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是匈牙利名的理论家和革命家,他以研究和解读马克思而蜚声于国内外理论界。然而受时代状况和自身理论方法的制约,他对马克思的解读却经历了一个从偏离到回归的过程。通过对卢卡奇早期和晚期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变化的揭示,可以对卢卡奇研究和解读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轨迹的这一思想轨迹有一清晰了解。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这一考察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核心与基石,继承、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旺盛生命力的必然选择。本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从理论上系统阐释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涵,从实践中分析论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当代发展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实践体系,在理论上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马克思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主要从一般的、实体的意义上对实践的性质、规律作了深入的探讨。以后在《资本论》里,主要又从辩证法的意义上,通过对劳动过程的各个要素的科学分析,阐述了实践的结构及其辩证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完整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深入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劳动分工理论有重要意义。人类历史不外是一部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历史,而分工又是劳动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正是研究了分工范畴的历史作用,促使他从异化劳动向唯物史观过渡,并为创立和深化唯物史观作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首先把劳动引入经济学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古典经济学家。然而,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并没科学地回答:其一,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其二,劳动如何创造价值;其三,劳动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价值。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具有二重性的观点出发,发现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回答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论述,阐述了早期的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同时从异化劳动的角度进行剖析为何人与自然关系形成对立,进而从共产主义的角度对如何解决人和自然关系对立矛盾进行分析;最后对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有何意义进行了部分阐述。  相似文献   

8.
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实践存在论美学已不同于实践美学主流派的观点 从章辉的一系列批判实践美学的文章来看,他所指责的实践美学,主要针对的是李泽厚70年代术到80年代中后期,运用马克思实践论的观点所构建起来的美学理论。这一实践美学思想以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为基础,发挥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阐述的“自然的人化”的观点。李泽厚把实践作为他的哲学和美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象性活动”、“实践”和“生产劳动”分别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概念。它们彼此之间不仅存在着内在联系,而且分别决定了三部著作的逻辑框架。从“对象性活动”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生产劳动”的过程,是马克思对社会历史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过程,也是唯物史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物质利益思想在马思克主义伦理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把握住马克思的物质利益思想对于我们建立科学的伦理观起着重大作用。纵观马克思的物质利益思想,我们可发现其经历了从唯心到唯物,由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我们只有弄清这一思想的发展脉胳,才能真正认识其在建立马思克主义伦理学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从早期到晚期的许多著作中都渗透着物质利益思想,但在他的《资本论》中其物质利益思想已达到十分成熟的程度。这时,他已完全站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立场上,并代表着他们的利益。笔者认为:马克思早期的物质利  相似文献   

11.
左思的《咏史诗》对历史事实进行了巧妙的加工处理,融入诗人的人生感慨;语言质朴,造语奇伟,显示出其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2.
13.
漂泊的身世与超越的情怀--柳永其人其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是宋代全力作词并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就的第一位词人,对当时和以后的词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赢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社会声誉。他的词作既是他所经历所理解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他不假掩饰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这些词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学风貌,蕴含着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诗歌创作决定的因素是“才”还是“学” ,古往今来有许多不同的争论。其实“学”与“才”是不同侧面互为作用的一个合体。首先是“才”的“大小”“奇”“犭益”离不开学。人在学与力索的过程中劳逸深浅不同 ,体现心智的灵明程度也不同。人在与外物沟通时有“耳听”、“心听”、“神听”的不同层次。所以体现在诗的境界上也有或“执情强物” ,或“超越其形” ,或“神凝形废”的不同境界。另者 ,“才”对艺术成败又起决定作用。诗人只有在怦然所动 ,灵性将至的情况下 ,才可生情 ,情可生文。总之 ,诗产生于性灵 ,博学又要以培养触激性灵。更重要的是诗以识为主 ,“非识则才学俱误”。  相似文献   

15.
论刘基以诗议政的创作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基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其所议论的范围囊括元季至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而这一切又都是围绕着当时群起为"盗"、天下大乱的艰危局势逐一加以揭示.元季时局艰危的根本原因在于执政者不行"以德养民"的为政之道,在于元廷政治的全面腐败.从诗歌的渊源角度考察,以诗议政古已有之,宋人苏轼、陆游等皆有以诗议政之作.刘基的议政诗,客观上是承绪宋人"以议论为诗"之传统,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所使然.此类诗作情、理兼具,既有社会认识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未可过于贬抑.  相似文献   

16.
Born in the State of New York,Wang Lihong(王力宏)showed great talents in music in his childhood and has developed such gifts in a free and happy environment.With hard work,he has succeeded in becoming an extremely popular singer. Last year,on Christmas day,Wang attended the press conferences for the release of his new music album(新专辑发布会)in Taipei, Shanghai and Hong Kong one after another,becoming the first Chinese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小说中用动情的、极富人性化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人与动物惺惺相惜、真情相处的动人画面:同时,也毫不掩饰地暴露了人极其凶残地虐杀、残害动物的暴行,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文化反思。在其作品中,孕育着当代生态伦理所极力倡导的生态整体主义、生态责任等思想雏形。  相似文献   

18.
少年李德生     
夏攀 《高中生》2011,(34):51
河南新县柴山堡地区曾有一个小村,它四面环山,村南山势稍缓,有一条小路供村人进出。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村西头的一户人家,只有一间房,屋前一个小小的院子,院子一角种着一棵大樟树。1916年,一个婴儿在这间房里出生,在这棵大樟树下玩耍,从这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