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发展的新态势为教师资源配置带来了挑战。基于2021-2035年城乡义务教育学龄人口预测数据,本文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对教师资源的需求规模、结构、类型等进行了预测。教师资源配置将面临数量不足和过剩反复交替、优质师资城乡学校间不均衡、音体美教师结构性短缺、教师培训资源配置不足且低效等问题与挑战。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快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灵活用人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优化教师编制,更好地保证教师资源配置满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曹海 《辽宁教育》2006,(12):6-8
鞍山市作为一个以基础教育为主要教育形式的城市,其基础教育在布局结构、规模条件、质量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强市战略的实施,也是对鞍山市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就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目前,全市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正在努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城市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全市提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工程已全面实施。一、研究的基本内容基础教育学校学生的区域分布、数量规模、结构比例、就学偏好等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布局分布、办学形式、…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本文基于2009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采用人口预测软件(CPPS)建立人口预测模型,预测出未来连续8年的学龄人口,并对年均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需求指标,如专任教师数、义务教育经费、学校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等进行推算。进而提出系列建议,包括推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增进城乡教师交流,强化省级政府教育经费统筹,改善城乡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同地区未来学龄人口波动与基础教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相继出现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生育高峰,学龄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波动曾对基础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教育师资、经费等资源短缺问题频频产生,严重干扰了基础教育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每年有2000 万左右的出生人口,基础教育仍面临十分庞大的学龄人口基数,同时,各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的本身基础和人口出生波动情形不尽相同,对学龄人口进行超前预测,对各地区合理规划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运用《1991~1994 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的1990 年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建立人口仿真模型,对1995 年至2010 年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学龄人口进行预测,并阐述未来二十多年学龄人口波动对基础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针对地区不平衡性,特殊区域差异,着重讨论各地区未来基础教育的师资配备和经费供需矛盾两个重要的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发展规模的匹配情况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省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 %以上 ,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着全省教育的大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 ,河南实施“科教兴豫”战略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995年全省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1999年实现了我省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所规定的“普九”目标。在推进“普九”的进程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所形成的庞大的学龄人口 ,给义务教育的不同阶段带来不同的压力和问题。目前 ,这一高峰正由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转移 ,与此同时 ,小学适龄人口逐年回落。最近 ,我就…  相似文献   

