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素养是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告业界和广告学界的前沿课题,正逐步被教育界和传媒界所重视.本文结合媒介素养理论,分析广告素养教育的内容和原则,并结合国外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广告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广告素养是媒介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相应地,广告素养教育也成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本文所谈的广告素养,可以被描述为公众对各种媒介发布的广告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广告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广告素养教育,也即指导公众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广告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公众具有健康的媒介广告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广告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受众能够理解记者的工作程序吗?他们知道<超级女声>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在目前媒介素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媒介知识(media knowledge)常常被忽略.实际上,除了常作为研究重点的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解读分析能力之外,媒介知识也是媒介素养概念的核心内涵,①国际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最新进展就是超越所谓的"文本中心主义",强调在对媒介内容的批判性解读之外,受众应该对媒介组织的生产运作机制具有基本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广告素养"概念测量指标的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人口学变量、媒介使用和广告偏好对广告素养的影响。对湖北省502名城镇及乡村居民的面访调查资料构成了本研究的基本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5.
媒介素养就是每位公民对媒介信息的使用、分析及制作能力,其中的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同时也包括广告。目前,受众的广告素养这一课题进行专门的细化研究还比较少。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媒介素养理论,对我国受众广告素养的内涵、形成原因以及受众广告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我国受众广告素养培育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传媒素养教育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要求相比尚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仍未达成共识.重要概念是传媒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石,也是确保传媒素养教育实践不走样和目标明确的基本保障.本文对媒介、媒体和传媒,专门传媒和类传媒,传媒组织,素养、素质和修养,传媒素养,传媒素养教育等概念进行辨析和定义,提出独特见解,以求有益于传媒素养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改变了广告业发展的媒介生态,推动了广告市场中多元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使广告受众成为广告市场的主体.广告受众主体意识的觉醒彰显了广告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推动了广告素养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沈静  张惠瑀 《青年记者》2017,(12):102-103
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媒介繁荣发展期,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不断深入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媒介使用者,其中包括身心正在快速成长却又尚未成熟的广大青少年群体.而广大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情况不容乐观,亟待我们进行分析和解决. 基本概念的认知与界定 我们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界定与理解,首先建立在对青少年群体的认知和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基础上,这样才能形成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是选择、理解媒介信息和使用新媒介的能力,而对媒介进行规范化使用是提高媒介素养的关键。本文以烟台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对象,以媒介使用规范化和媒介素养为核心开展调研,并针对学生规范化使用媒介的程度不高、缺乏对媒介相关概念的理论化认知及普通院校媒介素养课程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莫文 《青年记者》2016,(35):23-24
媒介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一)媒介素养的概念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的概念作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介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自英国文学批评家列维斯和汤普生1933年提出媒介素养概念以来,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在中国大陆也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但是,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对目前中国公众的媒介素养状况加以全面、客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广告素养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课程体系建设、教育资源平台整合、教学团队建设、教育环境营造等方面去构建高校广告素养教育体系,使广告素养教育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使其在实施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赵冰 《青年记者》2008,(15):30-3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应对转化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纳入英国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14.
李薇 《新闻界》2012,(9):33-36
新媒介环境下,媒介传播模式的改变对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都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广告素养作为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高校和社会所重视。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研究大学生对手机和网络的使用,了解大学生的广告素养能力;并通过大学生对广告素养教育的需求调查,为高校在新媒介环境下开展广告素养教育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媒介素养、媒体素养与传媒素养等概念的厘定要想清晰地把握传媒素养教育的概念,首先要廓清媒介、媒体及传媒三个概念。目前学界对媒介、媒体、传媒在使用上较为混乱,一方面同样的术语表达着不同的含义,另一方面不同的术语又指向同一内涵。作者同意中国传媒大学姚云先生对这三个概念的界定,即媒介是指以图文声像等符号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它是连接  相似文献   

16.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3):118-128
借鉴媒介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总体维度处于中低水平,细粒度中媒介参与、创建、制作能力要高于媒介信息获取、理解、判断能力;信息检索(信息素养)类课程对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能力高低有显著影响;虚假信息、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媒介信息的认知、判断有很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学者鲁宾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玲 《现代传播》2005,(6):119-121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场全球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开始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向全世界蔓延。世界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兴起,给传统教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媒介环境下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素养,无疑是这场运动赋予中国教育界的重大使命。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毫无疑问,在发展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学术界需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一、教育学对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解读由于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件舶来之品,因此对其基本概念做出适合中…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迎来了信息时代的第二个十年,新形势和新任务下,信息技术给大学英语教学和媒介素养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以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视阈,基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概念,剖析大学英语深化教改的瓶颈,指出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必然性,提出以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为指导,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其教学效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路敏 《青年记者》2017,(26):32-33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中心这样定义媒介素养:人们面对不同媒介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①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媒介,进而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