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徐洁 《中国教师》2007,(7):22-24
<正>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作为教师,则会读出教育技巧。香菱本是乡宦之家的小姐,被卖作薛蟠的  相似文献   

2.
吴奇 《师道》2023,(12):33-35
<正>一部好书,之所以百看不厌,是因为内容繁盛。加之阅读会带有个人色彩和个体思维角度,故而每人阅读收获亦有不同。正如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又如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中国小说史略》)选择角度不同,会发现不一样的奇妙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杜世杰先生的三部《红楼梦》研究专著,写作态度严肃,材料宏富,论证严密,其观点一反当前红学研究的倾向和看法,大有“石破天惊”之势。杜认为《红楼梦》是“前贤立言之作”,“教汉人明礼反清之作”,是一部政治小说。《红楼梦》系吴梅村所作,至于曹雪芹则是“抄写勤”的谐音,他的贡献在于对该书的披阅增删抄写传世。研究《红楼梦》应以佛法之参悟,史学之考据,文学之构思,才能得其中味。同时要以作品为研究对象,否则会弄得本末倒置。在红学研究呈世俗化趋向时,杜先生的观点及其研究方法是极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一经问世便遭禁忌,甚至被视为“诲淫”之作。尽管该作品以其丰富的内涵及辉煌的艺术成就跳出了禁书的行列,但其“诲淫”之恶名并未得到辨明。我们从本出发,意在阐明《红楼梦》不仅不是一部“诲淫”之作,而且是一部“诫淫”之作。  相似文献   

5.
文本评价法     
评价是各有所见的,诚如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同样一部《红楼梦》,  相似文献   

6.
序《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没落社会的百科全书,它的社会历史意义,早有众多的“红学家”论述。鲁迅先生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如果不是从政治的角度,而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红楼梦》,那么,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从中了解本行业的过去,并从各个方  相似文献   

7.
<正>"说",《说文解字》曰:"释也。"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才会有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因说话之人立场不同、视角不一,对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同一本书,才会产生出各种不同的观点、说法  相似文献   

8.
有些人看《红楼梦》都不注意第四回,其实这一回是《红楼梦》的总纲.只有抓住这个纲,才能正确理解《红楼梦》的主题和社会意义,才能批判地借鉴,做到古为今用.过去有人把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当作总纲来看.于是什么《红楼梦》是“淫书”啦,是演“色空”观念的啦,是“悲金悼玉”之作啦,谬说种种,或誉或毁,结论只有一个:《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把第四回还是第五回当作《红楼梦》的总纲,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其中反映了两个阶级、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我们必须用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抓住第四回这个重要的纲,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当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  相似文献   

9.
江顺诒的小说评论《读〈红楼梦〉杂记》在红学研究史上颇具影响,许多观点很有新意和深意,为历代学者们所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红楼梦》,悟书也”;二、“所谓宝玉者,即顽石”,《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三、“为古今人才痛苦不已”,江氏对红楼人物多有自己的独到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的《红楼梦》最初以八十回本为人传抄珍视。现在已经发现的一些清乾隆年间或略晚的抄本,是研究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的珍贵文物。这些抄本,都是早期“脂评本”的过录本,并非曹雪芹的手稿本。各本抄录年代不同,文字互有异同,有人推测:“盖因雪芹改《风月宝鉴》数次始成此书,抄家各于其所改前后第几次者分得不同,故今藏诸稿本未能画一耳。”(裕瑞:《枣窗闲笔》)这当然是个重要原因。后人  相似文献   

11.
一些西方文艺理论家,往往以“欧洲小说”、“中国戏剧”评价中国戏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有人刻薄地说:“中国小说一部半”,即半部《红楼梦》,一部《围城》。还有人说,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而已,现代小说《阿Q正传》而已。这些议论尽管有失狭隘与偏颇,有一条却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戏剧在世界文坛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妙玉论(上)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开头就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使其泯灭”。他为了“使闺阁昭传”,“研泪为墨,滴血成字”,“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辛苦”著书,并题其名曰“《金陵十二钗》”①! 他特别声明:《红楼梦》“大旨谈情”②;书中所写的“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绝不能“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他为了避过当时空前严酷的“文字狱”,在写书时:或“于没要紧处用二三笔写正文筋  相似文献   

