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朱熹对于《诗经》用力最勤,《诗集传》便是他研究《诗经》的成果之结晶。但是关于此书的成书时间,则历来说法不一。清人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三系此书于淳熙四年(1177),是年朱熹四十八岁,今人多从此说。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今本《诗集传》卷首的《序》署曰"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序"。但是其实朱熹的孙子朱鉴在《诗传遗说》卷二中早已指出这篇序不是为《诗集传》而作:"《诗传》旧序,此乃先生丁酉岁用《小序》解经时所作,后乃尽去《小序》。"清人《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此序写于《诗集传》成书之前:"卷首自序,作于淳熙四年,中无一语斥《小序》,盖犹初稿。序末称‘时方辑诗传’,是其证也。"今  相似文献   

2.
《隋书·经籍志》录有"《婆罗门书》一卷",不明为何书。后人均推断此书为东汉时由西域传入,清人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归入佛书类,姚振宗《后汉书艺文志》归入小学类。音韵家据《隋志》称此书有"十四字能贯一切音",遂以为反切的开始运用与音义一类书的发生不先不后和梵文字母的传入同在东汉时代,《婆罗门书》成了中国反切起源于西来梵文的铁证。  相似文献   

3.
一《冥报记》是一部唐代初期宣扬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宣教小说集。《旧唐书》卷八五《唐临传》中云:"…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于世。"此书成书不久,便有郎余令的续作《冥报拾遗》出现,顾况的《戴氏广异记》中亦举其篇名,大型类书《法苑珠林》、《太平广记》等均有引载。宋以后随着佛教的衰颓,此书失传,只有其引载篇则偶有转引,且讹谬层生。然而此书正如《游仙窟》等在中国久成佚书的作品一样,长期以来被保存在东邻日本。清末杨守敬于日本访书,得此书的一个抄本,杨氏《日本访书志》卷八云相传是三缘山寺写本。日人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卷九一著录《说苑》二十卷,其提要部分须辨误有几处,隋、唐志并不皆同;"十五篇"当是"十三篇","与旧为二十篇"当是"与旧为十八篇";"阳嘉"误,当是"鸿嘉","阙第二十卷"误,当是"阙第十三卷";曾巩所整理的《说苑》乃十八卷,阙第十三、第二十(《反质》)两卷。《四库全书总目》所言"曾子固所得之二十篇"有误,曾巩并未得二十篇,乃是十八卷,且"疑者阙之"。  相似文献   

5.
秘香阁(180页)怀古书屋(233页):清武陵顾湘。案:秘香阁、怀古书屋二室名之主乃顾湘舟。顾湘舟名沅,湘舟乃颐沅之字,古吴武陵人,《藏书纪事诗》卷六有传。此二条漏一"舟"字,则为另一人矣:顾湘,常熟人,其室名为小石山房、玲珑山馆。陶谷主人(192页):清张徵。案:据《藏书纪事诗》卷五当作"张徵斋",漏一"斋"字。又,据王欣夫先生的初步考证,陶谷主人当为"清山  相似文献   

6.
【小序】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录》于小说。《四库全书总目》于杂家、小说家之下又分多属,如杂家类入《容斋随笔》于杂考之属,入《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7.
刘孝标乃南朝梁时文学家。《隋书·经籍志》著录其诗文集六卷,惜今所传为数有限。孝标才识过人,著述甚丰,所作诗文颇有发明。其《世说新语注》征引繁博,考定精审,被视为后世注书之圭臬,至今流传。据《隋志》所载,孝标另有《汉书注》一百四十卷,还编撰《类苑》一百二十卷,惜二注均已亡佚。孝标生平行迹历来不得其详。是编匪敢妄言远绍旁收,惟以所见略加  相似文献   

8.
《阅微草堂笔记》廿四卷,清纪昀著。该书分《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如妄听之》四卷及《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1789)年至嘉庆三(1798)年陆续写成。嘉庆五(1800)年,由纪昀门人盛时彦于北平合刊印行。 纪购(17  相似文献   

9.
丛书的起源     
丛书之名,起于唐宋,但丛书之实源于何时?学者一般认为宋人俞鼎孙《儒学警语》、左圭《百川学海》为近世丛书之源(参见《中国丛书综录·前言》)。笔者认为这是不确切的。丛书之实,早在六朝已具。丛书成编,实乃"统群书为一书"(叶德辉语),而冠以总名,总名下的每一部书又独立成部。根据这个原则,六朝时期出现的丛钞众书为一编,实开丛书之先河。如《隋书·经籍志》载葛洪有《史记钞》十四卷,《汉书钞》三十卷,《后汉书钞》三十卷,这三种书虽为节录原书,但合钞在一起,近似于后世的丛书。《隋志》又著录《三仓》三卷。《三  相似文献   

10.
读鲍存疑     
由于各种原因,鲍照作品自其死后散佚很多,南齐时虞炎奉文惠太子之命搜罗其作,在序言中已说"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傥能半焉。"至于对其作品的全面诠释和研究,一直到晚清钱振伦氏出,方粗有补阙之作。直至今日,《鲍参军集注》还是注释鲍照作品的最精审之作。此书共分六卷,其中第一、二卷为文,钱振伦注,钱仲联补注集说。后四卷为诗,钱振伦注,黄节补注集说,钱仲联增补集说。本书一九五七年由原古典文学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1.
清人笔记随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序 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  相似文献   

