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的中国现代文学课存在着理论教学过多,趣味不足的问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作品阅读的数量和深度有限。采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武昌区教委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本剧比赛活动,引起了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这应在意料之中。课本剧是“研究性学习”有效的形式之一。它具有探究性(对文本的解读和研讨)、实践性(学生自编自演,能获得亲身体验)、综合性(溶音乐、政治、美术、语文等学科于一炉,同时也是学生剧情表演、剧本理解、剧词诵读等综合素质的表现)、开放性(将讲台变成了戏台,将戏台移到了舞台)。就课堂教学而言,课本剧主要有四个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找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最佳结合点,越来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戏剧进课堂"的实践,可以总结出玩、读、演、创等适合低年级语文课堂使用的"教育戏剧"方法。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引入戏剧元素,开展创作性戏剧活动,可以达到让学生亲近语文,提高课堂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效果,最终让老师和学生从中受惠。  相似文献   

4.
创意写作把文学教育与文学实践有机融合,用创意思维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其立足于传统写作资源,吸收现代表达特征,提取文学创作中的"可教"内容来培养现代"写家",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代趋势的写作人才。  相似文献   

5.
浅谈剧本的阅读与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本即戏剧的文学形式,故称为戏剧文学,是供戏剧演出用的脚本。具有叙事要素高度集中、矛盾冲突紧张激烈、语言独特等特征。阅读和鉴赏剧本,要善于抓住戏剧冲突、揣摩剧本语言和把握戏剧结构。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一直是困扰实践界的难题,随着大数据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审美体验与精神愉悦已成为当下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高层诉求,为了促进武术创意产业与世界经济发展接轨,必须结合体验经济的内在发展逻辑与消费者的审美直觉心理进行耦合式的探讨。研究从技术变迁、文化耦合、盈利模式的三重维度指出:武术创意产业历经了由“武技-武艺”的技术变迁过程;在体验经济视域下,武术创意产业应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彰显“道、禅、爱”等武术精神与文化的创意因子;据此,通过观众心理学理论建构以新媒体网络营销、文化创意主题设置、重视体验心理反馈、以情感共鸣促进价值增生和大规模定制服务为取向的生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林流英 《阅读》2023,(79):22-24
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塑造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重要阅读实践活动之一。教师可以尝试以点带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可以通过以辩促思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还可以利用以演促悟的活动形式,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也要引导学生加强读写运用,从而促进他们的阅读生长。  相似文献   

8.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的一株奇葩,常演不衰。它在结构设置、戏剧冲突、人物心理刻画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是王实甫成功的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与技术教育,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它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己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一、综合实践活动为我们提出的基本观念1.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综合教育的思想。首先,在活动内容上是综合的。我们  相似文献   

10.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引导学生体验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提升我国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需要改革教材、教法等校内学习形式,更需要能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体验"校外实践活动.研学旅行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新形式,注重中小学生各科目学习与课外实践探究的结合,使学生真正参与实践,通过"体验式学习"获得校内学习难以达到的学习目标.研学旅行的这一特点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及真实跨文化体验的需求相契合,为我国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声乐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发展,声乐教学需要不断改革。互动式声乐教学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声乐课前、声乐课堂上、舞台实践活动中以及声乐课后需要进行双向交流。在声乐课前,师生互动式交流需要让学生主动回顾上次课堂内容、为本次课程精心设计开场内容、为学生收集和整理近期新闻;在声乐课堂上,师生之间要进行相互倾听的、相互信任的、情感体验的互动式课堂交流;在舞台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思维换位、模拟舞台情景,规范学生唱法、提高舞台形象,实施艺术教学、倡导汇报交流;在声乐课后,需要加强课后辅导,提倡课后讨论。  相似文献   

13.
赵龙 《阅读》2023,(39):16-18
当前的习作教学存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生成以及实践参与的情况。借助项目学习助力学生的习作表达,以项目任务为指引,通过意义驱动,进一步丰厚学生的经历,让学生的习作表达融通他们的生活,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胡丹 《阅读》2023,(71):20-21
以实践的方式,通过行走体验诗词里的山水旅程,通过探寻触摸诗词里的草木情深,通过编演感悟诗词里的活泼故事,让儿童在经历中遇见诗词的美好,在诗词学习中实现情感的真实体验、思维的深度拓展、素养的层叠式提升、意志的自我形塑。  相似文献   

15.
“读”是进行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培养语感的根本的途径。如何激活学生“读”的兴趣,创设多种读式,训练学生的语感,是值得重视和探究的重要课题。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四种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在分角色朗读中,通过体验角色培养语感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对话很多的课文,十分适合分角色朗读,戏剧体裁的课文,更适宜于分角色朗读,而分角色朗读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读演结合,效果更佳。因为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特点和思想感情。读出了  相似文献   

16.
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的关系问题是戏剧理论的核心问题.戏剧界有两种极端倾向:强调文学而轻视剧场或强调剧场而放逐文学.前者持作者中心论,忽视戏剧的舞台性;后者则以导表演为中心,漠视或解构戏剧的文学性.戏剧是综合艺术,是戏剧文学与舞台艺术的有机统一,戏剧有其自身的辩证法,从案头到场上,再从场上到案头,螺旋式上升,否定之否定,在扬弃中走向经典.戏剧的辩证法是戏剧经典化的必由之路.北京人艺与郭沫若、老舍、曹禺三位戏剧家的艺术合作,有失有得,创造了当代戏剧文学与舞台演出的双赢局面,开辟了民族化的戏剧之路,形成了人艺派演剧流派.  相似文献   

17.
朱田甜 《阅读》2023,(31):16-18
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将口语交际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依托文本,引入生活情境,拓展交际范围,让学生勇于开口、自信表达,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交际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素养,急需探索核心素养教育的校本实践路径和策略,"六体验"教育正是核心素养教育的校本实践。"六体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体验、艰苦体验、审美体验、人文体验、运动体验、科学体验。"六体验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要"一项一案",有系统而具体的《体验活动方案》。这些方案要大胆突破以往教育的固定模式和传统形式,通过大力开展体验活动,打造鲜活的德育课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抓住各种教育时机,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体验。设计开展"活动式体验""情景模拟体验""情感交流体验""参观调查""角色互换""观赏式体验""阅读感悟式体验""参观访问式体验"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相似文献   

19.
体验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相一致,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与感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五条目标中有九条提到“体验”或“经历”等字眼,因此体验教学是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途径之一。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来引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除了教材、教学观念等原因外,教学方法是影响德育教育实效的很重要因素。过去我们惯用的灌输、说教,已跟课程改革的理念大相径庭了。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难看出,德育教育必须通过创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景,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体验探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会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