方向、搭建广西特色“工坊”、打造职业教育适应性等方面加深交流合作,以实现不断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的契机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大体相当,但相互之间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而且资源禀赋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从外部看,有利于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内部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启动为提升和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区域经济带来新的机遇。然而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在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水平上的趋同,将为相互之间深层次合作提出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大力提高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5.
广西高职与中国—东盟人才资源的开发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立足区域优势,构建国际职业培训交流平台的方法及途径进行探讨,分析了广西高职参与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培训的作用和可行性,以此促进广西高职参与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提升广西高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马靖雯 《广西教育》2023,(24):16-20
本文梳理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取得的成绩,并与云南、贵州两省的教育交流合作模式进行比较,结合广西自身特点,提出完善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政策体系、充分挖掘教育交流合作平台的潜力、提升科技创新与教育合作交流融合的黏力、联合推动广西建设成为与东盟教育合作交流的强区等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交流合作的策略,助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9日上午,以"交流互鉴合作共赢构建职教共同体"为主题的2019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此项活动也是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现场,中国教育部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领导和东盟10国教育代表按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启动按钮,共同为2019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启幕。据了解,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交流合作视阈下的广西高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意味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进入国家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序列,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同年10月28日,由中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对外文化联络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其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构建广西北部湾文化产业圈,全方位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区域文化产业合作的要求,这对发展中的广西高职教育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对广西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以新公共服务为理论基础,探索广西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应该扮演的角色、面临的角色障碍以及相关的对策,以实现民众利益最大化,是解决该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给中国和东盟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通道优势的云南,如果把握住自身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一定会取得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