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  相似文献   

2.
公元234年,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伐魏大军的军帐中心力交瘁而亡。丞相参军长史杨仪怀着接替诸葛亮执政蜀汉的梦想护送灵柩领军回到成都。他没想到的是,后主刘禅已按诸葛亮的推荐意见,让留守成都的另一位参军长史蒋琬当了尚书令,接替诸葛亮总理国事。自认为资历、才干和功劳都超过蒋琬的杨仪虽然被任命为中军师,但却没有统管具体工作。这让杨仪大为愤慨。  相似文献   

3.
蒋琬故里考     
蒋琬,字公琰,三国蜀汉大将军、大司马(位同丞相)。关于他的故里,《三国志·蜀书》载为“零陵湘乡人”,《二十五史》、《辞源》、《辞海》等均承其所载。但笔者从有关地方志、通谱及古碣镌考证,蒋琬故里并非零陵湘乡,而是零陵泉陵,即今衡阳市祁东县、其根据有。  相似文献   

4.
不愿洗手     
《高中生》2009,(6)
李老师:杨老师,你昨天为什么把一个学生赶出课堂?杨老师:他双手是泥,还不愿洗。李老师:今天怎么样了?其他同学  相似文献   

5.
<正>"戏墨"是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潘湘云校长当年参加扬州市教育博客大赛的博客名,我最初认识潘校长就是从他的教育博客开始的。他在博客扉页上对"戏墨"的诠释是:"戏,游戏也;墨,笔墨文字也;戏墨,舞文弄墨,做点文字游戏,遣性释怀也。"文如其人,潘校长给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是蒋琬。他早年便深受诸葛亮赏识,被誉为"社稷之器"。执掌国政后,坚持"以安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发展经济,调整战略,安定民生,协调君臣,维护了蜀汉的稳定,做到"边境无虞,邦家和一",堪称继武诸葛亮的一代贤相。论历史地位,他应该高于姜维;而其执政理念,更是永远垂范后世。  相似文献   

7.
蜀汉史学家杨戏所著《季汉辅臣赞》是三国时期论赞体的杰出作品,具有相当重要的史学价值。杨戏以“季汉”为名作赞,确立了蜀汉正统的话语,而汉末三国的正统论的论争亦发端于此。《季汉辅臣赞》对于蜀汉君臣的品评相较于陈寿的品评不尽相同,两者对于人物的态度各异,《辅臣赞》中更是有许多陈寿所没有品评的人物,笔者将做简要分析,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正>老杨是单位里的老实人,他的生活很有规律:6时起床,7时吃早餐,8时上班,12时下班……老杨从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别人请他吃饭,他不去;领导让他办事,他也不离开座位;回家后,什么时间要干什么事,每天都固定不变,雷打不动。无论是谁,都改变不了他的习惯。别人问他干吗不变变,他总是习惯性地笑笑,说:"习惯了。"老杨习惯于见到上司笑,见到下属凶,见到熟人热情,见到生人严肃。老杨就这么生活在习惯里,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9.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里的“皇阿玛”指点江山,意气风发;戏外的张铁林信心十足,踌躇满志。戏里戏外,一样的中气十足的声音,一样的习惯倒吸一口气,一样的喜欢眼皮一抬、眼睛一瞪……让人恍惚,到底是“皇阿玛”影响了他,还是他左右了“皇阿玛”?或者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选择演员这样一个职业,就像选择了一扇可以支起镜头的窗:镜头里的“皇阿玛”,镜头外的张铁林。现在,他又多了教育工作者这么一个身份,多了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这个头衔。我们不禁好奇,讲坛上的张院长,镜头中的“皇阿玛”,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张铁林?  相似文献   

10.
李玉茹 《科技文萃》2000,(10):125-126
曹禺与生俱来的是"戏"细胞,仿佛他这个人是为了"戏"才来到这个世界的. 在母亲的怀抱时就开始听戏,看戏.十五岁在南开中学新剧团登台演戏.在导师张彭春先生的指导下,他不仅学会了演戏,还学会了导戏,写戏.曹禺这一辈子,从没有离开过戏.贯穿他整个生命的是戏、是舞台、是观众、是读者.在他的血液中流淌着的还是"戏".有了戏,他才有了生命,才有乐趣,才有他的一切!  相似文献   