13.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至少把红楼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到的是慈悲。他曾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少年不识愁滋味。初中的我按捺不住对名著的好奇,买了《红楼梦》来读,那时候只是心疼林黛玉贾宝玉无果的爱情,许多情节读过也忘记了,大概记得那几位重要人物的性格,也没有自己的偏好。  相似文献   

14.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花朝后一日(1792年春),程伟元和高鹗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本的基础上,修订重刊了一部《绣像红楼梦》,并增加“小泉茼墅又识”的《红楼梦引言》。20世纪初,胡适将萃文书屋刊行的这两版木活字本《红楼梦》简称为程甲本、程乙本。刊行226年来,存世的程乙本现知20馀部,但保存完好者甚少。  相似文献   

15.
一乾隆辛亥(1791)萃文书屋本(程甲本)是《红楼梦》真本的问题,本来是并不存在的。一百多年来,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各种《红楼梦》版本,都是以程甲本为底本的。1911年,上海有正书局以“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的名目石印了一部80回的《石头记》,第一次公开提出了《红楼梦》“原本”为80回的观念,但并未产生大的影响。直到胡适等“新红学”家出来,宣扬《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后四十回与  相似文献   

16.
煮酒论诗有人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能读出一百部《红楼梦》。一点也不错,因为每个人解读的角度都不同。选择从哪个角度去读并没有高下之分,有高下之分的是从自己的视角中看到了多少东西。读诗更是如此,千古流传的名篇中,有人读到了诗情,有人读到了人生,有人找到了文字趣味,有人想到了写作的原理。这一期,让我们来看看两位作者从古诗中不同的领悟。  相似文献   

17.
【失误原文】我读《红楼梦》一考生从认识字起,我就抱着一本大字典啃《红楼梦》。爸爸深知,女孩儿家对《红楼梦》有种天生的迷恋,因而这本书成了惟一一本经爸爸许可,初中前就可看的“禁书”。小时候,还幻想着能有林妹妹那样的才情与灵秀,长大后,才知在爸爸疼妈妈爱、快乐单纯中生活的自己永远也不会成为林妹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几乎都是美好的,遇到有人问我,金陵十二钗中最喜欢谁,我总是笑而不答,结果对方总会说“:你一定喜欢林黛玉。”是的,我一直喜欢林黛玉,甚至认为她是爱使小性子的美人。(黛玉之美,美在何处呢?也许是一种人性之…  相似文献   

18.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意蕴深邃、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文学巨著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在众多之说中,我们赞成这样的观点:即“《红楼梦》不是用某一两种主题所能概括得了的.如果非用一种主题来概括不可的话,“那也只能说是它表现了作者对人、人的价值、人生及其意义的一种独到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本文在这里并不想对《红楼梦》的主题进行全面的概括(这也不是本文所能胜任的),而只是想从某一角度谈谈笔者的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还请学界前辈及同仁指正.《红楼梦》的作者在第一回中就曾开宗明义地指出该书是“大旨谈情”的,并且我们从全书所写内容来看也是如此,作者并没有蒙蔽我们.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就将《红楼梦》划归“人情小说”,是十分有见地的.可以说,《红楼梦》就是一部“情”书,它不仅抒发了情,描写了情、表现了情,而且以情为旨归,以情为衡量事物、判断是非的标准.情在《红楼梦》中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整部《红楼梦》就是用情谱写而成的.《红楼梦》的知情者脂砚斋曾说“雪芹哭成此书”.这里不说写成此书而说“哭成”,可见曹雪芹写此书时用情之真、之深了!那么,《红楼梦》中所抒发的、描写的、表现的又是什么样的情呢?首先,《红楼梦》抒发了儿女之真情.这里所谓儿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早期抄本多为“过录本”或“再过录本”,错字、白字,脱漏讹舛的现象严重,这就给今日的校勘者带来很多困难。综合目前出版的各种《红楼梦》“新校本”的校注情况,列举其中校勘存疑实例20处,认为作为《红楼梦》的校勘注释者,应该做到既要“通今博古”,更要“心细眼明”。  相似文献   

20.
一.《红楼梦》的闲文 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写阶级斗争之书,而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为该书之总要。这种观点实在不妥。还是脂砚斋有眼力,脂砚斋是这样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