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神话具备“创造”、“变成”、“产生”这三个动词的意义。研究古代日本神话思想,不仅要和中国古代神话作比较,还要研究古代朝鲜的神话。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吸纳,构成了完整的古代神话思想。古代朝鲜、日本神话所表达的是“产生”和“成为”的神话思想,“创造”思想微乎其微;而中国的古代神话里既有“产生”和“成为”思想,又具有“创造”思想。它和古代朝鲜、日本的神话思想有相异之处。古代朝鲜和日本的神话思想相类似。  相似文献   

2.
近代日本经过倒幕维新运动后,明治新政府开始走向政治舞台。然而,羽翼未丰的日本却仿效欧美列强的方式,以武力威逼朝鲜签署“日朝修好条规”,从而迫使朝鲜开港。在此期间,日本还促成朝鲜对欧美国家的有限开放,一方面造成朝鲜乃“独立之邦”的事实,打击中国清政府与朝鲜之间的宗属关系;另一方面在各国与朝鲜交涉中扮演了协调者的角色,进而彰显了日本在对朝外交中的主动性。日本政府出于控制朝鲜半岛的目的而以不平等条约胁迫朝鲜开港,这不但违背了朝鲜的意愿,也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朝鲜人统治权的干涉,中国东北地方当局对朝鲜人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中国以恢复国权为背景,开始实施针对东北朝鲜人的排斥和驱逐政策。中国和东北地方当局这种对东北朝鲜人的排斥、驱逐政策虽然伤害了朝鲜人的生存权益,但它是作为阻止和抵御日本侵略所做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加以实施的。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列强先后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西力东侵使得东亚维系中国、朝鲜、日本三国关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清政府的衰败使得其与周边国家的宗藩关系受到严峻的挑战,日本的崛起必然把矛头指向了与其近邻的朝鲜,而这又摆脱不了与朝鲜有着宗藩关系的清政府的关联。《江华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朝鲜近代国门的打开,是对中、朝宗藩关系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殖民统治的开始。在条约签订的过程中,使得中、朝、日三国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论是对于朝鲜、日本自身来说还是对于东亚原有的华夷秩序来说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开枪要瞄准     
博友孔健在《甲午兵败的原因,你知道吗》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大清陆军一溃千里的背后,有一个原因是“开枪不瞄准”。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日本军官回忆说,在朝鲜战场上,日本各师团一碰到中国军队就立即卧倒,一动不动。这时候,中国士兵就开始争先恐后地放枪,一枪接着一枪,直到子弹打光。等到枪声渐渐稀少,日本军队就开始冲锋,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近代化道路,国力迅速增强。明治时代所制定的以武力征服朝鲜、中国为核心内容的“大陆政策”,也加紧实施。1875年,日本在朝鲜制造了江华岛事件。1884年(农历甲申年)支持朝鲜亲日的“开化党”发动政变。次年,中日两国就此事在天津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谈判,是为“甲申谈判”。 19世纪80年代,朝鲜一批失意的政客金玉均、朴泳孝等人结成亲日的“开化党”。这些人“倡言维新,实行改革”,并妄图借助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谋杀执政而代之”。日本侵朝势力也暗中支持他们的阴谋行动,以实现朝鲜的所谓政治独立,使朝鲜成为日本的附庸。 1884年12月初,朝鲜汉城邮政总局新厦落成,朝鲜政府于12月4日由“总办洪英植设宴,并请各国使臣”。“开化党”人活动异常,金玉均等人“往往离席密语,形迹诡秘”。宴席上禁卫大将军闵泳翊“被刺还入,仆于堂上,座中皆惊散相失”。与此同时,金玉均等人闯入朝鲜王宫,声称清兵作乱特来入宫保护国王,并假传国王诏令  相似文献   

7.
罗强 《培训与研究》2009,26(5):58-60
随着日本和欧美列强对朝鲜入侵,中朝传统的宗藩体制受到冲击,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加强对朝鲜的干涉。在此情况下,“精明能干”的袁世凯就被清政府选为对朝鲜干涉的代理人。本文就清廷加强对朝鲜干涉的原因、袁世凯对朝鲜的干涉及朝清宗藩关系的瓦解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日本和欧美列强对朝鲜入侵,中朝传统的宗藩体制受到冲击,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加强对朝鲜的干涉。在此情况下,“精明能干”的袁世凯就被清政府选为对朝鲜干涉的代理人。本文就清廷加强对朝鲜干涉的原因、袁世凯对朝鲜的干涉及朝清宗藩关系的瓦解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sanction制裁remittance汇款plunge猛跌日本政府首席发言人表示,日本内阁于周二(9月19日)通过了新的一系列对朝鲜的经济制裁措施,以回应朝鲜7月进行的导弹试射。这一系列制裁措施是由联合国安理会一项谴责朝鲜7月份导弹试射的决议所引发的。它禁止涉嫌和朝鲜武器计划有牵连的团体或个人进行资金转账和海外汇款。据共同通迅社报道,日本财政部和其他政府部门将在周二晚些时候开始执行这些新措施。日本国会此前曾表决同意政府实施这些制裁。“这些措施的实施表明了国际社会和日本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决心,”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说。“…  相似文献   

