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据考证是为了与汉代刘向的《世说》相区别,而冠名"新语"。与旧《世说》想比,《世说新语》是一部新经典。既入经典之列,必定有创"新"之处。本文即着手分析《世说新语》中教育观之"新"。  相似文献   

2.
<正>《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共36门,记录了东汉末年到刘宋初年士人的玄言清谈以及趣闻轶事,虽是魏晋时期文言志人小说,但融入大量口语,反映了六朝时期的语言面貌。在《世说》编纂的时代,政权走马灯似的更迭,社会动荡,人的自我生命意识觉醒。刘义庆编纂这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照冯友兰的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构成真风流的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书名多而杂,何为原书名,学界并无定论。据相关资料考证,刘义庆著作时原书名当为《世说》,《世说新书》和《世说新语》皆为后起。通过《世说》与“说”体文之间的关系分析,可解释刘义庆以“世说”名书的合理性。此外,通过与刘向《世说》相比较,可揭示刘向《世说》即刘义庆《世说》之书名、体例和旨趣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这部书的原名,有几种说法:一、原名《世说新书》。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曰:“《世说》之名,肇于刘向,其书已亡,故义庆所集名《世说新书》。”二、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已编有《世说》,后人则增字以别之。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七。三、原名即叫《世说新语》,《世说》是其省称,《世说新书》是其别称。见周本淳《〈世说新语〉原名考略》,载《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三辑。据几部史书所载,《南史·刘义庆传》、《隋书·经籍志》及新旧《唐书·经籍志》都称此书为《世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成书后出现了一大批模仿它而作的“世说体”小说。这些仿书本身既是《世说新语》传播的产物,同时又参与到《世说新语》传播的进程中来。因此,对“世说体”小说的研究是《世说新语》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现存“世说体”小说共有16部,其中明代10部,清代6部。这些仿作虽然只得《世说新语》之形,而无法企及其神韵,但作为一个小说流派,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何良俊缟撰《何氏语林》开明清“世说体”小说之先河。而其为何会在“世说体”小说中断三百多年后的嘉靖年间横空出世呢?为什么在体例上又比模仿对象《世说新语》多出“言志”“博识”两门;既是模仿《世说新语》所著,又为什么书名不与《世说新语》相类似,而与已经失传许久的裴启《语林》重名。另外,其按语、小序有没有借鉴前人?上述问题正是本文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7.
一部笔记小说,能使不同时代的读者百读不厌者,恐怕无过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把《世说》与《庄》、《列》相提并论,提出"此诸书,人鲜不读,读鲜不嗜"。遗憾的是,几部流行的文学史,几乎都把《世说》说成是暴露文学,似乎《世说》可取之处仅仅是其艺术技巧,而思想内容可称道处甚少。若果真如此,《世说》满纸是血腥、污垢和丑恶,怎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审美愉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是一部集汉魏六朝的传闻轶事之作,其出现"哭"的条目共四十余条,《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的哀悼与恸哭,表现了动乱时代中境遇悲惨的士人一往情深、质性自然的情感。在这片哭泣中,我们看到了"此是有情痴"的时代中人。  相似文献   

9.
《续世说》是北宋孔平仲仿照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编撰而成的一部世说体小说,内容上采录魏晋南北朝至五代中的有关史书文献史实,体例上承袭了《世说新语》的分门别类、依类而立的文体形制,但在具体的门类数目、门类名称、门类排序等方面有所增删和改动.与《世说新语》的突出名士风流不同,《续世说》意在突出朝堂政事.在立意选材方面,反映了孔平仲的思想倾向,体现了宋代世说体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石破天惊听世说,敲金戛玉刋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绘状魏晋之世文人风度、体现彼时时代特征之笔记文集,堪领吾华古代志人小说杰出代表之称。其对后世文学创  相似文献   

11.
杜甫酷爱《世说新语》,杜诗中多处使用《世说新语》中事典。杜诗用《世说新语》事典方式多样,多用于描写景物、叙述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感。杜诗善于叙事和语言精警的特点显然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杜甫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人格的典型代表,更是对《世说新语》精神和魏晋人格的继承与超越。杜甫对《世说新语》的接受机制涉及各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因其语言艺术特色鲜明和魏晋士人风度尽显为历来学者称道,在《子猷访戴》此则故事中,可窥见《世说新语》在语言运用上的简洁传神,故事叙述的流转律动以及名士风度的率真旷达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北宋王谠的《唐语林》是仿照《世说新语》体例创作的一部"世说体"小说。在小说的编辑体例、语言风格等方面,既有对《世说新语》学习仿拟,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语言隽永传神,优美流畅,气韵生动,而且在叙事方面也显示了篇幅短小、精炼简约、遗形取神的特征,生动地体现了《唐语林》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4.
刘辰翁对《世说新语》的评点开创了小说评点的先河。他对《世说新语》的评点范围相当广泛,涉及了训释疏通、指出归类不当、指漏纠谬、提出不同的见解、评骘人物故事、品评艺术特色等多个方面。其评点内容对《世说新语》的传播及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是汉魏六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志人小说,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大量名士的逸闻轶事和清谈风貌。其中《识鉴》、《赏誉》、《品藻》等人物品藻内容生动地表现出魏晋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欣赏,集中体现在:重德行,推崇品格高洁;重才能,赞誉政治才华和艺术才情;重情感,突显率性真意;重神韵,追求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周处自新”是《世说新语》中得到广泛流传的故事,学者普遍认为此则故事并非信史,但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故事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意义并未有深入的探讨。汉魏到南北朝时期世族门阀制度的萌芽和发展,乡品择士制度的实行,作为历史背景对于“周处自新”故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它的叙事接近口语,对话中保留的口语成分较多,比较真实的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活的词汇和语法现象。"从"字是古代汉语中用法比较灵活的一个词,由最初的动词词性,演化出名词、形容词、介词等,并且用法较多。运用定量统计和穷尽分析的方法,将《世说新语》中出现的"从"字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作动词、介词、名词、形容词的用法,以及构成的固定词组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系统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法总结出其单音节语气剐词在继承前代基础上的发展状况.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管窥语气副词在中古汉语中的发展信息.  相似文献   

19.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