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论,有三种意见,即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持讽喻说的文章在对主题作概括时虽略有歧异,或有所侧重,仍不出陈鸿《长恨歌传》“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的范畴。这类文章自觉或不自觉地把《长恨歌》当成写实的咏史诗看待,处处对照史实来引证,甚至探賾索隐,  相似文献   

2.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即讽喻说、爱情说、二重主题说。文章通过对以上三种观点的分析,认为它们都有合理的成分,但又都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长恨歌》的主题是突出描写李、杨二人生离死别和愁思苦恨,表达了爱情悲剧的主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进行了劝诫。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作品为《长恨歌》,教材赏析短文向学生介绍了关于诗歌主题的三种观点,即“爱情悲剧说”“多重主题说”和“讽喻说”,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多向发散思考,充分体现出编者倡导的解读文学作品要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作为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历来是批评家和文学爱好者们谈论的焦点,仅其主题一点便有讽喻、爱情等数种说法。本文支持爱情说,并力图探讨《长恨歌》的创作中可能存在的个人体验及诱因。  相似文献   

5.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有“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等几种观点。笔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随着白居易创作时心态的变化而变化的。主题转换的脉络是讽刺、同情、感伤、对理想爱情的歌颂。这种转变的原因则是作在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正>白居易因“一篇长恨有风情”而传扬千古,但《长恨歌》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关于它的立意、主题,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梳而概之,有这么三说:爱情说、讽喻说、爱情加讽喻说。根据前二类截然不同之说和第三类折衷调和之说,根据艺术的事实本身,我取第一说——《长恨歌》为讴歌李、杨坚贞不渝爱情的“风情”之作。  相似文献   

7.
讽喻说、爱情说失之偏颇,双重主题说也有缺陷。《长恨歌》的主旨,应是长恨。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主题的多元化不断被后人加以阐释,有人认为其主题是讽喻,有人认为是爱情,还有人持折中看法……通过分析文本探析其主题类型,本文持爱情说。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爱,被誉为“千古绝作”。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评价却有很大分歧。古今研究者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主题上;古代研究者们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谕,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看法认为《长恨歌》只是写李杨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建国以后,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论,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讽谕、爱情双重主题说。 比较上述几种说法,我认为爱情说是符合作品实际的,《长恨歌》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本文拟从新的角度谈谈。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极深的作品之一。然而这部作品究竟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却成了历史学者聚讼纷法的问题,迄今仍无定论。这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学者,有的认为该诗是“讥明皇建于色而不悟也”(唐汝询《唐诗解》);有的认为“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洪迈《容斋随笔》连昌宫词条)。前者为讽喻说,后者为爱情说。建国以来,研究者们对个长恨歌》主题展开了几次讨论,各抒己见,相互法难,除讽喻说与爱情说外,又出现了“双重主题”说。这三种说法,虽各有依据,但也…  相似文献   

11.
《长恨歌》展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环,纵情声色,致使国家动乱,从而引发的爱情悲剧故事。其主题思想可归结为爱情主题说、讽喻主题说和二重主题说。诗中婉转动人的故事,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展现了李、杨爱情悲剧的全过程。《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和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人心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和诗人心中深深爱情的情愫,诗人将故事诗化并且层层剥开,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长恨歌》的主题一直争论不休。或以为《长恨歌》意在讽刺,或以为意在歌颂李杨的爱情,或以为《长恨歌》乃爱情和讽喻兼备。而实际上,《长恨歌》并非意在写爱情,而是在写这种所谓的爱情背后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子的感情和命运悲剧;《长恨歌》并非刻意地在讽刺,而是在向世人揭示这种人间悲剧的残酷。  相似文献   

13.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探讨了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三种主要观点:讽谕说、爱情说与双重主题说,并以求通过对《长恨歌》主题复杂性的探索,找出一种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念去把握作品主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长恨歌》有讽喻说和隐事说两类观点。从"以意逆志"的角度看,《长恨歌》主要是同情杨。李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对李隆基的表现进行了揭露和谴责,是感伤诗而不是讽喻诗,更无关乎隐事。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主题有三种说法:一是爱情说,一是政治讽喻说,一是双重主题说,而我认为爱情说更好更切题。一、杨贵妃杨贵妃的美,如花倾国,她迷倒了一个君王,迷倒了一个长安,迷倒了一个国家,迷倒了一段历史。“杨家有女初长成”,她如亭亭玉立的荚蓉,尚含苞待放,便名动长安,她水袖飞扬,眉目生辉,眼眸里水光点点,愁肠百结,柔情千转,梨涡内笑意盈盈,巧笑倩兮,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主题具有多义性,其蓄含的思想永不止于讽喻、爱情之说。李杨爱情是诗的核心意蕴,其辐射出圈圈层意,“饥皇讽政”是一圈层蕴。其余还有“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的皇家逸文说,“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感伤说。而讽喻兼爱情说则更趋近于白居易的思想和意图,从审美角度上讲更趋于真实性、完美性。 《长恨歌》内容较复杂,对其主题评说虽众说纷纭,百花齐放,但“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力求从作者生活背景及思想真实意图上去体会这千古绝唱。 从白居易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上  相似文献   

17.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本文从社会心理(包括作者的创作心理)、文本解读及结构形式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并升华到广泛意义),其中还有作者的爱情观的寄托。  相似文献   

18.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刺说、爱情说、二重主题说。本文从诗作者的创作动机、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市民意识对李、杨故事演变的影响、作品内容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争论不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爱情说”与“讽谕说”。作者从《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本身、传播方面进行探究和综合分析,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归于“爱情说”,而不是“讽谕说”。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存在讽谕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隐事主题说等多种观点。本文先对目前最流行的几种观点进行陈述,然后侧重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自身对诗的评价以及作品内容来展开分析,论证《长恨歌》是作者借李、杨故事所写的一首爱情颂歌,赞颂坚贞专一的爱情,以及表达对美好爱情无法把握的遗憾这一爱情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