10.
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日本大陆政策的表述不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在第二章第五节的“教学要求和建议”中写道:“大陆政策即分步骤称霸世界的扩张计划。其侵略顺序是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东北和蒙古、中国、亚洲及世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而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后的习题“通过日本从强迫朝鲜打开门户、直至吞并朝鲜的史实,说明它是如何实现‘大陆政策’第一步的”,《教师教学用书》所附答案提示也把日本侵占朝鲜作为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日本前一个时期出现内阁成员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的现象和“新编历史教科书”的出笼,表明了日本不能正视现实、深刻反思历史的态度。日本右翼分子否定侵略、美化战争的行为与言论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2001,(Z2)
日本侵占中国的图谋由来已久。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发展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手段。1895年,日本以中国、朝鲜为目标,发动了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清朝政府被打败,朝鲜落入它的手中,同时,日本还取得巨大的经济好处,除了物资掠夺外,还得到了中国大量白银赔款,从而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急需的资金。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俄国战败,日本夺得俄国在中国的权益,即军港旅顺、商港大连、中东铁路等落入日本手中。日本为巩固其在南满的侵略势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琐议--以高中课本"甲午中日战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近代社会的重大转折点,问题复杂,千头万绪,教科书用简短的篇幅加以介绍,确实是很不容易的。由于近年来新的资料不断发现,研究逐步深入,原来的教材内容显然有更新的必要。兹择其要者,略陈管见,以供采择。日本之所以发动甲午战争,不能仅仅从经济方面找原因。就日本海外扩张的思想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开始推行“武国”方针,以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为基本国策。明治初年一时甚嚣尘上的“征韩论”,其实质就是侵略大陆论。根据近年…  相似文献   

14.
《马关条约》曾规定朝鲜为“自主之国”,但战后十四年,日本就吞并了朝鲜。条约规定日本勒索中国银2亿库平两,日本则通过所谓库平需实足色、银镑兑换比价、驻军等手法,又多向中国勒索8350万两(含“赎辽费”在内)。日本强占台湾五十年,给台湾带来的不是“东洋文化”,而是暴虐统治和疯狂屠杀,日本殖民侵略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5.
东亚宗藩体系是东亚地区特有的一种国家间关系。中朝宗藩关系源远流长,朝鲜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重要的藩属国之一。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的“大陆政策”挑战中朝宗藩关系的侵略战争。甲午战败后,中国丧失了对朝鲜的宗主权,至此东亚宗藩体系彻底解体,对东亚的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久保利通作为"明治三杰"之一,是日本明治政府前期的核心人物。他所主张并且实行的一系列政策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及迈向近代化道路做出了突出贡献。大久保、木户、西乡皆是推翻幕府、建立明治政府的大功臣,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在"征韩论"上的巨大分歧,进而导致了政府间的权力斗争。下野的西乡逐步走上了反政府的道路,而大久保稳坐政府中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征韩论"是日本政府内部围绕日本的发展道路的论争,各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征韩论"远远超出了表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晓波 《教育与考试》2021,(1):42-48,41
在朝鲜王朝,“进士”指通过小科进士试获得的功名,相当于中国的“生员”,这与中国科举“进士”有很大的区别。此外,朝鲜王朝把本国所有科举考试的居首者,均称为“壮元”。朝鲜王朝科举中“进士”“壮元”的特殊用法,为中国明清与朝鲜王朝士人在科举交流中带来了障碍,也为后世朝鲜王朝科举研究者带来困惑。尤其是当前,除韩国以外的学者容易混淆朝鲜王朝与中国的“进士”一词,①且常常将朝鲜王朝科举中的“壮元”误作“状元”。因此,研究朝鲜王朝独特的科举用语体系,有助于探析朝鲜王朝在学习、模仿中国科举制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66页:“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用“几个世纪后”所表述的时间笼统模糊。根据《小学历史教师手册》第113页“四大发明”条: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阿拉伯和欧洲等地。建议改为“唐朝时”。“几个世纪”?$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19.
<正> 如果从反“和平演变”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 一、“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既定战略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既定性体现在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既定的实质内容、既定的行动手法上。 从历史背景看,“和平演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方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较量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规律。20世纪初武装围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20世纪50年代初对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军事进攻的受阻,及后来的对中国经济封锁等手段的破产,一方面使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震惊和震怒,另一方面也迫使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整反对社会主义的对策。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和平演变”的战略出笼了。  相似文献   

20.
《朝鲜策略》体现了黄遵宪驻日期间的外交思想水平。在《策略》中,黄氏总结了东亚与世界形势,论证了拒俄和开放自强是保存朝鲜的迫切而根本的措施。他指出,朝鲜在开放过程中要坚持几个原则,并形成新的外交与国际法观念。他曾热切地劝朝鲜“结日本”。直到写作《日本国志》,黄氏才在历史的总结中表现出对日本“霸”心的真正重视。在此之前,“结日本”思想才是他发自内心的根本主张,这与他在办理琉球案中严厉遏制日本侵略野心的主张是一致的,都源于他轻视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