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单、复数在有"数"范畴的语言中是一种语法范畴。在无"数"的语言中至多是一种语义范畴。然而,复数单用或单数复用可能会收到特殊的语用效果,如:复数单用具有谦敬功能;单数复用具有贬抑功能。而这些语用功能中,最常见的是复数单用的谦敬功能。从此角度可以解释诸如第二人称单数代词向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的语法化、能指与所指非对应式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现象、阜宁话中的"侬家"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等很多语言现象,也可以预测语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研究汉语和泰语之间人称代词的共同点和区别所在,在本文之中,首先概说了人称代词的定义以及人称代词的分类以及组成人称代词的几大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把汉泰语言中进行对比分析,并解释词的性质,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具体描写了汉语和泰语中的人称代词在语义、语法和文化上的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研究汉语和泰语之间人称代词的共同点和区别所在.在本文之中.首先概说了人称代词的定义以及人称代词的分类以及组成人称代词的几大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把汉泰语言中进行对比分析.并解释词的性质。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具体描写了汉语和泰语中的人称代词在语义、语法和文化上的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4.
胡新 《考试周刊》2007,(25):35-36
本文主要从语境对语义的理解和语言运用的作用的角度来论述在语境中学习英语的必要性,从而得出学习外语不应仅仅局限于一般知识内容(如单词、句子、语法等)的机械记忆,而是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切实掌握词汇的语义和繁杂的语法,从而实现语言单位的交际价值,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部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是孤立的、脱离语境的"词汇表式"词汇教学模式,容易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并带来一定的不良后果。词块是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统一体,对提高词汇教学效果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词汇表式"词汇教学模式的弊端,并探讨词块教学的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是一部通俗小说 ,采用的语言几乎全是白话。小说中运用的白话在词汇、语法、语义等各方面与现代汉语非常接近。本文将着重论述《儒林外史》中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以及敬称、谦称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功能语法句法分析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语法强调语言形式与语义和语境有密切关系,其句法分析理论,包括排序分析,逻辑—语义关系分析,对于高职高专英语精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9,(5):89-93
网络流行语"我也是醉了"句式广为流传,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X也是醉了"构式,在结构上、语法上、语用上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语言构式的角度看,可以将"X也是醉了"结构拆开分析各部分结构特点,再组合起来把整个句式带入宏观语境。对其具体语境产生的具体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可对"X也是醉了"这个构式的产生方式,语法、语义、语用等几方面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现代语言教学要求语法教学应突破传统的句子模式,上升到语篇层次和真实的语境中,应服务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语法与句子语法相对立,注重语境下语义和表达的过程分析,突显了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所作的语法选择,建构的是互有联系、上下连贯的信息,使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中得以实现,从而使学生不仅仅是"学"语法,而是"用"语法进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0.
语法化通常是指语言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和现象。本文主要是以旁指代词"人家"为描写对象,着重分析它如何由偏正短语词汇化为名词,而最终又语法化为旁指称代词的过程,并从词义的泛化、语境的影响、主观化三个方面分析其语法化动因,在此基础上分析旁指代词"人家"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代词是一个封闭而常用的词类,它的发展和演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变迁的规律。萧山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语音演变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整合的过程,受同化作用、感染作用等影响,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的语音逐步演化成了一个规则的系统。本文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对萧山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音变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发现,在《楚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由“余(予)”、“吾”、“朕”、“我”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备,“吾”宾语功能存在不足,“朕”不作定语,“我”不作宾语,且这些第一人称代词都不具有谦敬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共指现象是句法研究的重要课题。Noam Chomsky(1981)从"管辖与约束"的角度研究代词尤其是反身代词的照应,然而其单纯的句法分析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不同的研究方法继而被应用到揭示照应的意义和特征中,比如van Hoek(1997)从认知角度出发,基于可及理论提出"观念参照点"和"领地"的分析框架。共两大部分,通过举例分析约束原则,结合van Hoek的照应理论进一步阐述共指现象,指出前者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统计分析《颜氏家训》中的代词,并与先秦的代词系统进行比较,一方面,《家训》几乎保留了先秦代词的所有用法,只是有些用法仅作为古语保存在书面语中;另一方面,《家训》代词也产生了一些新用法,出现了新的形式,只是这些新的用法和形式尚不普遍,这反映了汉语从上古向中古过渡时期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发现,《红楼梦》前80回反身代词有“自”、“自己”、“自家”、“自个”4个。这4个反身代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自”、“自己”使用频率极高,“自家”、“自个”使用频率则较低;“自”、“自己”的用法比较复杂,“自家”、“自个”的用法则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6.
问题:调查发现藏族低年级学生在汉语字词学习中有这样一种误读现象:将“柳”读成“绿”或“树”、将“参加”读成“欢迎”、将“朋友”读成“伙伴”等等,这是很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一种现象.分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应用原型范畴理论,分析和解释藏族低年级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这种误读现象,进而认识到原型范畴理论在人类认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字词误读现象背后的理论根据,以达到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汉语词汇教学效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风水"作为中国建筑"文脉"的载体是十分明显的.中国"风水"的延续应以转型为前提.所谓"转型",一方面指"风水"在延续中要尽力剔除其中的迷信因素;另一方面,"风水"的延续也要借鉴借助于当代科学,提升自己的科学品位.目前,要谋划建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风水哲学"、"风水美学"、"风水诗学"、"风水景观学"、"风水地理学"、"风水建筑学"、"风水规划学"、"室内风水学"、"风水心理学"、"风水微气候学"、"人体风水学"等学科.陈志华教授和李中教授发文对"风水"全盘否定.我理解两位教授对以"风水之名大贩迷信者的愤怨之情,但是,我又不同意二位教授一概否定"风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学术类科技期刊编辑社会角色定位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期刊编辑的社会角色定位问题,近30年经历过“无定位”、“杂家”、“学者化”和多元定位等继起的发展阶段.编辑劳动的创造性和服务性,是当今多元化定位角色的共同属性,本文将编辑的众多社会角色统一定位于“社会服务者”的立体角色上.相对而言,选择、加工文稿以及“标准化”等技术层面的要求,都是派生于“社会服务者”定位的编辑工作职能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语法形式上看,<水浒全传>中"被"字所介入的宾语较为丰富和复杂,不仅包括名词、代词和词组,还包括双宾语和插入性说明成分.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汉语时期被动结构由简到繁的发展趋势.从语法意义上看,"被"字句的介词宾语可以是行为的主动者、行为的凭借与工具,甚至还可以是行为的受动者."被"字句的介词宾语常常可以省略.但在"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