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需求中的生成。因此,教师要精心预设每个细节,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应该是体验课程。作为教师一定要舍得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会想、会做、会说,学生才能得到发展,这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吴宁建 《师道》2007,(5):18-18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遭遇一些偶发事件。正确应对这些偶发事件,适时捕捉和利用课堂管理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对于提升课堂管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遭遇一些偶发事件。正确应对这些偶发事件,适时捕捉和利用课堂管理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对于提升课堂管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试用几个案例来说明课堂管理中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资源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之一就是要树立崭新的课程资源观。课堂教学是由本、教师、学生及环境构筑的动态生成系统。课堂教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传递与执行教材资源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资源、利用资源、提升资源和创造资源的过程。限于篇幅,本仅从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教材、教师、学生,来论述课程资源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需求中的生成。因此,教师要精心预设每个细节,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应该是体验课程。作为教师一定要舍得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会想、会做、会说,学生才能得到发展,这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曹顺平 《考试周刊》2011,(66):70-71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生成一些动态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学艺术的高超,不仅仪表现在精彩的预设上。更表现在灵动的生成上.教学的精妙就在于动态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巧妙利用。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元”,及时发现并抓住课堂教学稍纵即逝的契机,将其发掘和利用.从而确定新的任务.制定新的方案.形成新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7.
张桂萍 《考试周刊》2011,(18):215-216
课程实施是一个开放、创造、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生成性课程事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理念即关注过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生成性事件。生成性课程具有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捕捉与利用这些突发的生成性课程事件,挖掘隐藏其中的价值,使其转化成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需要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展现教学智慧的过程,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遭遇一些偶发事件。正确应对这些偶发事件,适时捕捉和利用课堂管理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对于提升课堂管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试用几个案例来说明课堂管理中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遭遇一些偶发事件。正确应对这些偶发事件,适时捕捉和利用课堂管理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对于提升课堂管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因此在遇到这些偶发事件时,教师一定要妥善处理,力争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案例:一天下午,我正在某班上课,班级里很安静,大家都在专心听讲。突然有位学生大声地说了一句:“干吗要扔到我 这儿。”大家顺着这个声音,  相似文献   

11.
生成性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种,是指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随机生成的、且被教师利用起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生成性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特征在于"生成性",需要教师多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关注身边事,  相似文献   

12.
俞金烈 《教师》2014,(30):102-102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时常会产生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性教育资源",教学不应完全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细节,联系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地选择、整合,生成新的教学方案,构建有效的个性化课堂,让学生在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上,感受生命的成长,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一、优化设计,收获生成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历史课堂,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灵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呢?笔者以为,要灵活有效地处理课堂生成性资源,历史教师需要心中有"人",即充分关注学生;心中有"魂",即围绕课堂教学中心;心中有"值",即联系历史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以教为本,把学生课程资源仅仅理解为课堂中偶然生成的资源,教学中也只关注这些偶然性资源的利用.其实,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地位是由课程的本质决定的.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生成的过程,学生课程资源应蕴涵学生生命的全部要素,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建立在学生课程资源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以教为本,把学生课程资源仅仅理解为课堂中偶然生成的资源,教学中也只关注这些偶然性资源的利用。其实,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地位是由课程的本质决定的。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生成的过程,学生课程资源应蕴涵学生生命的全部要素,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许多课程资源往往在师生互动、对话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那么,如何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促进预设教育目标的高效率完成或新的更高价值目标的生成,则是当前教育向教师们提出的又一个崭新的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用知识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运用能力。”近几年来,课堂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加强了课内外学习的联系,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成了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这种课程意识拒斥“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既要有静态的课程资源意识,又要有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意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学、教师,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的又一个新课题。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推进的过程。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这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尤其可见,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问题也会不断地形成。如果我们能通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  相似文献   

20.
缺少生成的课堂不够精彩,缺少精心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一节课体现的生成应该是教师预设下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准确把握,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与无序的统一。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伪生成"现象,要去伪存真,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