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的“一饭之需”和让学生“终生受用”的关系,听了一位老师《钓鱼》一文的教学,颇受启发。讲课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审题时,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重点,设了一疑:“本文写谁同谁去钓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后,提出了四种说法:“我和阿成去钓鱼”“我跟阿成去钓鱼”“阿成和我去钓鱼”“阿成跟我去钓鱼”。这时,教师让学生比较这四种说法,想想哪一种说法更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经过比较,思考,茅塞顿开,文章写的是“我跟阿成去钓鱼”。此时,  相似文献   

2.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健壮的少年,成天埋怨自己穷困潦倒,生不逢时。有一天,他遇到一位老翁。老翁问他:“我用一件珠宝换你一条腿,你愿意吗?”“不愿意!”“那么换你一只手或一只眼睛?”“不行!”“既然你全身都是宝,那你为什么还埋怨自己不富有呢?”少年恍然大悟,称谢而去  相似文献   

3.
幽默专卖店     
浪费时间学生:老师,我要上厕所!老师:刚才下课为什么不去?学生:老师,你不是说下课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吗?用来上厕所,就太浪费了!妙语串串烧算命先生:推算起来,你有十年运苦。老王:那十年后呢?算命先生:那时候你就慢慢地习惯了。十年运苦一群小蚯蚓跟着蚯蚓妈妈向前爬行,那只最小的蚯蚓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妈妈说“:孩子,你爸跟着渔夫钓鱼去了!”蚯蚓的回答小花“:小明,你昨天为什么没来上课?”小明“:我牙疼,拔牙去了。”小花“:你现在牙还疼吗?”小明“:那谁知道,那颗牙现在在牙科医生手里呢。”牙疼病人进牙医诊所后猛掏钱包。牙医“:…  相似文献   

4.
老师:“你为什么迟到?”学生:“我本来要去钓鱼。但是爸爸不许我去,我哭了,所以来晚了。”“你爸爸做得很对,关于你为什么应该上学,不应该去钓鱼,爸爸一定对你解释清楚了吧?”“对,爸爸解释过,他说蚯蚓太少,要是两个人去钓就不够了……”不该钓鱼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康知芳 《中国教师》2011,(21):73-74
<正>周末无事,笔者随手翻开2002年第4期《教学月刊》(小学版),看到两则有关《江雪》的教学片断。片断一:师:同学们,这首诗咱们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生: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个老头为什么在那么冷的天还要到江中钓鱼?生:我知道。因为那老头儿爱吃鱼。生:是老头儿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生:我想,那老头儿钓鱼是要去卖的。  相似文献   

6.
欢乐便利店     
理直气壮老师:昨天的作业又是你爸爸替你写的吧?学生:唉,我也没办法啊,谁让我妈最近特别忙没有时间呢。爆笑指数:(许来燕)爸爸做得对老师:你为什么迟到?学生:今天我爸爸要去钓鱼,我也想去,但是他不让,还批评了我,所以我迟到了。老师:你爸爸做得很对。那他有没有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去钓鱼而要来上学?学生:有啊。爸爸说,蚯蚓太少了,如果两个人去就不够了。爆笑指数:(杨秀盈)分梨妈妈想考考女儿,于是问她:“我给你九个梨,让你将其中的三分之一分给弟弟,你应该给他几个?”“一个。”女儿立刻回答。“怎么是一个?你再想想。你不是刚学过分数吗?”“…  相似文献   

7.
《钓鱼》是一篇阅读课文。上课开始我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谁会钓鱼呢?你感到钓鱼有意思吗?”学生争着回答。然后我告诉同学们钓鱼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能医治疾病,有利于健康,我国还成立了钓鱼协会呢!接着我问大家想不想学钓鱼?大家齐声回答:“想!”“今天我向你们介绍一位钓鱼能手——阿成,咱们拜他为师,学习钓鱼方法。请打开书本,默读两遍课文,看看阿成是怎样钓鱼的?看谁能很快地学会阿成的钓鱼方法?”这时,同学们的兴趣极大,精力特别集中,默读了不到十分钟,就纷纷举手,差生也能头头是  相似文献   

8.
叔叔来找爸爸去钓鱼,他手里拿着长长的鱼竿。我问叔叔:“你们钓鱼还用鱼竿?多麻烦呀,我钓鱼从来不用鱼竿,鱼照样钓上来。”叔叔和爸爸哈哈大笑说:“傻孩子,不用鱼竿怎么能钓鱼呢?”我说:“我就能钓,不信你们跟我看看去!”说着,我找来一个罐头瓶,瓶口系上一条线绳就直奔村外的小溪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看戏小蚊子央求母亲准许他去看戏。苦苦地求了半天之后,母亲同意了,并叮嘱他说:“去可以,但在别人鼓掌时,你要当心点。”一个下着大雨的下午,两辆消防车从两个小学生的身旁疾驶而过。甲:雨下这么大,怎么可能有火灾?消防车出来干吗?乙:你真笨!消防车是出来装水的。消防车一个老外娶了一位中国太太,还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魏特茂。某日,这名老外上街遇到一位中国老翁,两人寒暄起来。老翁:“您贵姓?”老外:“我姓魏。”老翁:“魏什么?”老外:“为什么?我姓魏还要说明为什么?”魏什么老师拿了一张写着“手”的卡片走到豆豆桌前,问:“豆豆,这个…  相似文献   

10.
钓鱼     
暑假的一天,我去乡下外婆家。大家见了我欢喜得不得了。外婆叨念道:“茗茗来了,没菜怎么办?”舅舅马上说:“茗茗,你敢钓鱼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敢!不就是钓鱼吗?有什么不敢。”因为以前我只吃过妈妈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鱼,还不知道钓鱼是什么滋味呢!  相似文献   

