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探讨了刘基诗歌创作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在元明鼎革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刘基诗歌具有"一代宗师的文学地位",与同时代的高启比较,刘诗是士君子言志之诗,高启是文人之诗,两家诗歌,各有千秋,未可轩轾。刘基的诗歌创作于仕元期间,在越诗派就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入明后,因其政治地位而影响更著,对有名一代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刘基诗歌风格既有沉郁悲怆的一面,又有奇崛豪放的特征.后期诗作则以哀婉悲凉为主,而就哀时愤世而论,前后精神相通,仅为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3.
自明以降,刘基文集递相刊行,版本繁多.盖于明初,刘基文集先以单行本形式梓行于世,如《覆瓿集》、《郁离子》、《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嗣后,诸单刻本被统汇一集名《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世代相传,不断翻刻,先后有成化本、正德本、嘉靖本、隆庆本、崇祯本、康熙本、雍正本、乾隆本、四库本、光绪元年本、光绪二十六年本、四部丛刊本、民国五年本、万有文库本等流传于世.其中有不少版本因年代久远,于今已成孤本,对一般读者而言已很难见到.熟悉版本是刘基研究的“第一要旨”,笔者于年初游学京师,承蒙各大图书馆的鼎力相助,有幸一睹刘基文集诸版本之全貌,遂成此叙录,庶几同好于中获益一二亦未可知.  相似文献   
4.
从《苏平仲文集序》看刘基的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大约在四十岁之后,就常为亲朋好友的诗文作序。其中许多序文都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文学主张,是研究刘基文学思想的珍贵资料。在众多的序文当中,能较全面地反映刘基文学思想的是《苏平仲文集序》①。此序文据郝兆矩先生考证当作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是年作者已届六十。②在这篇文论当中,作者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理与气之关系;文学创作与时代之关系;以及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的文辞要求等等,本文分别予以阐述并略加辨析。一、理气说。文章开门见山,言“文以理为主,而气以摅之。理不明为虚文,气不足则理不能驾”。理、气本是中国…  相似文献   
5.
在畲族民间传说中,广东潮州凤凰山安葬着其始祖忠勇王,是畲族的发源地。但民间传说与凤凰山真实的历史地位是有差异的。畲族是少昊之后,发源地在东夷,广东凤凰山只是畲族发祥的一个象征符号。畲族始祖的坟墓也不是在凤凰山上,而是"葬在南京大路上"。  相似文献   
6.
论刘基以诗议政的创作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基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其所议论的范围囊括元季至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而这一切又都是围绕着当时群起为"盗"、天下大乱的艰危局势逐一加以揭示.元季时局艰危的根本原因在于执政者不行"以德养民"的为政之道,在于元廷政治的全面腐败.从诗歌的渊源角度考察,以诗议政古已有之,宋人苏轼、陆游等皆有以诗议政之作.刘基的议政诗,客观上是承绪宋人"以议论为诗"之传统,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所使然.此类诗作情、理兼具,既有社会认识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未可过于贬抑.  相似文献   
7.
论刘基诗歌的生命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咏叹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从刘基的诗歌当中我们可以洞察其生命观念及其嬗变过程.刘基于元季仕途屡屡受挫,其间曾一度倾慕道家因循自然的生命价值取向,但积极入世、重实行的儒家生命观念无疑是其主基调.入明以后,因奸佞构陷、君主猜疑,社会政治环境的险恶,确使刘基的生命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然就其真实的生命体验而言,仍然是一种颇具悲剧色彩的既痛苦又无奈的抉择.其晚年咨嗟幽忧、悲老叹穷之作,实为生命咏叹之变奏.  相似文献   
8.
顾名思义,《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封申明要与受信人断绝交往的信函.绝交的理由是“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而嵇康不愿,怪对方太不了解自己,没有继续交往的必要.且话说得极尖刻,要山涛“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可这里有一个疑点,此信开篇有“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一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从中可知,事情早已过去,山涛也只是与人“议”及此事而已,并没真的去做.事隔一年之后,作者竟一本正经地奋笔疾书,声称要与之绝交,总觉得于情于理都显生硬.山涛中途变节,脱离竹林名士集团到朝廷做官嵇康固然不喜,但并没因此而否定其人品.事实上,此后两人非但没有绝交,而且关系还很密切,有史为证:“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深信自己死后,山涛能照料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是假!  相似文献   
9.
4、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明刘基撰.十二册二函.明正德十四年己卯(1519)林富重刻本.北大、复旦图书馆皆藏有此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残本(存一至八卷、十一至十八卷).该本为雕板印本,四周双边,黑口,双鱼尾.板心题“××集卷×”及页码、刻工名或本页所刻字数.一至十六卷、十九至二十卷卷端题“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集卷×,处州府知府林富重编”,十七至十八卷卷端仅题“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集卷之×”,卷尾皆有“太师诚意伯文成刘公文集××卷终”字样.正文行款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  相似文献   
10.
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意图并非真的与山巨源绝交,而是借题发挥,指桑骂槐,把讽刺的矛头指向司马氏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