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对同一著作中的翻译,分析女性译者在译著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以及对女性主义的追求,同时也从女性译者译著中对女性真实的个性和心理特征的细腻刻画来体会她们对于女性意识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翻译观是西方流行的一种新理论。女性和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所提倡的"文化转向"使女性和译者的地位及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从英文歌曲《God is a Girl》的两个汉译本着手,从中可以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提出了译者性别身份的概念,至此翻译与性别的交融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文章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域,经由男女译者译例的比对,揭示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女性译者在翻译中表现出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自女权主义兴起以来,女性主义翻译观也随译介出现文化转向。女性主义译者企图将其特有的女性话语运用于翻译研究,达到传播新思想,树立新理论的目的。其中,女性主义翻译观探讨的主要内容为译者主体性。然而,发挥女性主义译者主观能动性是否必定是积极地突出女性话语权来彰显女性特色,还是基于客观环境因素而改变初衷。该论文以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译者的代表性译著对比为例,讨论女性主义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突出与消减。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国内译者性别差异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以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尝试在性别视角下,从译者个人背景,译者序及译文等方面分析祝庆英和孙致礼的两个译本,主要探讨以下问题:译者的性别差异会不会给翻译带来影响?译者的性别差异在翻译中受什么因素制约?女性译者是不是一定表现出女性主义倾向,而男性译者是否一定无法理解女性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旨?  相似文献   

6.
席印蕊 《海外英语》2014,(15):140-141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小妇人》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代表作。该书中反复出现当时一些社会思想,如女性意识、女性独立、女性权利等。该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对女性译者刘春英和陈玉立的汉译本(2008),和男性译者王之光的汉译本(2012)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作出了新的阐释。文章在简要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的基础上,分析女翻译家朱虹的翻译文本《女人的"一样"和"不一样"》,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来研究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张亮平 《培训与研究》2010,27(3):126-128
长期以来,传统译论制造了使女性和译者失去声音的另类历史,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女性和译者受到双重歧视。女性主义研究者从性别问题出发,以双重歧视为突破口,对女性和译者进行了双重解构。本文在对翻译理论中存在的性别隐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的关系,从而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论下女性和译者身份的双重彰显。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传统译论制造了使女性和译者失去声音的另类历史,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女性和译者受到双重歧视。女性主义研究者从性别问题出发,以双重歧视为突破口,对女性和译者进行了双重解构。本文在对翻译理论中存在的性别隐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的关系,从而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论下女性和译者身份的双重彰显。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译者的差异性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她们强调翻译研究应该消除传统译论对译者/女性的歧视,本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重点关注的性别切入,展现女性的话语策略以及女性译者对“忠实“概念的再度概念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观出发,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起源及其对翻译、译者和译者风格地位的影响,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风格的存在,并从三方面对译者风格进行着影响。作者认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考量翻译中的译者及其风格将会给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女权主义运动影响下,女性主义开始进入翻译研究领域,随后形成了独特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并且使用补偿、脚注和挪用等方法来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以此对文本进行操控.翻译的女性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翻译研究领域发生"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翻译研究活动,提出女性主义译者对原文的操纵和干预,丰富和发展了翻译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的身份往往被忽略,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价值和功能被长期遮蔽,从而产生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强调以其独特、新颖的视角在翻译史上独树一帜,让我们深入思考传统译论中的不合理性,对我们的翻译研究具有有益的启示。但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翻译有时对译者主体性过分张扬,因此在翻译研究中应该摒弃其过于激进的一面,通过发挥译者自身的主体性,为重新构建女性的主体性及译者的文化身份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观,颠覆了传统的翻译理论,从性别视角入手,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力争在译作中凸显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中国译论充分肯定了性别身份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一些女性译者也进行了积极的翻译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16.
在解构主义关照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极力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它对传统译论中原著与译文的关系以及翻译中"忠实"的概念重新阐释来提高和彰显译者的主体性。但是,应该正确认识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分张扬译者自身的主体性因而具有局限性,受到了众多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周淑媛 《海外英语》2013,(21):212-213
在新时期的众多翻译理论中,女性主义翻译观对译者的地位变迁的影响最为深远。它指导译者彻底实现了从"自我隐形"到"自我彰显"的华丽蜕变,从而使译者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该文将着重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审视译者地位的变迁,探讨该译论对提升译者地位的推动作用,并且反思译者在女性主义译论影响下过度自我彰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旨在鼓舞译者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扮演活跃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灵动舞者。  相似文献   

18.
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翻译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带有社会、文化和性别特征的译者,必然会在其作品中留下特殊的印记,因此,要彰显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对文本的理解和诠释中,还体现在对文本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19.
舞者,还是舞?——论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性形象谱系、女性构成性、女性阅读策略等方面来讨论译者的主体性.可以发现,在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的主体性,亦如男性与女性关系的构成.没有他者的参与,其主体是不存在的.只有通过自身外在性的他者才能辨认出主体的踪迹。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译论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重新阐释,颠覆了传统译论中译者“隐形人”的角色,彰显了译者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由于过分强调“性别意识”,因而在译介活动中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甚至歪曲翻译活动的本的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