11.
[原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注释]①口占:不起草稿随口吟诵成诗。②“戏与”二句:作者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此事见于《东坡志林》。山妻:对自己妻子的谦称。故事:旧事。老头皮:老头儿。  相似文献   

12.
钢琴家之死     
机智豆探案最近,庄凡得苦恼,他那位中央音乐学院的女朋友白芸提出要和他分手。于是他找到好友杨侦,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杨侦说:“你的女朋友长得很漂亮!不过外表美,而内心虚荣的女孩子很容易变心的,说不定她已经爱上了别人,我们何不调查一下她呢?”  相似文献   

13.
初二(5)班的体育课上,一位男生的腿受了点伤,班主任杨老师建议他去医院看看,A同学说:"老师,那我陪他去附近的××男子医院看看吧."B同学说:"男子医院不看腿伤,是看男人不行的."大家都很好奇,"什么叫男人不行?"B同学得意地说:"男人肾亏,就不行了……"杨老师是一位文静的女教师,新婚不久,听到此,她急忙扯开话题,打断B同学说:"别听他瞎说,是看不孕不育的……""杨老师说得不对!"几个同学附和着B同学,也打断了杨老师.杨老师有些尴尬.  相似文献   

14.
赖声川的戏     
朱天文 《中文自修》2012,(Z1):45-47
所以我会特别喜欢赖声川的戏,即使不为思考来看他的戏,他也有太多其他的东西可以观,可以乐,可以群。观赏赖声川的戏,最好的地方是观众充分得到娱乐的满足  相似文献   

15.
琴蛙搞笑队     
爱情变奏戏外戏妻子:亲爱的,别再喝了,眼看你就要醉了。丈夫:醉了才好,这次导演让我演个酒鬼,我正想体验体验……妻子:那么,我要走了!丈夫:哎,为什么?妻子:你那剧本我看了,那个酒鬼喝醉了,后来就打他老婆……  相似文献   

16.
牛顿(1642—1727)是光的微粒学说的代表。到了1799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33—1829)对牛顿的微粒学说提出了异议。托马斯·杨说:“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托马斯·杨用波动学说成功地解释了牛顿本人解释不了的牛顿环现象,并提出了波的干涉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杨叔子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杨叔子是一位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教育专家、教育思想家。他对人非常谦和,对事非常认真,对事业非常执著,对学问非常严谨,是一位很值得尊重的老者、长者。综观《杨叔子教育雏论选》,回顾杨叔子同志过去从事过的事业,感到:一、杨叔子同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架"桥"     
上课了,杨老师一副神秘的样子.他面带微笑.从一个塑料袋里拿出一张白纸,紧接着又拿出了三个墨水盒,放在讲桌上.我心想:杨老师到底要干什么呢?他拿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同学们也都疑惑不解地望着老师.  相似文献   

19.
爱您,老师     
我永远忘不了的,是在塔桥中心小学读书时的一位老师,他叫杨连福。杨老师是我在二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也是在我心中教得最好,最让我尊敬的老师。杨老师快六十岁了,他曾经说过:"我带到你们六年级毕业,就光荣退休了。"  相似文献   

20.
章校长和杨教导主任听了李老师的三堂历史课。课后,向李老师提了几点意见,其中有这样一条:“教者备课是充分的,从上课开始到下课止没有看一次课文和备课笔记;但由于讲的内容太多,没有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启发学生思考,形成教者一人活动的‘填鸭式’的教学的偏向;同时,又因讲得太快,学生不容易掌握知识,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第二课和第三课提问时,每堂都只有两个学生举手,回答得也不完整。”李老师很不开心,红着脸,怏怏的说:“‘梅兰芳唱戏’,‘戏’唱得再好,看戏的人不识戏,就成了问题。我很怀疑,是梅兰芳的‘戏’唱得不好,还是看戏的人不识‘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