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师出示主题图,图略)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男孩有34枚邮票,女孩有16枚邮票。师: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生: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票?师:怎么列式?生:34+16。师:很好。34+16等于多少呢?请大家独立思考,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列竖式计算。(生独立思考后,师指名汇报)(1)摆小棒。师:先摆多少?再摆多少?34根和16根合起来是多少?生:50根。师:最下面的这一捆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进位)》教学师:34+16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的学具帮忙,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写一写、算一算。有了结果之后,再在小组交流你的想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生: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10根可以捆成1捆,4捆和1捆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如图1)  相似文献   

3.
师 :34 +16=?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来讨论一下。同学们可以借助计数器、小棒这些学具 ,也可以尝试创新用别的方法 ,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学生小组合作探讨 ,教师巡视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生1:我们组用计数器 ,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拔4个珠子。要加16,十位上拔1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个位4个加6个是10个珠子。就在十位拨1个珠子 ,把个位10个珠子拨去。得到50。师 :(出示计数器)为什么个位要拨去10个珠子 ,这样不行吗?生 :这样就读不出这个数了。生 :个位满十 ,要向十位进一。生2:我们组用小棒来摆的。先摆3捆4根 ,再摆1捆…  相似文献   

4.
万兆荣 《广西教育》2013,(9):70-70,82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笔者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一、数形结合,展露"1"【片段一】师:你能猜出"34%+%16"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少呢?请每位同学自己试着在纸上师:我们以前学过这类计算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师:近期,有一种“福娃”玩具特别好卖。(出示图片及数据)请吗?的算法进行计算。问,买5个这样的玩具要多少元?生:没有!(点评: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生:24×5=120(元)。师:所以说,这是我们面临的笔算,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到一个新问题!(板书:新问题)以前估算方法,也为笔算学习打下基础,了什么知识呢?碰到新问题,你一般会怎么办?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生:…  相似文献   

6.
案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学生去泰州白马庙海军诞生地参观,同学们高兴不高兴?师:谁知道我校二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课前已让学生进行了了解。)生1:4个班,每班人数是:二(1)班36人,二(2)班32人,二(3)班33人,二(4)班  相似文献   

7.
源起:研讨课引出的话题近期,校教研组开展计算课的教学研究,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二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笔者记录了部分教学片断。片断一:一定要摆小棒吗?师:27+5就是我们今天要新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知道它等于几,请同学们先自己摆一摆。  相似文献   

8.
师:在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生: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女生有多少人? 生:一共有多少人? 片段二:教学加法的结合律. 1.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师:我们来研究第三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生:可以先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是:(28+17)+23=68.  相似文献   

9.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倾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笔者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时有了几点意外的感受和思考。眼教学片断] 师直接出示例题:96-47,问:你会算吗?是怎么算的呢?学生纷纷把手举得很高,想表现一番。生1:16-7=990-10-40=4040+9=49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生1:我是根据竖式想出来的。师:看来你已经会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了。还…  相似文献   

10.
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住三条:1郾相同数位对齐;2郾从个位加起;3郾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是我们曾学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然而在今天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他们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一、把“1”记在心里案例(一)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28+4”。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请一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演示如下:摇28+432摇(以下称为“第一种书写方式”)师:同学们,谁发现了他的错误?生1:他没进“1”。师:为什么需要进“1”?生1:因为8+4=12,需要进“1”。师:对,我们需要把12里面的1个十和这2个十合起来,不要忘了在4的左边记上“1”,…  相似文献   

11.
师:38+24你会算吗?多数学生都能举手。师:看来很多小朋友都能正确地口算了。但是我们学数学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能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现在你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告诉大家吗?下面老师给小朋友几个友情提示,请你和自己的小组同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友情提示1.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2.议一议:还有其他的口算方法吗?3.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想到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生1:我先算8+4=12,再算30+20=50,后算50+12=62。生2:我先算30+20=50,再算8+4=12,后算50+12=62。师:咦,这两种方法好像差不多。你能发现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吗?生:它…  相似文献   

