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廖秘 《新读写》2012,(12):28-29
本文从银杏树的叶子飘落,联想到深沉的母爱,角度小而巧。文章以情感人,全文充满了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不足之处是语言需要再雕琢一下,对母爱应该再多一些叙述和抒情,结构安,排上也可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
溪水     
文章开头把溪水视为“母亲的眼睛”,接着写出春夏秋冬“眼睛”里流露出的色彩,这既是对溪水的歌唱,也是对母亲的歌唱,因为这溪水里曾“留下我儿时的身影”,曾让我享受过母爱般的幸福,她记住了山水里曾“留下我儿时的身影”,曾让我享受过母爱般的幸福。她记住了山沟里发生的一切,记住了“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并把养大了的“我”送出了山去。溪水是歌,母亲是歌,文章本身也是一哀怨的抒情山歌。  相似文献   

3.
渴望母爱与反叛父权的矛盾,虽然使得“五四”女作家难以整合出富有典型意义的母亲形象,但并没有造成创作中母亲形象的失落,而是使得“五四”女作家把创作的重心放在抒写“五四”女儿对母亲的复杂情感上。“五四”女作家首先从女儿角度充分感受母爱的温暖,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且把母女之间诚挚的天然亲情升华为抵挡人生风雨的精神庇护所;其次,抒发了觉醒的“五四”女儿常常陷入反叛封建父权与维护母女亲情的矛盾痛苦。“五四”女性文学闪动着眷眷女儿心的青春风貌是现代女性文学无法重复的珍贵源头  相似文献   

4.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对同学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同学们可以把母爱具体化。比如,母爱是早晨母亲为我准备好的那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一杯牛奶、一块面包);母爱是我出门时母亲的那一声叮咛;母爱是下雨天母亲送来的那一把雨伞;母爱是我生病时母亲焦虑的眼神和送我上医院时慌乱的脚步;母爱是我取得成绩时那一声赞扬、失败时的那一声安慰等等。  相似文献   

5.
作文时,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写人叙事一定要写出生活气息,写出真切传神的生活场景或片段,越是生活化的东西越有感染力。那么,什么样的片段才是最真切最传神的片段呢?怎样才能写出真切传神的片段呢?一、抓住特殊情境下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写,传达出人物在特殊情境下的真实情感。那天晚上,父亲很晚才回来,带着浓浓的酒气,我知道父亲又在公司陪客人喝酒时喝醉了。父亲看见站在家门口的母亲和我,竟然笑着说:“你们是谁,怎么站在我家门口?”说着把母亲和我往外推。毕竟是醉了的人,母亲和我把他扶到床上,父亲嘟嘟囔囔地躺下了。正当我和母亲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池塘     
文中的“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享受过母爱。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而从内心生发出深深的对母爱的渴望。文章文笔细腻,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细节传神,很值得一读。如写奶奶“说完背过身去,捏了一把鼻涕,用衣襟抹了好一阵泪水。”并且说:“缺奶的孩子,今天总算补齐了,这一辈子就好了。”使人不由得潸然泪下。这一切都启发我们:要想写出感人的好文章,则自己首先要做有心人,选取出家庭生活中最使你动情的一瞬,捕捉生活中最美的形象,写出来才会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7.
爱应怎么说?     
上月母亲节,我给母亲送了一束康乃馨。对十五、六岁的我们来说,要了解自己的母亲是难做到的。我身边的有些同学,就把母爱喻为管制,把关心喻为多事。我母亲曾感叹:“母亲对儿女爱的形式,是很难被儿女接受的。”可是我,却被母爱融化了。这  相似文献   

8.
纪展月 《新读写》2014,(3):30-30
母亲的暂时缺席却让小作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母亲从未缺席的爱,这样的题材在众多描写母爱的材料中较有新意。文末,“我”对母爱的感恩不仅仅停留在感受的层面,更落实到了陪伴母亲一起旅行的行动层面,使文章有了一个梯度的提升。另外,动作表情的描写细腻到位,也给文章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9.
母爱     
题目献给母亲的歌在本单元我们开展了收集有关母爱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绘画、电影等素材的活动,开展了采访母亲、请母亲讲述她的照片的故事的活动,开展了与班上同学关于母爱的讨论,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1.为母亲写一篇小传,力求全面反映母亲的个性和人格特点。可以附上母亲的照片和其他相关资料。2.以“妈妈,您听我说”或“母爱”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新人教版)提示:关于母爱的文章,同学们已经写得很多了。经过本单的一系列活动,同学们对母爱也有了更多的了…  相似文献   

10.
母爱     
每当“小时候妈妈对我讲……”这首歌在我耳边响起时,我就想到一句话:“母亲是重要的,母爱是无限的。”是的,母亲是重要的,如果把我比做一只漂泊的小船,那妈妈  相似文献   

