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佳洪 《教师》2015,(10):116
和城镇学生相比,农村进城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和消极学习行为的问题。想让每一位农村进城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首先就必须解决他们心理障碍、消极学习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与进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方面促进进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时刻关注着这群特殊的孩子。在班级管理中,我总是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在家里要好好听爷爷奶奶的话,多帮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看看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多不容易,他们拼命挣钱不都是为了你们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教育,特别关注进城务工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问题和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问题,保障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到我省创业,这类人口约有300万。同时,我省城市化建设不断提速,也加快了省内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这类人口也约有300万。在这个大背景下,进城务工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日显突出。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进城务工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坚持把解决进城务工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提到贯彻落实“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学生随父母转学进城,使得农村学校的学生近几年骤减。再加上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成果显现,农村学校的学生新生入学人数也在递减。分析发现,社会全民特别是农村地区开始真正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教育环境更好的地方和学校。这些原因使得现农村班级人数由原来的三四十名到一二十名,特别是一些偏僻农村学校,有的班只有几名学生。  相似文献   

5.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就是关注农村学校的未来。关注农村留守学生,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对于这些留守学生,他们很少得到父爱母爱,在心灵上是有缺陷的,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多多和他们沟通,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农村留守学生的增多,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名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的老师,要真正做到多关爱留守儿童,确保留守学生享受到阳光般温暖的爱。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首先,感谢《师资建设》编辑部对我们留守儿童的关注。我是农村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我很难见他们一面,他们也非常挂念我。其实,我很想能够跟爸爸、妈妈一起进城读书,享受天天与父母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希望《师资建设》编辑部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报道,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网友)  相似文献   

7.
朱常桂 《教师》2011,(4):123-124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日趋增多,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尚在嗷嗷待哺时,父母就抛家别子,到遥远的城市里去谋求发展。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他们要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大规模中小学生进城就读的现象,而农村的中小学日益"空巢化"。这一现象与城市规模扩大、农村城市化,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等有一定联系。但归根到底,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悬殊,农村地区现有的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无法与城市相比拟,农村中小学教育并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学生自身、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农村中小学进城就读热这一现象需要正视,客观分析其中利弊,采取适当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日趋增多,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尚在嗷嗷待哺时,父母就抛家别子,到遥远的城市里去谋求发展。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他们要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成为留守儿童。从2009年5月开始,带着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我对江苏省东海县牛山镇的农村留守儿童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王宝琳 《教师》2011,(2):119-119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成为留守儿童。从2009年5月开始,带着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我对江苏省东海县牛山镇的农村留守儿童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正>兴趣爱好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对他们来说将终身受用。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成为留守儿童。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这里的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家庭,在学校里,留守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一部分是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每年只有过年时回  相似文献   

13.
刘永昌 《云南教育》2014,(24):45-4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民工潮”,进城农民工逐渐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云南省易门县遭遇连续干旱,大量的农民纷纷进城打工,以期增加收入,缓解连年干旱的困境,改善家庭生活。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农村中留守儿童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他们面临着生活、教育、心理、安全方面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各级政府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4.
农村籍知识分子进城意味着他们脱离了农村生活,但他们的感情并没有随之跟着进城,他们在内心深处与城市现代化有着天然的隔阂和距离。他们进城之后的尴尬——城与人的双向不认同、压抑的栖息、魂归何处都是对现代性反思的体现。在这些表现中也显示了他们依然扮演着"在"而"不属于"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照顾这些学生,笔者认为,乡镇学校可以考虑为他们专门开设一个班级,把特别的爱献给这群特别的孩子。给留守学生开设特别班级有如下好处:1.使留守学生在学校备感集体的温暖。为留守学生开设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日趋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们入学受教育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实证研究,把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发现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要好,二者在自我意识、人际敏感、抑郁、敌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张贤 《课外阅读》2011,(9):143-143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就班上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8.
1李兰花是学校里众多进城上学的农村孩子之一。如今许多农村人进城买了房,成了城里人,他们的孩子也到城里来读书。这样一来,原本一个小小的县城,一下给撑得大大的。城里人说: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加速,很多农民为了能够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而加入了进城务工的行列。然而进城务工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很多农村学生拥有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但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分居、认知理念的差距等问题,导致了现阶段的农村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单亲家庭甚至"无亲"家庭。而对于这些孩子的教育而言,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平衡,以此来对一系列的"瓶颈"进行突破,最终实现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战略中,特别是在城镇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应当把提高农村转移进城人员的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作为增强城市竞争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民人数的一项重大措施。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提高农村转移进城人员的素质,本文提出建立和实施专门面向农村转移进城人员以提高他们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教育就业培训工程,并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的视角,重新调整城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规划方案,重新进行政府对教育与培训的布局调整。这一工程的设立,重点针对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体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通过非正规教育形式和各种鼓励政策,激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准高中阶段的文化和技术培训,取得全国通行的相应资格证书,获得在城镇生活和发展的能力。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期望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有序转移,并提高我国教育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水平,促进2020年教育发展目标特别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