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这些年来,法学以一种强势学科的姿态介入了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并且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审视着诸如"新闻自由"、"新闻立法"、"新闻审判"以及"新闻与隐私权"等问题,但研究者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闻传播的范式也在对法律,尤其是受众  相似文献   

2.
信息法学的研究视角与重点研究领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信息法学的研究层次,重点探讨信息法学的研究视角,包括科学研究原理视角、不同学科研究视角、法学理论视角、信息法律体系结构视角、信息活动相关领域视角和研究方法视角,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法学新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立法动力研究、信息法律体系研究、信息法学学科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新闻研究现状做了理性的评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指出,由于新闻学对法学的误读,由此产生了新闻学与法学融合中的裂缝,并最终导致了新闻法学对法学的背离。文章列举了新闻法学在体系化方面的三种缺失类型以及新闻法定位在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摇摆,进而从法学专业的角度提出新闻法学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李立景 《新闻界》2005,(2):31-32,30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在法律上的意义,有人指出,大约百分之八十五的新闻纠纷诉讼案件是由新闻失实引起的。有关新闻真实性的理解充满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等等诸说的学术纠葛,笔者在此,不想在新闻学科内部就上述诸说在哲学认识论的层面上进一步评说,而是采取新闻学与法学比较的方法,以证据学的视角来考察和比较新闻与司法对真实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在当今备受重视,揭黑式的调查报道越来越火热,而隐性采访这种最适合揭黑的新闻采访方式也被各新闻媒介争相采用。在新闻实践得益于隐性采访时,从法学领域则看到的是隐性采访带来的新闻侵权问题,隐性采访产生的法律纠纷也经常出现。本文从新闻学和法学的两个维度来分析隐性采访,以期为隐性采访的新闻实践和法律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四种叙述视角 新闻的叙述视角.是新闻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叙述视角一经确定,就决定了哪些素材被选择采用、被思考如何采用.哪些被放弃掉;也就决定了新闻作品“写什么”和“怎么写”。视角不同,所见所闻不同,新闻作品传递的信息数量与内容都会有所不同,读者据此得出的关于新闻的判断也将不一样。所以,新闻作品的视角妥当与否,独特与否,是关系到新闻作品质量、关系到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事实”意思相近、相关而又有差异的系列概念,如新闻事实、法律事实等。中国著名新闻记者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写道:“事实是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概念,同时也是最模糊、最不确定的概念。”本文对新闻事实及法律事实概念进行辨析,旨在阐明新闻事实和法律事实在现实生活中的关联与区别,而后从法学角度剖析新闻事实与法律事实的辩证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闻法学是国家85重点课题,1992年,国家教委霍英东学术基金资助“新闻法律与人格权”课题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34岁的王利明教授、法学博士任课题组长,研究人员为该校法学院、新闻学院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该课题的第一本书是《新闻侵权法律辞典》。其中许多有关新闻的法学概念是从法哲学和法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和重新释义的,不同于常规界说。这里选刊新闻法律的若干基础概念:自由、思想自由、新闻自由的词条讨论稿,供读者研究、探讨。下期将续刊言论自由·传播权·知晓权等词条。  相似文献   

9.
