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与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是构成教育价值取向的前提.随着知识转型以及传统知识观到现代知识观的演变,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从古代理性主义、近代传统教育价值观到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发展.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知识观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革主动调整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实现知识在教育中的双重价值,更好地促进教育、社会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教育又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中,人是联结的核心纽带,人的价值的实现有赖于知识、技能的积累,而知识、技能的获得、积累主要是教育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教育促成人力资源的生成的角度探讨教育经济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可能的表现形式中,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最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特性与关系实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保持着适度张力,既紧密联系、相互交结,又互为工具与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是基础,是社会价值的主体组成因素,社会价值包括了个人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延伸与保证,社会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个人价值充分实现的基础之上,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维护社会价值为前提,必须是社会认可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发现、开发、提升、实现、创造人的价值:语文教育的功能在于对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奠基功能,对人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引导功能。对人的精神塑造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功能,都体现出语文教育的生命价值。因此语文教育是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活动,语文教育内容是学生赖以生存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同时,获得生命的精神支柱,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在建国后60年的嬗变历程中,先后经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政治与经济二中心,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与知识价值共存等三个阶段.至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仍旧没有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与知识价值等"三元"价值的有机整合.坚持"学、研、产"一体化进程,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是实现"三元"价值有机整合的良策.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教育又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中,人是联结的核心纽带,人的价值的实现有赖于知识、技能的积累,而知识、技能的获得、积累主要是教育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教育促成人力资源的生成的角度探讨教育经济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实践推进的一个瓶颈.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满足关系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合理性,它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既是关系范畴,也是实体范畴,更是实践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物质性价值、精神性价值和实践性价值三个逻辑层次上展开它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与追求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远古落后时代的“注重知识“到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尊重生命“,教育价值追求的这种转变,不仅源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变革,还由于教育源于生命,依据生命,追求生命.  相似文献   

9.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体表现为它的生存论价值、方法论价值、创新论价值和发展论价值。其生存论价值体现在使教育对象更好地立足社会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实现教育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所具有的个体价值和满足社会进步需要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统一;方法论价值体现在既注重知识的重要性和理论化内容,又强调价值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内容,能够开拓主体自我价值实现的新途径;创新论价值体现在培育人的创新意识、激发人的创新动力、培养人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发展论价值体现在满足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教育秩序的首要问题是自由主体之间如何形成教育秩序的问题,而教育制度建设的价值追求就体现在它构建教育秩序的基本功能上.教育制度不仅成为现代社会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问题的基本方式,还创造了各种形成教育秩序的社会机制.然而,并不是任何教育制度都能实现有利于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秩序,只有"好的"、"善的"教育制度,才能实现有利于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