11.
在《江雪》一课的教学中,我见到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师:同学们,这首诗咱们学完了,学得很好,老师想问: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位爷爷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还要到江中钓鱼?生2:我想是因为那老爷爷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生3:可能那老爷爷钓了鱼是要去卖的。师:有些道理,你明白了吗?生1:哦!(恍然大悟状)生2:老师,江面结着冰,不可能钓鱼的。师:是吗?有不同看法吗?生1:那有什么,可将冰凿破呀!生2:有时天冷,河面不一定会结冰的。师:哦!是这样,你明白了吗?生:嗯。(二)师:学了这首诗,还有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那…  相似文献   

12.
[案例 ]笔者在教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去”时 ,我先问学生一个问题 :“大家是不是去过水站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 ,学校很近的地方有一个水站。那儿的水特别清澈 ,同学们都去过。所以当我的问题提出后 ,学生都表示自己去过。然后我又问 :“如果是你一个人 ,站在那清澈的水边 ,会是什么感觉 ?”许多学生都吐了一下舌头说 :“那挺害怕的。”于是我便说 :“柳宗元所说的‘以其境过清’的‘清’ ,就是大家说的那让人‘害怕’的感觉 ,所以他才说‘不可久居 ,乃去 ,’。”此后 ,又向学生介绍了柳宗元如何被贬永州 ,…  相似文献   

13.
蚯蚓问答谁敢动我有个人牙痛,但他又怕拔牙会更痛,所以一直不敢去看医生。这一次实在是受不了,于是他就鼓足勇气去看牙医。当他看到钳子要伸入他口中时,却又怕得不让医生动手。于是医生要旁边的助手拿来威士忌酒,并给他一杯然后问他:“现在有勇气了吗?”“没有!”他老实地回答道。接着医生再给他第二杯、第三杯……医生问他:“现在怎么样?是不一群蚯蚓跟着蚯蚓妈妈向前爬行,那只最小的蚯蚓问道:“妈妈,爸爸到哪儿去了?”妈妈说:“孩子,你爸爸跟着渔夫钓鱼去了。”是勇气十足?”那病人竟挺起胸膛说:“现在我倒要看看,还有谁敢来动我的牙齿?”…  相似文献   

14.
1 狄更斯的虚构有一次 ,英国作家狄更斯正在钓鱼 ,一个陌生人走到他跟前 ,问道 :“怎么 ,你在钓鱼 ?”狄更斯不假思索地说 :“是啊 !今天真倒霉 ,钓了半天了 ,一条也没有钓到 ;可昨天也是在这个地方 ,却钓到 15条金鱼哩 !”陌生人说 :“是吗 ?你昨天钓很多啊 !”接着 ,他又道 :“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我是这个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 ,这段江上是禁止钓鱼的 !”说着 ,这个陌生人拿出票簿 ,给狄更斯开票罚款。狄更斯看到这情景 ,连忙反问 :“那么 ,你知道我是谁吗 ?”当陌生人被这一反问摸不着头脑的时候 ,狄更斯对他说 :“我是作家狄更斯 ,你不能…  相似文献   

15.
1.要引发趣味。课堂提问应对学生进行诱发和激励,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小学语文第九册《钓鱼》一文,教师先问:“你们喜欢鱼吗?会钓鱼吗?我今天请来一位钓鱼能手教大家钓鱼好吗?”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就会顿时活跃起来。 2.要难易适度。课堂提问过于容易简单,把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钓鱼的启发     
我是一个爱钓鱼的普通小男孩,钓鱼不仅给我带来收获的喜悦和无限乐趣,而且钓鱼还给我以终身受益的启发。那天,我看到了老爸的至宝——渔具,“咦?今天出怪事了,平时爱钓鱼的老爸今天怎么没去呢?”我自言自语地说。一会儿,我便拿起这些渔具兴高采烈地到河边去了。在与河相差五六百米时,便可以看到那条迂回明如玻璃带子的小河,那是老爸最爱亲近的地方。我走到河边看到这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冬天,老翁为什么要钓鱼呢?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采取的策略是在超越文本中巧破难点。  相似文献   

18.
烈日下,一老翁坐在岸边,两眼一动不动地盯着河面的浮标。从日出到日落,老翁依然两手空空,但他却怡然自得,乐在其中。我很是纳闷。老翁笑着说:"我即鱼,鱼即我,我在钓鱼,  相似文献   

19.
开心巧克力     
长到几岁朋友的女儿5岁了。一天,我问她:“你想长到几岁?”小女孩闪动着大[睛,扳着手指头数到了十,说“:十岁。”我想小孩一定是不知十上面是几,就逗她说:“为什么就长到十岁?是不是十往上不会数了?”谁知回答却是:“当然不是!再长大我就显得太矮了。”母子的对话一天,蚯蚓妈妈带着一群蚯蚓孩子在地上爬呀爬呀。这时候最小的那个蚯蚓孩子就问蚯蚓妈妈:“妈妈,妈妈,爸爸去哪儿了?”蚯蚓妈妈说:“你们的爸爸跟着渔夫钓鱼去了。”谁是家长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谁吧。”学生自语道:“那……  相似文献   

20.
“应用广角”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下)“整理和练习”的最后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非常繁杂,几乎将本学期的内容都涵盖在内.教学时我想抓住一根主线,那就是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经过精心备课后,我对自己是充满信心的.但我上完课后,心潮起伏: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究竟怎样培养他们独立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几个教学片断谈谈我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