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这是一堂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听课老师有五十多人,学生有些一些不安和紧张。本节课的主讲教师是杨凤银,讲授《古诗二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我一直觉得这两首诗难讲,特别是《短歌行》,我讲过多次,每次感觉都很难教,费了多少口舌,学生还不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更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杨凤银老师今天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呢?  相似文献   

2.
小诗     
那天下午,我应邀去北京市中关村三小作关于阅读与写作的讲座,据学校的教务主任讲,来听讲的都是学校里写作很拔尖的孩子。果然,我讲的时候,他们听得很认真;讲完后,他们问的问题也非常好;而当我布置现场小作文时,发现他们大部分能在20分钟内写出很不错的议论文和诗歌来。杜一冰就是听我讲座的一位小诗人,她发来了刚写的诗,很有哲理,已经达到了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生写作,不能只会叙述,还要学会抒情,因此写诗也是重要一课。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杜一冰同学的人和诗吧。顺祝各位读者暑假快乐!  相似文献   

3.
我不是学文学的人,但对文学有着强烈的爱好。记得在一九四二年我曾选修过朱自清先生开的“宋诗”课程。第一堂课他谈到苏轼常以一般诗人所不齿的“粗俗事物”入诗,但浑然天成,雅俗共赏,如“欲寻牛尿觅归路”句即是。随后他教我们梅圣俞(尧臣)的游桃花山诗。该诗在他散文式的讲解下显得情景交融,趣味隽永。第二天他要我们把诗中描述的桃花山景物绘出图来。这一下可把我难倒了。我本来是抱着轻松轻松的赏玩态度选读这门课的,而这门课却需要花气力,我觉得很不值得,就把课退掉了。后来很懊悔;觉得读文学作品固  相似文献   

4.
一、想听—心驰神往 胡东芳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听同行们说,胡老师的《教科研讲座》很精彩、很实用、很有启发性。他讲的是一线老师很想知道的怎样选定研究课题,怎样组织实施课题实验,怎样撰写教科研论文……这令我心驰神往,悬念顿生。我迫切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有机会补上这一课,  相似文献   

5.
又到了《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以前对这样的课,一开始我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历史背景,然后引入课题。结果我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了兴趣却不大。这一次,我尝试改变这种方式,以诗作导,以诵开讲,以情入境。课前,我准备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纪念林肯的一首诗《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并安排一位同学进行朗诵:  相似文献   

6.
试卷讲评是考后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在目前,大多数的试卷讲评课还在采用"你说我听""你写我抄"的模式,甚至有部分讲评课就是展示答案,这样的讲评课忽略了教育对象的存在,造成学生的思维疲劳及懒惰。本文根据我校试卷讲评课的现状,结合"问—讲—练"模式探讨提高试卷讲评课效率的可行性做法。  相似文献   

7.
我经常给学生们讲古代故事,目的是想以古人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学生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就加以赞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这么多年的课都是这样讲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班级的运行和发展,就好比—部汽车一样,要经历“启动——挂档——定向——加油”四部曲。一、启动——班级管理运行的前奏驾驶汽车首先是启动预热,班级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美国一位幼儿园老师上的《人生第一课》: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课。一位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  相似文献   

9.
缘起—多了一节课——这个学期,学校安排了每周一节的语文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很多老师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处置这节课。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作为组长的我。我不由得想到了古诗词。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卷帙浩繁,诗歌已经融入到我们民族文化灵魂的深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巧妙的方法导课,可以激发学生上好本节课的情趣,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一、利用时代背景导课 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汪伦当时很年轻,也很爱好写诗,他对当时有名的大诗人李白的诗产生了浓厚兴趣,很想拜访一下李白,但又怕见不着李白。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有的好课能让我高歌一曲,那么,前不久我偶然听的一节课则令我低吟一首小诗。这节课非常平实,老师和学生也很朴实,但课堂教学却很扎实,学生学习成果也很丰实。  相似文献   

12.
赵健 《山东教育》2004,(16):17-17
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我经常在课前或课堂中讲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有时候讲的故事和课堂内容无关,只是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时讲的故事和课文内容有关,我就用在导课上。讲故事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同学们也因此而喜欢上我的课。我很为掌握这一“法宝”并运用得得心应手而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13.
国歌的魅力     
今年夏天的一个上午,第三、四节是我的课。由于天气太热,学生们都比较疲乏,显得很是无精打采。第四节课时,不管我讲得多精彩,他们还是一个个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忽然,脑子里闪过一道电光,使我兴奋起来。我向学生们宣布,课暂时上到这儿,下面老师要讲一个平生最受...  相似文献   

14.
爱,很简单     
正"虽然世界变个不停,用最真诚的心,让爱变得简单……"每当听到《爱,很简单》这首歌时,我总会想起那天和学生们一起上的作文课……这节作文课上得很开心,学生们各自说出了范文的特点和自我体会。难得的是有位学生说此文开头可引入一句诗,另一学生却认为不妥,应该把诗句放在结尾,又一学生站起来说该放在文中才不会显得太刻意……整节课几乎成了辩论课,我在一旁听着看着想着:他们真棒,都是些自信的孩子。最后,这篇所谓的范文在全班学生的修改下变得更出色了,他们还建议在落款处写上六(1)班全体同学书。哈,这节课我倒成了一名乖乖的学生!看他们讲得头头是道,干脆第二节课来个现场作文。课已到了一半的时间,发现刘豪还是没有动笔,他是一位很特别的学  相似文献   

15.
一、见到学生之后的切入调整课前,我曾问学生是否喜欢《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他们回答我: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不喜欢。于是,在赛场外徘徊等待的十几分钟里,我决定调整原定方案,采用正面介绍李白营造情境的方式切入新课。该课的导语如下: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说起诗歌,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建安风骨”“大唐气象”。在盛唐诸多的诗人中,李白是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般光芒的丰碑。提到李白,我要给大家提三件事:诗、剑和酒。李白是“诗仙”,杜甫曾经评价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诗》中写道“:李白…  相似文献   

16.
临上市级评优课了,我上的课是蓝兮的《金色花》(苏教版八年级下的自读课本),各个环节已构思成熟,唯独课的结尾使我颇费周章,苦无良策。晚上,在钢琴曲《泪之歌》优美的旋律中,我动情地朗读着这篇散。配乐朗读的感觉很像在读一首诗,何不也把这篇散改写成一首小诗作为课的结尾?于是,我在《金色花》中寻章句,写下了这些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敬爱的朱老师:您好,我是一个曾经上过您的就业选修课的学生,我很喜欢您讲的课,与实际联系得较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肖楚女备课     
肖楚女(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一八九三——一九二七)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初次担任教员时,尽管备课很用心,但还是担心讲不好课。  相似文献   

19.
在我上学的时候,记得满堂课都是教师在讲,而且下课了教师还要拖几分钟。那时就想,等自己当教师了一定不拖堂。现在我已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我只是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已,其实我也是言犹未尽,想多讲一些。但我越来越感觉到,有时候教师教起来很辛苦,学生学起来也很辛苦,但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讲的公开课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朱自清的《绿》。刚开始,我完全站在一个大学生的角度,准备将这节课完全讲成文学欣赏课。所以在备课时,我拼命地在意境的开掘和审美联想上下功夫。比如为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中“追捉”与“离合”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我举出《蒹葭》这首诗。再比如为了加深同学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