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在小学生的眼里,总觉得大人们常说的真、善、美似乎与他们无关,就好像离他们很远、很远的。其实,真、善、美就在他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伴随着他们的成长。那么,学生如何才能体验到真、善、美呢?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教育学生努力到生活中去寻找真、善、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品德课上,有一位老师给  相似文献   

2.
我有我个性     
个性的真实来自于对生活中真、善、美不懈的追求和对自我的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3.
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无病呻吟的感慨,虚假空洞的口号。是不会引起他人的共鸣的,所以感情真挚的前提是“真”。但是“真”而不“善”,“真”而不“美”。却是写作的大忌。  相似文献   

4.
李勇 《湖北教育》2006,(4):60-60
传统的语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真”和渗透思想感情的“善”,而对于如何满足学生“美”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做得还不够。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发展美和创造美。只有在宽松和谐、充满美的教育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诗人麦芒的新诗,反映艺术真实的社会生活,可信度高;发掘在真的基础上的善,教化作用大;展现色彩斑斓的诗之美,艺术感染力强。真、善、美有机统一,在真的基础上体现了善,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又展现了诗之美,而诗之美的展现则让真与善的反映达到了理想的高度。唯其如此,麦芒的新诗特色鲜明,艺术价值大,在中国当代诗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美以真、善为前提 ,美是真和善的统一 ,对美的追求与创造 ,同时就是对真和善的追求与发展 ;对应于客观世界的真、善、美 ,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有知、意、情 ,美育活动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对人的认识、意志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具有特殊推进作用。因此 ,美育可以直接美化人、间接美化社会生活 ,进而培养优良公民群体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文教师,就是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感知文学,那些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学生写的文章固然值得欣赏,但我更为那些能回归自然,发现身边平凡之美的学生而叫好。平凡的生活中孕育真、善、美。《夏之恋》,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敢爱敢恨的率真女孩朝我们走来。她带着几分稚嫩,又略显成熟的表情,为我们讲述她的情感变化历程,没有矫柔造作,没有虚情假意。活脱脱一个倔强、执著的女孩形象,是否代表当代中学生呢?《初中生活之苦辣酸甜》,记录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初中生在学习重压之下,所发出无奈而痛苦的呼声。看后掩卷深思——…  相似文献   

8.
美以真,善以前提,美是真和善的统一,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同时就是对真和善的追求与发展,对应于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有知,意,情,美育活动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对人的认识,意志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具有特殊推进作用,因此,美育可以直接美化人,间接美化社会生活,进而培养优良公民群体,促进社会精神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的先进文化思想中,无不存在着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在真、善、美三者的关系中,思想境界层次的美是真与善的高度和谐与统一。企业文化既然是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企业行为中的真、善和美也应作为自己的一种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86):157-158
审美素质的培养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美术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作为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有必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审美素质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表现力,还可以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甚至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1.
因为人类道德的价值目标是拥抱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所以品德教育要以真、善、美为核心主线。笔者结合理论与实践,寓德育于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探索师生都深深感悟到:美从真开始,德从善中来。一、晓之以理乐做真人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教师是学生道德启蒙的引路人,崇尚真实,因此一定要晓之以理乐做真人。1.凭借大师引领乐做真人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个总是需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提高审美性,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教育艺术,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我们认为,美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美的规律,按照学生的审美求进行,以审美立美为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真、善、美又不等于美。只有真、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体现真,达成善,实现美。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艺术,美的生活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这样几个方面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3.
真、善、美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的思想整合。它既是人生的抒写和营造,又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动力。丰子恺先生曾将真、善、美比喻为鼎的三足,缺一足鼎立不成,意指人生在世当求自身完满:真是骨骼、善是经脉、美是皮肉,这三者才能支撑起一个大写的、圆融的、...  相似文献   

14.
叶红 《成才之路》2012,(25):70-70
在中国民间美术中,传递着纯真及真实的"真",具有影响和教育意义的"善",代表吉祥寓意和特殊审美感知体验的"美"。  相似文献   

15.
范冬梅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1-22
只有能够真实反映客观现实或表现人类情感的作品才能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真,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致力追求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他力求传达出"生活的真实内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实人性的倾心描摹、真实社会的客观揭露,也是艺术上不事雕琢、崇尚自然之风的典范之作。这种真又是以美为客观对象,通过善的引导而最终实现的,是与美、善高度统一的真。  相似文献   

16.
博客     
《天津教育》2012,(12):68
青竹儿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tjjyljy课堂教学的和谐状态应该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如果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经历了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也一定是基于教师对数学知识"真诚"的表达,基于教师对数学内容"友善"的呈现,有了"真"和"善",才会有"美"。同样,学生如果通过我们的课堂,感知到了数学所带给他们的"美感",获得了"善学"的方法,也一定会形成"真知",奠定富有创造力的丰厚的数学知识底蕴。  相似文献   

17.
<正>真,真诚;善,善良、善解人意;美,心灵上的美丽。真、善、美——每一个高尚的人都应拥有的特质,也是我们需要不断追求、学习的美德。教育是座传播真、善、美的神圣殿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然后才可能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他身边的学生们。10年来的教育历程让我对"教育真善美"理解愈加深刻,结合一件件教育案例,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作为一名现代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一、求真——教育播种真实的种子教育是事业,要真。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就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明确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  相似文献   

18.
青竹儿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tjjyljy 课堂教学的和谐状态应该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如果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经历了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也一定是基于教师对数学知识“真诚”的表达,基于教师对数学内容“友善”的呈现,有了“真”和“善”,才会有“美”?同样,学生如果通过我们的课堂,感知到了数学所带给他们的“美感”,获得了“善学”的方法,也一定会形成“真知”,奠定富有创造力的丰厚的数学知识底蕴。  相似文献   

19.
<正>一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能促成一个人完美人格的形成。幼儿园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艺术教育,其目的一方面是为培养未来的专业艺术家进行启蒙,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具有审美能力的、能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为生活带来美的未来的生活艺术家。我们认为挖掘审美对象的真与善的内涵,重视审美教育自身的独特价值,重视幼儿与艺术文本所进行的平等的心灵对话,幼儿才能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和体验,产生审美愉悦,才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学生天真幼稚,对真与善、美与假、恶与丑缺乏辨别能力的状况,小学思想品德课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依据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