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科技特征及高新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科技特征   1.现代远程教育以高新技术为支撑   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之上并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育模式,其教学的组织实施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背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方面。   2.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科技特征   现代远程教育其本质是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的高科技应用,表现出以下高科技特征:   (1)教学手段网络化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包括:卫星…  相似文献   

2.
对教育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特征及其推广策略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教育技术应用推广工作的开展.本研究以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为指导,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能够反映我国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情况的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对教育技术扩散系统的特征、传播渠道与传播策略进行研究.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需求与任务来看,我国教育信息化承载着多方的期望.我国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系统存在着三支重要的促进力量(政府组织、学术组织和IT企业),分别以不同形式推动着教育技术的推广.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教育技术应用与推广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研究导向、实践导向)各自的特点,以及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教育技术推广策略("经验-理性"策略、"规范-再教育"策略、"权利-强制"策略、"自上而下"策略)适用条件及不足等,最后对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应用与推广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显然也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即现代教育技术.综观历史,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手工操作为特征的传统教育技术,以模拟电子技术为特征的电化教育技术,和以计算机和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教育必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有 :1.作文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 ;2 .学生阅读更为便捷 ,读写结合更为密切 ;3.促进了交流 ,更突出了作文的交际功能 ;4 .学生习作的个性化特征更为突出。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作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1.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2 .依托网络 ,学生自主开展作文练习 ;3.在线评价 ,及时反馈。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在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最新成果,对我国的教育将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等院校的教育中,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指导并设计高等院校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比基础教育更为复杂,更需要应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来谋划和设计.文章借鉴国内外教育领域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定义与特征、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设计过程及其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2011版初中生物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但是,由于生物学科的本身特点以及现有条件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学生无法进行直观观察。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降低了教学难度。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力求为初中生物的教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社会生活中也得到了普遍应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顺应形势,对这一新型技术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完美契合了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应该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思政教育开展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现的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雯  李陨 《华章》2011,(22)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建立了更为有益的教育发展的模式.现代教育技术能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实现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扩展学生思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改革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多层面的应用实现对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从而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针对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网络》2008,(4):F0003-F0003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化校园为特征的教育网络应用发展更为迅速,我国高校的教学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数字图书馆、视频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校园社区服务等应用系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为“十一五”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语境下,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其中,网络化学习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有着更为特殊的重要意义.如何认识和提高网络化学习在电子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水平,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众多困惑与问题表现为教育信息生态失调,亟待加强教育信息政策与法规、标准与规范、信息伦理道德等人文环境的建设.本文首先从微观生态因子层面上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各个人文环境因子建设的现状、问题和策略;尔后,从生态视角的人与教育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教育信息人文环境宏观层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人文环境建设的生态策略;最后,指出人文环境建设必须强调以技术关照和人本关怀为建设基础,以应用导向和整体效应为建设目标,以生态发展为建设特征,最终达到并促成一种人、技术应用与教育实践活动效益等相统一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学校内涵的体现,既蕴含了一种教育力量,也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更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方向.所以,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让校园文化成为学校教育功能发挥的保障,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5.
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远程学习材料设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学习者为主体理念的确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给远程教育的教育观念、教学实践带来一系列变化,使远程教育学习材料的设计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本文仅就为什么在远程教育中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学习主体的特征,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远程学习材料设计原则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对于促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现代化其中一个特征就是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1直面数字化挑战数字化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教学环境的个性化和情境化发展,教学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和拓展,教学手段更为多样化,推动传统教学形态,积极向现代教学形态转变。手持移动终端—电子书包、学习工具,网络和云计算—数字资源支持、学习平台支持,虚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育技术扩散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扩散动力机制反映了教育技术应用促进力量的主要特征。探求并分析教育技术扩散的内、外部动力有助于抓住教育技术应用推广中的关键要素。文章通过对中小学教育技术扩散主体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教育技术扩散动力模型,以此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现状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提升教育内部动力的思路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学校教育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络技术为教育架起一个无限开放的平台,使基于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现代远程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学”。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网络教学从客观上促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以获得信息资源。在21世纪,基于Internet的网上研究学习,能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更为快捷的信息。有人担心基于  相似文献   

19.
王瑞锋 《考试周刊》2011,(78):155-156
随着技术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已成为现实。计算机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灵活的交互性、生动的形象性超越时空的开放性。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更为丰富、更为自由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0.
21引世纪世界将进入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最为突出的特征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正是立足于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寓时代先进科学技术于教育之中,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以达到教育最优化之目标.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运用必将对未来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促进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和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