12.
江休复,字邻几,宋开封陈留人。举进士及第,调蓝山尉,历官大理寺丞、监蔡州商税、为集贤校理、出知同州、提点陕西路刑狱、修起居注,累迁刑部郎中。仁宗嘉祐五年(1060)四月以疾终于京师,享年五十六岁。著有《唐宜鉴》十五卷,《春秋世论》三十卷,《文集》二十卷,今均不存。生平详欧阳修《居士集》卷三十三《江邻几墓志铭》。所著《江邻几杂志》一书,后人多有称引,宋晁公武云:"休复,欧阳永叔之执友,其所记精博,绝人远甚。"明胡应麟云:"《江邻几杂志》,宋人极推,今不传,略见《说郛》。"此书所载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轶事逸闻,涉及者多为当时名公及其交友;二是诗话类;三是记地方风俗人情。流传至今,已非原貌。顷因整理此书,觉疑点不少,略为考之。  相似文献   

13.
清代盛行辑佚,尤重《世本》。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讲:"(清儒辑佚)古史中的《世本》及《竹书纪年》为主要品。"现存刊行本,有金溪王谟二卷、承德孙冯翼一卷、嘉兴陈其荣二卷、江都秦嘉谟十卷、武威张澍五卷、通州雷学淇二卷、高邮茆泮林六卷(以下简称)。尚有近人王梓材作《世本集览》,有目无实。1957年商务印书馆将诸本合编出版,名之曰《世本八种》,此书附有简略的校勘记,匡谬正俗,颇惠学人。但是,本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人对清辑《世本》逐本研究,有关的史学史著作很少评论《世本》,对诸辑本的褒贬不一。本  相似文献   

14.
作家鳞爪     
作家萧乾、文洁若夫妇所译《尤利西斯》一书即将于4月间告竣,目前正在作最后冲刺。旧历除夕,文洁若一直干到午夜,春节那天二人又起个大早开始工作。据悉,三卷本的《尤利西斯》年内即可印出。此书在大陆由在南京的译林出版社出版,在台湾由中国时报出版公司出版。在译完此书之后,两人将应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之邀于七月初赴台访问。萧老称:此书为其晚年完成的一大工程,以后将只写不译了。  相似文献   

15.
27.公元976——984年(北宋太宗太平兴国间).乐史上《太平寰宇记》二百卷。 "《书目》直史馆乐史撰,凡二百卷,载天下州郡国志所著古今事迹。太平兴国中,天下一统,史取自古山经、地志,考正讹谬,纂成此书,上之。始于河南道,终于四夷。又有《总记传》一百三十卷、《坐知天下记》四十卷、《掌上华夷图》一卷。"(《玉海·太平寰宇记》卷十五) 乐史氏《太平寰宇记》进书表曰:"臣闻,四海同风,九州共贯,若非圣人握机蹈杼,织成天下,何以逮此?自唐之季,率土缠兵,裂  相似文献   

16.
读《方舆胜览》,见其卷首之“录白”应是迄今难得的早期版权史料。此书全称《新编四六必用方舆胜览》,七十卷(正编四十三卷,后集七卷,续集二十卷),是南宋进士祝穆于嘉熙三年(1239)编撰的。刊刻后,为了防止他人盗版、剽窃(“翻开或改换名目或以节略”),申请官府保护其版权,并得到了转运司官方榜文的认可。现抄录如下: 两浙转运司 录白 据说太傅宅院干人具告状:本宅见雕诸郡志,名曰《方舆胜览》并《四六宝苑》两书,并系  相似文献   

17.
《汉书》卷七《昭帝纪》记载了始见于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的一项礼制: 三月,赐郡国所选有行义者涿郡韩福等五人帛,人五十 匹,遣归。诏曰:“朕闵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教乡 里。令郡县常以正月赐羊、酒。有不幸者赐衣服一袭,祠以中 牢。”(中华书局校点本《汉书》第一册225页)杨树达《汉书窥管》卷一说:“‘正月’,《王贡两龚鲍传》作‘八月’。以《后书》刘平等传考之,‘八月’是也。详《王贡两龚传》。” 杨树达认为“正月”是“八月”之误,并说明有关论证将在《王贡两龚传》里展开。鉴于眼下最为通行的《汉书》校点本尚未采用杨说,而弄清“正月”是否“八月”之误的问题又有助于其他文献的整理研究,我们有必要继续探讨《汉书》卷七十二《龚胜传》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18.
敦煌卷子《说苑卷二十反质》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洮张作谋《新蕉细雨轩诗词集》近日影印出版,卷四收录七绝四首并序,吟咏的是一通敦煌卷子的聚散经过,兹转录的原作,并略作考释,为有关专家研究这通卷子,提供一点线索。鬻敦煌经卷有感并序东汉刘向《说苑·反质篇》,敦煌经卷中惟一之子部卷帙也,完整无缺,尤为难得。吾师杨丙辰权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不少纪传体史书除了有"论",还有一种韵文的"赞",一般称为史赞。关于这一体例的来源,前人曾有述及。刘知几《史通·论赞》说:"马迁《自序传》后,历写诸篇,各叙其意,既而班固变为《诗》体,号之曰述。范晔改彼述名,呼之以赞。"赵翼《陔余丛考》卷五也提到:"史迁于各纪传后有太史公论断一段,班书仿之,亦于各纪传后作赞,是班之赞即迁之论也。乃范书论之后又有赞,赞之体,用四言韵语,自谓体大  相似文献   

20.
《鬼谷子》一书之真伪,自汉以下便成了一桩疑案。伪托之说,几乎已成定论。1984年制版的《辞源》修订本仍持"文颇奇诡,不类汉以前人所作"之说。《中文大辞典》则强调"鬼谷子事迹不明,此书亦后人伪作。"1979年修订的《辞海》索性删去了"鬼谷子"条目。数年前出版的《中国历史辞典·思想史》,也断定其"系后人伪作",或较含糊地说:"苏秦之书","东汉人作"还是"魏晋人作""均无确证",实际上说的还是伪作,只不过作伪的时间与伪作者不同罢了。其实,这些带有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