12.
教师出示画面:每盒彩笔 24支, 3盒有多少支 ?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   师: (出示画面 )把 3盒变为 13盒共有多少支 ?请大家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学生列算式 )  师: 24× 13的乘数是几位数 ?  生:两位数 (教师板书课题: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  师: 24× 13=?你们会计算吗 ?(有学生举手发 言回答: )  师:刚才计算 3盒得到 72支,现在是 13盒了,怎么才 52支呢 ?  [评:导入阶段通过准备与揭题两个环节为学生学习新课在计算及列式思路上作了铺垫;提问学生“ 24× 13=?你们会计算吗 ?”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讨…  相似文献   

13.
一、内容与材料的开放案例一: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具吗?老师这儿有几件玩具。(电脑出示:汽车26元,熊猫32元,房子7元,飞机45元,小娃娃17元,小火车38元)师:你可以买两件你最喜欢的玩具,怎么买?需要多少钱?请列式。(生列出了很多算式:26+32、26+7、26+45、26+17、26+38、32+7、32+45、45+38……)师:请同学们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生:我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分一类,两位数加一位数分一类。反思: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课的开头,学习材料不是教材提供的,而是老师创设的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由地产生,这样产生的材料就具有多…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数学读本》一年级上64页~65页。片断一:情境感知,初识加法师:昨天,我们根据这幅主题图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现在,请你根据这幅主题图提一些求“谁和谁一共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生:苹果和梨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师:能列出算式吗?生:4+5=9。(师板书:4+5=9)师:算式中的“5”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生:5”代表有5个苹果,4”代表有4个梨。师: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生:松鼠和蝴蝶一共有几只?师:这个问题是用加法解决的吗?生:(齐)是。师:还有其他问题吗?生:荷叶上有几只青蛙?跳下水的有几只?一共有几只青…  相似文献   

15.
下面是两位教师对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76~78)一课的不同处理:我采了14个我也采了14个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14×2=(个)[案例一]师“: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生:14×2。师:14×2的结果是多少?怎样计算呢?生1:14 14=28。生2:1×2=2,4×2=8,合起来是28。师:这儿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应该说10×2=20,4×2=8,20 8=28。师: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14×282028师:观察竖式,8是怎么得到的?20呢?生:4乘2得8,10乘2得20。师:这个竖式还可以写得简单些(如下)。14×228……[案例二]师:他们一…  相似文献   

16.
1郾教师出示学生玩卡片的游戏图(小红有27张,小明有张,小东有5张)。2郾教师问: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27+3)②小明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3+5)③小红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27+5)④三人一共有多少张?(27+3+5)⑤小红比小明多几张?(27-3)⑥小红比小东多几张?(27-5)……3郾教师让学生口算学过的算式。[评:通过创设玩卡片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游戏中就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产生了一种亲近感]4郾教师选择27+5,组织学生探索口算方法。(1)学生先独立摆小棒,尝…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教科书第二册第40—41页,《课堂练习》第43页练习二十第1、2题(注: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46—47页)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加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重点难点: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和竖式的写法。教具学具:①小黑板,投影仪;师生准备演示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教学过程】一、复习迁移,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先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请看(用多媒体先出示一行6个点,再出示4行)。······························师: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点吗?请列式并计算。(指名回答)生:6x5=30。师:(继续用多媒体出示,添加至10行)现在有多少个呢?会列式并计算吗?生:6x10=60。  相似文献   

19.
教材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片断一师(伸开自己的右手):这是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小组同学画在同一张纸上(5人一小组)。出示一小组完成的图画。师:我们的每一只手有五个手指头。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1:两只手有几个手指?生2:三只手有几个手指?生3:五只手共有几个手指?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只手有1、2、3、4、5,二只手有……(边数边填)师:这样数,你感觉怎样?有更好的办法吗?生4:可以用加法,如两只手,就是5+5=10。师:还可以用我们前一节课的方法来做吗?生5:对了,可以用乘法,即2×5=10。生6:三只手就是5+5+5=15,用乘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