6.
结合历年人口、教育宏观统计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口变化特征及其对基础教育学龄人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20—2050年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目前学前教育学位需求高峰已过,但2011—2017年的出生堆积使得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正迎来学位需求高峰;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在2020—2050年主要呈现下降趋势,到2035年后基础教育学龄人口规模只有当前五成左右的水平;当前基础教育学龄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和规模增大,向城镇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集中趋势明显,2020—2050年基础教育在学(园)人口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30年后学前教育在园人口和小学在学人口的城镇化率均超80%,初中在学人口城镇化率超90%,基础教育进入以城镇教育为主体的时代。基于此,建议建立学位需求的动态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建立人口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协同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人口再生产面临重大转型,人口的变动对我国教育发挥着越来越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建立了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变量、学龄人口之间的二元回归模型,预测未来20年内我国高等教育将由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面临着较大的学生入学压力。在学龄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高等教育应选择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供需形势的变化。准确把握学龄人口的变动状况,是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重要前提。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源,运用CPPS人口预测工具系统,对2023—2035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在校生数量进行预测发现,义务教育在校生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小学阶段在校生数的下降规模呈现出城市>县镇>农村的趋势,初中阶段在校生数下降规模则呈现县镇>城市>农村的趋势。在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变动影响下,2023—2035年义务教育资源需求变化主要集中在师资、教育经费以及校舍上。师资上,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需求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城市、县镇、农村小学阶段的师资需求将分别下降87.60、85.46、60.44万人,城市、县镇、农村初中阶段的师资需求将分别下降68.77、83.28、22.10万人;教育经费上,小学、初中阶段教育经费需求的涨幅分别为15.41%和5.96%;校舍上,城市、县镇小学仍有一定的缺口,农村小学、县镇和农村初中则将出现大量校舍闲置状况。基于此,可通过构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跨周期调节机制、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协调高质量发展、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2020年北京市“七普”数据,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采用队列要素法对2021—2035年学龄人口的规模结构和义务教育资源需求进行预测。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在2021—2026年持续增长,在2027—2032年保持相对平稳,并在2033—2035年迅速下降。教育资源需求的变化则呈现出不同趋势,其中教育经费需求在预测期内持续增长,教师资源和办学条件需求的变化趋势则与学龄人口基本一致。因此,在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前提下,北京市应在人口增长期内稳步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有计划地扩充教师编制,根据区域、城乡和学科需求统筹调配并动态调整,保障义务教育资源需求;在平稳期内提前部署,通过鼓励集团化办学、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方式破解小学、初中教师冗余和不足交替的周期性困境,明确学校布局的决策标准,确定合理的学校数量、服务半径,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在下降期内利用机会窗口调整教育资源布局,保障教育资源随人口流动而携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口中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数量。当前,培养大量的又红又专的各类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已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策之一;同时,众多的人口,特别是占我国总人口一半以上的青少年,迫切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这些,都要求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能协调地、有计划地得到发展。应当看到,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教育事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大发展,满足所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今后lO年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情况来预测今后lO年各级基础教育在校学生的变化情况,以明确基础教育的任务,进而明确今后10年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以便抓住关键,解决矛盾和问题,更好地促进保山市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分城乡学龄人口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分城乡的学龄人口预测是制定未来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性研究。本文基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运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对我国未来人口进行分城乡预测。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笔者从全国、城市、农村三个维度,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的适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出每个阶段学龄人口变化的具体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前适龄人口变化与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本文对2020年前我国适龄人口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不同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高等教育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应控制在1.1%~5.5%之间为宜。到2020年左右,我国高等教育将开始向普及化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4.
调整教育政策促进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整教育政策促进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思想研究室*普及义务教育,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或迟或早总会面临的问题。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并在实践中全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整整十年。在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世界最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5.
学龄人口的变动对教育均衡会产生巨大影响。人口波峰和波谷变化,使得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学龄人口纵向波动明显,教育资源配置紧缺和剩余并存;同时,城镇化和学校布局调整使得学龄人口在区域间的横向变动很大,进而对城乡教育均衡、区域教育均衡和校际教育均衡产生影响。今后有必要根据人口变动情况,加强教育资源配置预测,调整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资源配置,使其结构合理;建立城乡共同体,探索区域均衡发展的强弱互助形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中小学生更好地发展。义务教育班级规模过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教育界对缩小义务教育班级规模的研究开始重视起来。缩小义务教育班级规模是义务教育由普及到深化的未来选择,缩小义务教育班级规模能够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发展创造一系列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我国教育投资水平还很低,缩小义务教育班级规模势在必行又必须谨慎而行。  相似文献   

17.
人口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是人口与教育又有密切的联系。要研究教育的发展问题,特别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学校布局结构,人口的变化情况是主要依据之一。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人口变化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有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办学规模、布局结构、教师队伍及教育质量等方面。应对这些影响,必须强化政府在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因地制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保护,防止流失。  相似文献   

18.
学龄人口变动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制订义务教育及师范教育发展规划的首要依据与出发点。本文以当前人口状况为背景探讨学龄人口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关系及学龄人口变动对农村中小学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预测,在2012-2020年间,苏州3-17岁学龄人口将呈逐年增加之势,至2020年增长将超过30%,这将对苏州教育资源配置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有效应对未来学龄人口的变化,苏州教育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机制创新,大力扶持民办教育;构筑人才高地,整体提升教师素质,以促进教育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国为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而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的重大项目,其中诸多生均标准都取决于城乡学龄人口的数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采用国家计生委人口预测软件(CPSS)建立人口预测模型,基于2009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预测出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2012~2020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的原始数量比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数量多,但2013年、2015年将分别成为城乡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学龄人口变化的拐点。这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避免因不合理投入而引起的教育资源浪费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