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电视界,时常听到这么一句话:“镜头朝下唱民歌”,意思是说电视新闻的镜头要对准老百姓、围绕老百姓来报道,不能“仰视”上层,看不到老百姓,使我们的电视新闻让老百姓觉得高高在上,缺少亲和力。那么,电视新闻宣传如何入情入理,如何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如何符合中央提出改进电视会议报道的“三贴近”要求,从而使电视新闻达到“人文关怀”呢?笔者觉得,要做到这点.新闻记者应端正思维方式,摆正镜头位置,从选题、采访视角和平民心态等入手,才能使我们的电视新闻达到“唱民歌、实施人文关怀”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柳萍 《青年记者》2007,(3):109-110
所谓记的“平民视角”,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抛弃职业优势所带来的优越感,改变那种高高在上和低头看世界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周围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生产,并且不断和他们平等交流的视角。换句话说就是“多替老百姓说话、思考、办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中所说的“平民意识”,是指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老百姓,以主要的版面和节目时间.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充分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新闻传播中树立平民意识,实乃新时期发展城市广播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孙丽 《新闻传播》2010,(5):35-35
“平民化”视角是指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普通的老百姓,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坚持平民立场,关注同普通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坚持平民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亲切朴实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为民代言:在新闻报道的取向上,坚持平民利益.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弘扬朴素的人性之美。在实践中,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这,就是百姓喜欢的平民记者。  相似文献   

5.
陈琳 《声屏世界》2005,(4):36-37
电视艺晚会的“平民意识”.就是电视人从办晚会的指导思想到具体运作上都要体现老百姓的需要,为老百姓所接受.为老百姓服务。也就是说,晚会的内容、晚会的形式.包括被观众接受的全过程.都要符合老百姓的思想、生活、情感、利益乃至于期望。那么,电视艺晚会怎样才能办得平民化呢?  相似文献   

6.
平民视角是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平视的角度,用平民的眼光去寻找、发现、挖掘新闻事件及其价值,提供平民关心和需要的新闻信息。通俗的说,平民视角就是“改变了过去那种直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言论的做法,从具体的、天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出发进行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张志进 《新闻窗》2012,(4):109-109
一、在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框架下实现价值提升《现代汉语词典》中,“平民”的解释是“泛指普通老百姓”,而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指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将报道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落实于普通百姓的身上。在新闻内容的报道上,新闻的选材应围绕老百姓所关心的话题,报道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宗戎 《视听界》2004,(5):42-43,41
目前,在中国电视片创作领域中,“平民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对中国的纪录片来说,更是如此。“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几乎成了整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口号。“平民化”的内涵“平民化”是一种基于平民视角,具有观众意识,创作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的创作态度。具体地说,从节目素材的选取上,要从老百姓生活视角、审美趣味出发。纪录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反映老百姓关注的题材;在节目制作流程中,要追随生活,参与生活。创作者既是参与者,又是记录者:从美学形态上说,“平民化”追求自然和本色,努力做到情感和观念的表达亲密无间;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同时。也要具备想人民之所想,写人民之所愿的平民意识——做一名平民记者。平民意识是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平民意识,与其说是一种意识,不如说是一种素质。江泽民主席在视察某革命老区时曾深有感触地说:“莫忘了,白云深处有人家。”这白云深处的人家,就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也创造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平民意识就是大局意识和政  相似文献   

10.
从2010年1月起, 《湖州晚报》每周定期在财经新闻版面上推出《平民创业在线》专栏,聚焦普通老百姓身边的创业者,追踪他们创造财富的足迹.同时,还搭建一个创业平台,成立平民创业俱乐部,组建平民创业QQ群,同时还招募平民创业俱乐部顾问单位,定期开展“晚报投资理财大讲堂”活动,就如何创业、如何理财等市民关心的话题,每月请经济...  相似文献   

11.
平民新闻与新闻的平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这几年.“说”新闻的节目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一档新闻节目只要冠以“说”字,带有“说”腔,便被称为平民新闻或者新闻的平民化。其实“说”新闻并不等于平民新闻, 因为“说”只是对平民语言的模仿或借鉴,语言又与思维方式习惯紧密相连,只有平民语言面貌而没有平民意识和平民立场的新闻不是平民新闻。另外,平民新闻也不等于新闻的平民化。平民新闻与新闻的平民化虽然都具有平民属性,但出发点不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互相逆动的过程。 一  相似文献   

12.
“平民视角”最近几年象春风吹遍新闻传媒,从一些栏目的宗旨上我们可以略见一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时事追踪报道、新闻热点分析、社会问题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身边的事。可以这么说,“平民视角”融入了新闻传媒对受众深厚的爱,是新闻传媒追求的新境界。但是“平民视角”操作不易,颇费心血。“平民视角”是回应受众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而诞  相似文献   

13.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在“海量信息”时代,新闻媒体想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关键在于吸引群众阅读,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解决新闻报道的吸引力问题。这其中,离不开新闻工作的平视态度和平民视角。对新闻时评而言,选取平民视角可谓一流“妙手”。  相似文献   

14.
华蓉  贺俊 《声屏世界》2009,(3):24-24
精心选购,丰富节目内容 一、选购有平民色彩的电视剧。讲述平民老百姓真情故事的情感大戏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特色。我们曾做过一份收视调查,80%的观众热捧带有平民色彩的作品,无论是现实写照,还是借古喻今,只要是老百姓的故事,观众们都特别喜欢。  相似文献   

15.
宋颖 《新闻前哨》2003,(10):27-28
议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特征。新闻评论的主要任务是理性信息的传播,所要传播的道理是无形的,抽象的。要大量运用抽象思维。平民化亦称大众化和通俗化。新闻评论平民化可简述为:以平民为本位,以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所能接受的形式,评写工人、农民、一般知识分子等平民的社会生活。新闻评论平民化  相似文献   

16.
谷喜合 《青年记者》2012,(20):35-36
经济报道平民化的内涵,就是在开展经济新闻报道时,充分选择平民内容题材、科学把握平民视角的报道立场、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平民意识、报道方式彰显民众话语,以平民的视角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需求,关注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等等.  相似文献   

17.
韩波 《新闻传播》2006,(7):28-28
专栏言论以其特有的新短快活而深受读者喜爱。在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时,专栏言论也随之关注平民大众的生活,即注重了言论的平民性。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的立足点,是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它关注社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在叙事上,自觉采用平民视角,讲求故事化表达,即不光“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且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9.
程道才 《声屏世界》2001,5(5):23-24
新闻传播中所说的"平民意识",是指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老百姓,以主要的版面和节目时间,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充分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新闻传播中树立平民意识,实乃新时期发展城市广播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陈赟 《视听纵横》2009,(5):80-81
现代汉语词典中“平民”一词的解释为:平民本谓平善之人,后泛指普通老百姓。平民化从字面上理解即百姓化。主持人平民化要求的产生,主观上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体现,客观上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广播电视主持人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新闻工作者,但是由于所处位置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