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体验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却有点舍本逐末的倾向。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放弃了文本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而是通过多媒体、课外拓展等手段来组织阅读教学。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两位教师的课例,谈一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体验,还学生一个本真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从阅读教学来说。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其次才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呢?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意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呢? 一、个性化品读——彰显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实,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走入文本的,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品读,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新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怎样的策略引导?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答案。一、引导对话交流,提高理解能力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教学不是展示教师的知识面有多广、教学水平有多高,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从文本中开掘出适于学生体验的教学内容,在具体可感的情境的浸润下,促发学生的自主体验,从而让阅读教学充盈情趣之美。一、通过联想体验,将语言融合于画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两条视线来进行文本的理解和体悟。一条即目力视线,认读文本中的语言符号;另一条即心理视线,将文本语言想象成画面。这两条视线的共同运用能使文本中文字符号所展现的内容连接成为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强化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现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体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挖掘教材资源,开展有效阅读"的阅读活动策略,阐述在阅读课堂活动中如何立足教材内涵,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内涵,体验和领悟文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因此,带领学生"走近"文本进行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一、引导学生多读文本,体验作者所感这里所说的读并不是简单的读,而是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反复地朗读文本,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文字内在的美。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朗读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一步理解品味文字。如教学《庐山的云雾》(苏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三小节"庐山的云雾瞬  相似文献   

9.
在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积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加以分析肯定。以《项链》为例探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探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调查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如此教学带来的结果是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如何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走好语文阅读教学之路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建议: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地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据此,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应该留足给学生静想和体验的空间很多时候,教师都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但是也因为有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很难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因此,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何引导?怎样点拨?关键在于教师要准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存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教师就像一个"搭桥牵线"的人,其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化解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遇到的疑难,善于捕捉师生在互动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对话"的平台。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话题",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促成体验性学习。要实现"为了发展每一位学生"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师课堂上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建构人格。然而多年以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都是条分缕析,为学生分析透彻,使其更容易拨云见雾。殊不知,这种"嚼碎了喂进去"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那种解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如何落实"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理念,让阅读教学更有效率?一、引导学生成为文本真正的"阅读者";二、引导学生成为情感的"体验者";三、引导学生成为奥妙的探索者,如此,阅读教学才能"起真效""见成效""有实效"。总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提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既然是一种对话,就存在着诸多对话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主体。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首先,教师组织引导。这是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在阅读教学这一对话过程中,要顺利地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就要起组织引导作用,那么教师就要首先完成与文本、与编者的对话,即要准确地理解教材及理解编者的意图,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引导并促进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如:苏教版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自己前语文经验的基础上对教材、课文进行个性化体验。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每一个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所以,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积极关注那些容易被教师遗忘的课文之外的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建议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又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那么,教师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突破解读文本的障碍,最终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恰当链接材料,从而增加学生对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情境产生的“独特体验”.是发展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主动体验,从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他们对文本情境的体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呢?杜长明老师在《摆渡》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