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确立生命意识,以我们的"心"和"情"来感化学生的"心"和"情",努力构建生命化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一、用心钻研,巧编童话,活化新知识小学数学教材选择了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其中的许多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根据  相似文献   

2.
陈巧燕 《辅导员》2014,(15):23-23
<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情感如春风化雨,有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体会学生的感受,踏准学生生命的节拍,真正视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以情激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生态德育"课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情感如春风化雨,有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体会学生的感受,踏准学生生命的节拍,真正视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以情激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生态德育"课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2014,(4):3
正何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研究员,现任文科实验班班主任。何老师从教21年,担任班主任19年,他视教书育人为生命,力求学生全面发展,以教师的心灵培育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其从教座右铭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何老师喜欢思考,善于创新,热情投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史剑波  朱瑛 《云南教育》2008,(11):46-47
诗意语文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笔者认为,“诗意”缘于“情意”,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柄息。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向教育发起了挑战!向语文教育发起了挑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我们的语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努力去解放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他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个性化追求。为师者,以一片为师者书海的蓝天拥揽学生的心灵的白云,从而感受精神生命的呼吸,感受人生的舒畅与惬意,进而为学生展开一片美丽纯真的晴空世界。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是情感的记录,是生活的浓缩,是心灵的历史。语文心灵教育即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关注学生心灵为出发点,自觉、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涵养、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科性质是工具性及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人性的美。作为语文教师,挖掘、发现及使用好语文文本中的美的人文资源,让人文的光芒照入学生们的心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细化为一门学科的时候,语文的教育价值主要依靠课堂来传递。语文"生命化课堂"在于以语文文本知识为基础,将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整体性特征,塑造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昂扬的姿态面对人生。在构建语文"生命化课堂"的过程中,如何确立课堂的主体,平衡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与氛围,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真教育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是引领人追求本真、寻求真理、回归本真的教育。真教育是一项心灵碰撞心灵的活动,从心灵深处发出,在思想的激荡中回归心灵的本真。教师应该走向真教育,回归本真课堂。教师在研究学科、关注教学、研讨教学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与体验,深入研究学生的"儿童文化",从实现生命发展的角度开展"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生命活动,语文教育归根结底是要提升文化生命力。本文以王韶华"三书"教育为研究对象,认为语文教育应做到以下四点:1.语文课教实、教活,激发生命的文化智慧;2.教研求深、求高,把人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3.育人以心性、以品格,体现"养成"文化行为;4.不断地努力、追求,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与境界。  相似文献   

11.
当课堂的柳暗花明、针锋相对渐渐变成花团锦簇、一片和谐之后,教育工作者当反思,当下的语文教学能否引领学生生命的自由生长,是否能带给学生生活的启迪。依托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中职语文课堂应"从学生的自我中心出发""从学生的心灵自由出发""从学生的情感表达出发",大胆进行课堂实践,力求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以富于温度和厚度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1.心灵教育。"心灵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谈心,以达到"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具有自我存在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心之居所’"。教师能够平等、深入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因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道德的理解来端正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3.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做有"心"之管理,做有"心"之教育,以心育心,以德育德,师生共育,人格共进,是我们心灵关怀的校本策略。一、心灵关怀绘就生命底色的"关怀"理念以心灵关怀绘就生命底色,是我校多年来坚守的治校理念。我校长期面临"三多"挑战:一是学生"三多",60%以上的学生来自乡村,留守学生多达38%左右,单亲家庭学生约占7%;二是教师"三多",80%的教职工来自乡镇学校,女教职工多达80%以  相似文献   

14.
沈佩 《考试周刊》2011,(15):29-3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司萍 《中国德育》2014,(15):53-55
正东居小学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学生总数的80%。生活的落差造成的消极影响冲击着学生的心理,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挑战。因此,学校长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逐步形成"怡心教育"的办学特色。"怡心教育"可解读为"三怡六心",即怡智、怡情、怡行,仁爱心、共情心、平常心、聪慧心、自信心和责任心。以身心愉悦为前提,让师生在享受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共度生命历程,共求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的生命得到自然、舒展的生长,语文课堂应该以生为本,也就是让教育回归生命、生活、生态。只有用生命润泽生命,用心灵唤醒心灵,课堂中生命的自由生长才会真实发生。首先,语文课堂应该关注生命的生长。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源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对教材里的文章做深度挖掘,发现文章里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就可以教得有温度。例如,在《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记录了自己心灵成长的历程,在一番磨难后,他领悟到母亲的期盼,要“好好活”。若教师在此时请学生结合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和生命历程来理解“好好活”这句话,学生就会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活着、活好、活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是儿童的语文启蒙教育阶段,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的特点。尊重儿童文化即是尊重人、相信人,张扬人的个性,发掘人的潜能。只有让语文课程成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才能让学生享受语文,让他们在学习中放飞自我,找到学习语文的最大乐趣。教师如果走进多彩的儿童文化,在充满儿童文化的课堂中,一定能与孩子的心灵一起飞翔。下面结合我校教师执教的低年级课文《会走路的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生活质量的教育。生命教育更多地应该是活动体验,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让学生用心聆听生命的召唤,让心灵充盈生命的温情。  相似文献   

19.
到目前为止,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的文章较多。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把语文"生命化课堂"混同于语文"生命课堂"。语文"生命课堂"是用语文材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而"生命化课堂"是在课堂上用语言文字来化育学生的生命。二是贴着"生命教育"的标签,课堂仍然是指令型的以语文知识为绝对主宰的格式化王国,学生缺少尊严感和自主性,很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语文"生命化课堂"需要从理论上揭示语文本体,需要研究并论证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内涵、教育理念、价值取向、课堂文化、教学境界等。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用言语积极能动地实现自我,才能成为心灵丰盈、精神飞扬的具有言语生命的人。良好的语文教育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爱及成全,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能力也是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语文课堂理应成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和谐的统一体,通过构建"学导相融"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纵观今天的小学语文课堂,学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