孙栋 《青年记者》2017,(6):11-12
当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新闻的有关概念界定模糊,认定标准含混,法律保护体系逻辑凌乱,而且没有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做及时调整和完善,导致新闻媒体单位在维护自身权益①时无所适从,②甚至造成了本应由“新闻生产者”获得的利益被“新闻搬运工”免费拿走的窘境.③因此,很有必要在法律视角下对新闻有关概念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3,(10):81
<正>我国媒介法学者魏永征所著《新闻传播法教程》已于4月份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四版。此书初版于2002年3月,曾被教育部列为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进而遴选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十年来屡次再版。"新闻传播法",是指新闻传播活动所要遵循的所有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民商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文章以开放资源的慕课教学与法学基础课程教育相结合的视角来探讨其应用研究.从阐述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现状和慕课在法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提出当前大学生法学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慕课教学模式下通过慕课实现教学途径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为大学生法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载体,通过慕课教学模式降低师资水平不同造成的大学生法律素质教学效果不统一的影响等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沃颖贞 《大观周刊》2011,(44):47-47,49
韦伯一生以清教徒式的献身精神从事他所热爱的研究工作,本文从他的社会行为概念出发,概述了他的社会学法学思想,主要包括他对法律的概念,对法律基本类型的划分以及法与经济的关系。韦伯对法学的研究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的,给以后的法学家带来新的启发和视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无论是新闻界还是法律界,关于新闻立法的呼声正日益高涨,但是,我国的新闻法迄今却依然未能出台。出现这种局面有许多主客观原因,而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即是理论研究的不足──我国的新闻法学理论研究不能回应新闻立法的需要。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开始从新闻法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新闻法律关系入手,以期通过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为我国的新闻立法提供学术支撑。一、我国的新闻法律关系法律调整,就是掌握了国家政权的阶级力图排除混乱无序状态,通过法律手段争取进入稳定有序的状态。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运行,离不…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四种叙述视角新闻的叙述视角,是新闻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叙述视角一经确定,就决定了哪些素材被选择采用、被思考如何采用,哪些被放弃掉;也就决定了新闻作品"写什么"和"怎么写"。视角不同,所见所闻不同,新闻作品传递的信息数量与内容都会有所不同,读者据此得出的关于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迈向法治化建设的新时期,法制新闻成为体现时代特征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法制新闻始终与本国的基本法律体系保持高度统一,往往以直接的形式展现法律内容,或以客观的视角陈述法律案件,本文结合社会实际,解释了法制新闻的具体定义,并对法制新闻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6.
4 日本法律类文献的检索、收集方法 4.1 日本法律类文献的概说及其内容 和其他学科的文献一样,日本法律类文献也分为法学图书和法学论文杂志。只不过法学论文杂志除了法学论文外,还包含个别的判例研究、判例分析、判例评论等实践法学的特征。因判例评论等实践法学的检索、收集方法已在第三部分中予以阐述,本节只对法学图书和论文的检索、收集方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传媒观察     
《军事记者》2013,(3):42-42
首届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峰会召开 首届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峰会目前在北京召开。众多来自法律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如何促进新闻和法律学科的沟通与融合.如何促进新闻监督在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展开研讨。与会专家指出.新闻监督是推动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的重要力量。加强新闻与法律学界的密切沟通与融合。能够使新闻监督在法治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论文颁奖也同期举行。主办方希望以评奖的方式鼓励和促进新闻法治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法学文摘编辑的选稿应该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首先,在立法层面,立法需求产生之初,应当关注具有前瞻性的法学作品。当某一法学问题成为热点问题时,需要侧重关注综合性较强的权威作品。立法完成后,则需要关注宣传法律的作品。其次,在法律宣传层面,法学文摘编辑需要关注能够选择最佳切入点尤其是以被人忽略的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来分析和解决某一类公共问题的文章。最后,法学文摘编辑还应努力研究法学实践问题,侧重选择一些为实现法治而不懈努力奋斗的法律一线从业者的优秀文章。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部新闻法学专著《新闻法学》近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顾理平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秘书长。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面世,将对我国新闻法学和新闻法制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闻法制的建设与发展,是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但是,至今新闻法仍未制定颁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我国新闻法学的理论研究明显存在着滞后性,迄今为止未见到一部比较系统的新闻法学专著。在《新闻法学》中,作者从我国新闻立法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法律对新闻报道的约束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侵权诉讼(俗称“新闻官司”)在我国已有十年多的历史。经十年之积累,新闻与法律都在不断调整自己,力求为对方所认同并适应对方。在公民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日益得到社会重视的今天,新闻与法律在维护这部分人权的根本立场上并没有歧见。并且任何法律都具有双重功效,一种约束同时就意味着一种保护。可以说,有关新闻侵权的法律规定为正当的新闻报道设立了规范化的天地。 本文着重从新闻适应法律的视角谈谈有关认识。文中的“新闻”,泛指从事新闻活动的主体(新闻媒介、记者和所有参与新闻活动的人)和流行观念,“法律”也是大致相当的含义,这纯粹为了行文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