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央视《围屋里的女人》这部电视剧反映了旧时代女性群体柔弱悲惨的命运,电视的影像画面反映了桂东客家文化中的地理建筑(围屋)文化以及客家服饰文化的特征,突出体现了桂东客家人文文化个性,该电视剧对于宣传客家文化尤其是桂东的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桂东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族群自明末清初迁入桂东以来,在与当地各族群的密切交往过程中,相互融合,和谐相处,秉承中原文化传统,发扬客家人文精神,创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桂东客家文化: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文重教,尚文习武,耕读传家;守望相助,崇尚节俭;浸染"乡土情结";独特的客家语言.  相似文献   

3.
客家族群自明末清初迁入桂东以来,在与当地各族群的密切交往过程中,相互融合,和谐相处,秉承中原文化传统,发扬客家人文精神,创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桂东客家文化: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文重教,尚文习武,耕读传家;守望相助,崇尚节俭;浸染“乡土情结”;独特的客家语言。  相似文献   

4.
客家文化之所以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不断发展,传承至今,其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桂东南客家人聚居地之一--陆川县乌石镇为例,从家庭教育、宗族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对桂东南地区的客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进行剖析,并对桂东南客家教育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客家教育对广西客家人的生存、发展及文化传承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客家文化之所以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不断发展,传承至今,其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桂东南客家人聚居地之一--陆川县乌石镇为例,从家庭教育、宗族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对桂东南地区的客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进行剖析,并对桂东南客家教育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客家教育对广西客家人的生存、发展及文化传承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桂东南地区客家教育探析——以广西陆川乌石镇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家文化之所以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不断发展,传承至今,其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桂东南客家人聚居地之一——陆川县乌石镇为例,从家庭教育、宗族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对桂东南地区的客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进行剖析,并对桂东南客家教育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客家教育对广西客家人的生存、发展及文化传承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真实再现客家传统服饰形制,印证相关客家传统服饰文化特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从福建省客家百岁老人张秋香的日常着装特色入手,对其服装款式、色彩、图案和服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其服装服饰的特点为服色崇蓝、独幅长裙、装饰性与舒适性兼具的绣花鞋;同时深入探讨了客家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即为以朴素为关、崇尚自然、传统民族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8.
客家建筑具有强烈的政治理论色彩和宗法观念,这些观念、色彩的体现无不借助于其装饰艺术。客家建筑的装饰艺术与客家民族的文化直接相关,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客家建筑装饰艺术中的象征表达,从雕刻物、纹样和色彩方面对客家建筑的装饰艺术做了浅要分析,以期能为艺术作品的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客家民间艺术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赣南客家民间文化艺术以其古敦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瞩目,特别是传统的灯彩艺术,是客家人欢庆喜日佳节常用的一种表演方式.赣南客家灯彩品种繁多、造型千姿百态,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舞蹈表演丰富多彩,锣鼓节奏铿锵有力,赣南客家人民把生活的情趣和对大自然的感悟都融进了灯彩中.赣南客家灯彩是赣南客家人的一项重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凝聚了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客家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1.
客家民俗中的越、僮之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地区,历史上是土著百越民族的居住地。因此,客家民俗曾受到百越民族及其传人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服饰、饮食、婚姻、丧葬、宗教信仰、节日、杂俗等方面论证,说明:客家文化是多元一体文化,岭南百越文化,曾对南方汉族各民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学视域研究客家文化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这不仅仅是构建“客家学”的需要,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回应,更是对文化人类学中族群研究的一个补充和升华。从实践层面看客家文化的本身,无论是客家文化中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还是客家人的自然崇拜,都蕴含着鲜明的生态思想,无不彰显生态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目前对其生态维度的研究做得还远远不够,必须在客家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中树立生态意识.使自然与人文达到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3.
客家教育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体,儒家传统文化是其构成的主体框架和核心要素。客家教育文化融合了科举教育文化、客商教育文化、西方宗教教育文化、客家民系民俗教育文化等东西方、近现代的教育文化因子,形成了具有客家民系特征的多元融合的教育文化特色,对世界客都——梅州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粤东客家地区,是世界公认的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地理条件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近代粤东客家地区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该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祖先是根,儿女是叶;无论儿女走多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一部客家史,就是一部不断迁徙的历史;客家人,带着思念(“祖先崇拜”)行走;“木本水源”(“根文化”)千年延续,传承至今,有利有弊。“从远方走来”“在路上”的“客家人”如今“出路”何在?“我本客家人”,详考广西北流文川李氏家族祖先崇拜现象,结论如此: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客家地区发展利弊,妥善处理传统与发展关系,正确引导祖先崇拜文化,努力构建和谐新客家,这才是正道。  相似文献   

16.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让世人体会到古朴的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那坡黑衣壮服饰的解读,以期理解黑衣壮文化的本真世界,更为理性地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西隆林花苗女装物态形式和功用的探析,可以帮助理解服装结构学中服装结构及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同时可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参考和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8.
贺州客家竹板歌,是流传于贺州市客家地区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说唱曲艺,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源于古代中原,与南方各土著民族交流、融合,经过长期演变、发展,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鲜明的地方特色.贺州客家竹板歌,明显整合了瑶、壮和其他汉族支系的民歌元素,曲调优美动听,别具一格.传承、发展、保护客家竹板歌,符合人民的精神需求,也是党和政府大力建设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客家民间美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和源头,融合了客家移民途经地、驻足地、定居地的土著和少数民族特色,历经千年积淀而成。具有广泛的地缘、深厚的文缘和一脉相承的亲缘,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0.
客家传统服饰是客家族群文化中极富代表性的符号。它的特色不仅在于视觉符号的象征意义,更加体现在它是客家族群形成的符号标记、客家人生活及生存状态的表征、客家人自我强化人格的象征,等等。正因为如此,客家传统服饰符号在当下外来符号冲击、现代符号变迁的情景中,依旧具有巨大的启示价值和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