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澳洲考察,听到一个故事:说性烈之马,其生命一般较短,因为难以驯服,故不免遭被杀食肉的命运.相反,那些"示弱"的母马,因为较易驯服,往往能够成为赛场上夺冠之马而被精心饲养,自然,其亦得以延命.李康<命运论>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嫉妒"似乎无可避免.要趋利避害,"示弱"有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代理学家程颐也曾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些都告诫我们,学生不愿意学习,应先检查自己的教育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趣促思,优化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释"牿"     
刘艳丽 《现代语文》2006,(8):122-123
<说文·二上·牛部>:"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1]<说文解字注>中说:"<费誓>:‘今为淫舍牿牛马.'大小徐本皆无‘淫舍'二字,今刊本妄增之.此许偶遗二字,非必许所据<尚书>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获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获穽安得伤之?<周易>:‘僮牛之牿.'许及九家作告,郑作梏.刘、陆作角,不训牢也."[2]  相似文献   

4.
涸泽之蛇     
《阅读与鉴赏》2007,(11):44-44,71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①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②,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相似文献   

5.
近日参与一个语文选修课评选活动.连续听了十多节课,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媒体常报道的某某人练功走火入魔.走火入魔何如?我没有亲身体验,自然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想象中可能是:言必称"功"奇,行必迈"功"步.为了"功力"厚,一切皆可抛.  相似文献   

6.
涸泽之蛇     
<正>【出处】泽涸1,蛇将徙2。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3。人皆避之,曰:"神君也。"——《韩非子》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与学关系上,我国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南宋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又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孔子曾说过:"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学好语文,我做了许多的钻研和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教师"和"老师"中的"师"字,其最初意跟今天的教师称谓是一点边都不沾的.在<说文解字>中,"师"字只有两种意义:①古代的军事编制单位;②有"众"的意思.后来孔广居从"众必有长以率之教之",引申出"故又为师长字",算是把"师"字与今天的教师称谓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0.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千百年来将帅们统兵治军必遵的法则,也是其战必胜、攻必克的法宝.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孙子的治军思想经久弥新,"仍能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社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空前发展,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社会各界对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渐急迫,高校计算机双语教育的育人重任也与时俱进.作为"执教之本"的高校计算机双语教材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直接影响着高校计算机双语教育的质量.剖析这些问题,给出应对之策,已成为推进高校计算机双语教育的必解之题.  相似文献   

12.
旧时谴责恃宠而败坏国家的女性为"祸水"."祸水"一词出典于旧题汉伶玄<赵飞燕外传>.   <汉语大词典>"祸水"条云:   旧题汉伶玄<赵飞燕外传>:"(汉成帝)使樊蟋进合德(赵飞燕妹)……宣帝时披香博士淖方成白发教授宫中,号淖夫人,在帝後唾日:‘此祸水也,灭火必矣!'"据五行家说,汉以火德而兴,此谓合德得宠将使汉亡,如水之灭火.后因以"祸水"称惑人败事的女子.……  相似文献   

13.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对他人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成果.如果将这句强调言行一致的箴言改为教师"言"学生"行"、教师"导"学生"演",做到教师、学生高度一致,这对于新课程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具有了现实的指导意义.只有学生对教师的"言"必信,才会使学生的"行"必果,只有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学生做到了,学生的学业才会有成果.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课文中释“必勿使反(返)”为:“一定不要让她回  相似文献   

15.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日:"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日:"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日"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相似文献   

16.
李刚 《华章》2011,(18)
以往的语言学认为事物的命名乃是约定俗成,没有规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一物之得名必有其原因,词义之丰富和演变必有其道理.本文试图通过对"m"音分析,演绎由其产生的中文和英文词汇,说明它们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源在于拟声.  相似文献   

17.
词序颠倒,是指词语相同、顺序颠倒的一种修辞现象.如词语"编选"与"选编", "洗白"与"白洗";成语"异曲同工"与"同工异曲","如日中天"与"中天如日":短语"知而行"(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与"行而知"(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得见人"与"见不得人";诗词"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与"黄河流入海","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文章"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与"汝之不惠,甚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鲁迅《药》)与"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广告"看《买卖世界》,做世界买卖"(.《买卖世界》),"是名家写的好看小说,非名家写的看好小说"(《上海小说》),等等.  相似文献   

18.
张景岳说"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阴阳之气也。"说明宇宙之间,自然之内,都是五行之法,阴阳之气的气化作用。学习五行,必以木火金水为工具;学六气必以阴阳为  相似文献   

19.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既是一种称谓表达与价值评判,又触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品质特征,还关涉中国共产党的主体作为与践行方式,分别构成马克思主义"行"之谓、"行"之实、"行"之倚。从"行"之谓到"行"之实,从"行"之实到"行"之倚,如一个链条那样相互衔接,将马克思主义由内至外、由对象性存在到主导性力量,由可以"行"到能够"行"、由"行"之根据到"行"之实现,一一展示出来,构成一幅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运行图景。"行"之谓是总结性概括、提炼性结论,"行"之实是内在性根据、根本性支撑,"行"之倚是关键性因素、决定性环节,三个层面共同诠释了"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要义与真谛。  相似文献   

20.
一、"因教而教"的内涵 近年来,根据一些教改实验的成果,教育界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学"的研究,对过去很长时间里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提出了批评.但同时我们应认识到,注重教师的"教",也只是注重教师因"材"而教,而忽视教师因"教"而教.王夫之说:"夫学以学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及教学任务、目的等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