11.
母亲先天脑部发育不正常,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残酷!因为她享受不到其他孩子可以享受到的母爱。可是张宇思同学不这样认为,她觉得母亲给予她的,是超乎寻常的母爱。文章展现了母亲爱“我”的细节--傻呵呵地看着我笑,对于一个懂事的孩子来说,这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2.
最近老师教我们学了一些有关母爱的文章,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其实现在想想。我自己的母亲不也这样吗?只不过是我以前没能体会母亲的一片苦心。其实母爱就在我身边,现在有所体会罢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写母亲的故事,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角度——爱好!文章写了自己母亲五个方面的爱好:爱吃野菜、爱吃肥肉、爱穿自己手工做的衣服、爱保留孩子穿剩的旧衣服、爱在背后表露自己对子女强烈的爱。如果说母亲的前三个“爱分’是为生活所迫,体现了所有母亲的“统犊”之情,写出了共性哪么后两种“爱好’倒是母爱长河中最难康的两朵浪花,写出了这一位母亲的个性。在这种母爱的个性与共性的交融中,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感人心者,莫先平情。”以情感人是这篇文章的一大优点。作者写母亲的‘凌好”,意在表现深深的母爱,在写母爱的过程中又…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六年制第八册)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文章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境,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小学生年龄很小,生活体验甚少,很难领悟到文中作者的情感内涵。因此,要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可以“亲隋”为主线贯穿始终,分三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5.
王秀玲 《山东教育》2005,(34):34-34
《荔枝》一文里淳朴的母爱是逢学必悟的热点。我在教学时锁定对母爱的顿悟这一层面,以典型事例为深化点,引导学生披文入境,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用“我”的身份接触眼前发生的事情,用“我”的目光审视母亲的举止言行,用“我”——一个儿子的心感悟母爱的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16.
坠落过程     
主持人语:世上有千种爱,只有母爱最伟大;世上有万般情,只有亲情最永恒。“母亲节”就要到了,我们将把什么奉献给我们伟大的母亲呢?一张贺卡,一束鲜花,一句温馨的祝福……这都不能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热爱和感谢之情。即使把整个世界都拿来,还有什么比母爱更伟大、更无私、更珍贵呢?心灵的天空写满了母爱。让我们把最美的赞辞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以表达儿女的感激之情,并祝愿所有的母亲永远幸福、安康。(黑羽)  相似文献   

17.
《春蚕》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尽管三年级还不要求学生归纳中心思想,但是如果对它的主题思想缺乏认识,学生也就不容易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文章通过记叙母亲养蚕的艰辛,赞颂了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和爱戴之情,是一首伟大母爱的颂歌。从课文内容来看,作者详细地描写了母亲养蚕的过程和种种艰辛,把母亲一颗爱子的拳拳之心,呈现在读者面前,伟大的母爱,是母亲不辞劳累的动力。从母亲的神态来看,为什么当蚕儿生命开始后,她是“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呢?是因为这小生命的诞生,使母亲的心中升起了  相似文献   

18.
以前,我们通常会在“三八妇女节”前后隆重地说起母爱,现在,多了一个母亲节,让我们有了更多书写母爱的机会。母亲节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间一般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今年的母亲节刚刚过去,大家有没有写一些关于母亲、母爱的文章呢?如何写好这一类文章呢?“母爱”究竟需要怎么说?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无意间翻开一本书,看到了一篇文章——《疯娘》。多奇怪的名字啊,顿时,我有了读下去的想法。母爱到底是什么?读完此文,我陷入了沉思。母爱是火海中,母亲奋不顾身,勇救女儿,烧毁颜容,毅然决然;母爱是地震中,母亲咬破手指,以血代奶,延续儿子生命的悲壮……情到浓时,感天动地!但在《疯娘》这篇文章中,母爱的表现不是轰轰烈烈,“疯娘”甚至没有一个正常母亲应有的清醒意识,但正是这种非正常状态下折射出的深沉厚重的母爱,才令人感喟,让人为之掉泪。文中的“树儿”刚开始无法接受自己的母亲是一个疯子这样的事实,但当他看到自己被欺负,母…  相似文献   

20.
路遥小说塑造了当代文学史中经典的女性群像,但作为文学重要母题的母爱叙事几乎处于“空白”,叙述中即使有母亲在场也处于“失语”状态。一方面作家客观地再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真实处境,另一方面也是作家成长经历中缺失的母爱体验使然。作家笔下尖酸刻薄的城里母亲形象和宽厚朴实的农村母亲形象的塑造及作家的情感倾向是受到乡土情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