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娱乐新闻”,就是予人以娱怀取乐的新闻,也就是能引起受众兴趣并使之产生愉悦之情的新闻。一般说来,“娱乐新闻”有如下特性: 其一,具有娱乐性,这是毋庸置疑的。究其原因,是娱乐新闻属于软新闻,而软新闻大都具有娱乐特性,尤其是那些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奇人趣闻或自然界的异物怪事的消息,其娱乐性表现得特别突出。 其二,具有趣味性。凡是具有娱乐性的新闻,都能满足某些受众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兴趣。这是因为,具有娱乐性的新闻,其主要价值要素是趣味。而有趣味的事物,总是会使人感兴趣的。当然,趣味有高级与低级之分,我们…  相似文献   

2.
时下,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即是指媒体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新闻娱乐化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主流的严肃新闻受到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亦有被颠覆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娱乐新闻已成了大众传媒的宠儿,其“娱乐性”给受众带来更多的消遣性,在紧张压力之下,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娱乐新闻为了取得更佳的效果,木惜以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为代价,不惜以以假乱真、真真假假为手段,标题上也是花样翻新,标题与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客观上讲,一部分娱乐新闻的新闻性慢慢缺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失了分寸的、乱了套路的娱乐,  相似文献   

4.
朱丹 《记者摇篮》2010,(1):37-38,35
“新闻娱乐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在我国20多年的新闻改革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的。近年来,随着媒介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全世界范围内的新闻娱乐化浪潮更是风起云涌。面对这一新事物,人们不免会产生争论:持肯定态度的,认为“新闻娱乐化”可以得到更多受众的欢迎;持否定意见的,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危害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5.
任陇婵 《视听界》2015,(2):18-19
近年来,白热化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娱乐新闻已成为各类媒体迎合大众心理、吸引眼球、赚取卖点的重要内容类型之一,主流媒体也未能免俗。娱乐新闻通常以娱乐明星为主角,极尽曝隐私、揭疮疤、捕风捉影、贫嘴饶舌等八卦之能事,大都格调不高,甚至沦于低俗。然而,娱乐圈内稀有的拥有天籁般嗓音、美丽、善良、坚强的姚贝娜,却给了原本上不了台面的娱乐新闻一次成为"正剧"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娱乐新闻的确被读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它仍属于新闻范畴,仍然起着“服务受众,教导受众”的作用,需要遵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如今的娱乐新闻常常令人真假难辨,还屡屡见到“XX更衣被偷拍”、“XX自曝有同性情结”等等格调低俗的新闻登上娱乐头条。一些娱乐新闻已变得耸人听闻、盲目审美。这便是本要说的新闻“猎奇”。指的不是搜尽天下奇闻,而是满足个人低级趣味,宣传不真实、不正当、未确定的非主流事件。娱乐新闻实在不可纵容“猎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傲 《记者摇篮》2005,(8):54-54
新闻娱乐化近年被引入内地,它的出现引起业界一片哗然,持反对意见者忧心忡忡。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持肯定意见者却将“新闻娱乐化”当做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说,新闻娱乐化与报纸的严肃性、权威性有背离之处,如果毫无原则地对所有新闻事件都做“娱乐”处理.势必影响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种无原则的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相似文献   

8.
浅论娱乐新闻言论对娱乐新闻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娱乐新闻更多地牵扯了读者(听、观众)的视线,人们在关心时政之外,也希望愉悦感官,放松身心。而各类报纸娱乐版面上的“眼睛”──娱乐新闻言论,更以新颖活泼的面孔,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娱乐新闻言论属于新闻小言论的一种,目前相当一部分娱乐新闻言论是以专栏或专版的形式出现的,例如专栏有羊城晚报的《众议院》和《龙眼碌碌》,深圳特区报的《娱情评弹》,深圳晚报的《娱情末了》和《观众席》等等,专版有南方都市报的《娱乐评介·四人吧》。出现在这些专栏或专版里的评论,都是对新近发生在娱乐圈…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杭州某电视台的《都市报道》已经“由身着长衫、略带绍兴口音的名滑稽演员翁仁康担任主播”。  相似文献   

10.
贾文凤 《青年记者》2007,(11):44-45
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爱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而现在娱乐新闻的受众本位,更多的是因为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取悦受众,于是就有了“冯小刚家庭地址被公开”、“王小丫结婚”、  相似文献   

11.
郭祎珺 《大观周刊》2011,(29):130-130
市场经济席卷了我过社会的各个层面.是我国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传媒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国传媒的传统传播方式以及发展状态.使我国的传播媒体各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也由此催生了新的新闻传播方式——新闻娱乐化的潮流.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娱乐新闻在我国新闻事业中异军突起.使新闻报道开始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等方面的要求.娱乐和新闻开始在某种程度上结合.交织和渗透。  相似文献   

12.
娱乐新闻的“假凤虚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杰 《视听界》2005,(5):102-102
当下的娱乐新闻常被人们称为“八卦”新闻,之所以“八卦”是因为它的虚假与无聊。那些通过捕风捉影、凭空炒作制作出来的“八卦”新闻,已成了一种时尚,民众一边对其嗤之以鼻一边又为之津津乐道。我们来探究一下娱乐新闻这种“假凤虚凰”现象形成的原因。首先,对媒体来说,对巨大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闻真实性更多地涉及传播内容的选择和报道,而新闻娱乐化专注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与技术化。在全民狂欢的大众传播时代,电视新闻娱乐化使电视新闻节目渐渐失去了"新闻真实性",如何平衡电视新闻娱乐化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刘慧 《新闻实践》2011,(4):56-56
近期对文化产品中的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媒体和社会再次掀起了抵制热潮。但是,不少媒体和人士并未停止对低俗内容的报道和传播,甚至一边痛批某人表演低俗、不堪入目,一边详细介绍其星座血型乃至泳装艳照。面对“三俗”之风,社会一时形成了“一边狠打,一边追捧”的怪现状。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的话:前一阵子,广电总局限制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得到很多观众赞成。反观报纸,如何做好娱乐新闻,避免俗滥,也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尤其是微博时代的到来,娱乐新闻有了更多蜚短流长的机会。而大众对娱乐新闻将信将疑、质疑优先的态度,也使对娱乐新闻度的拿捏更费思量。娱乐新闻如何既做出精彩,又能hold住?看看几位记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6.
所谓“娱乐新闻”,就是能引起受众兴趣并使之产生愉悦之情的新闻。一般说来,“娱乐新闻”有如下几点特性: 其一,娱乐新闻具有娱乐性,因其属于软新闻,而软新闻大都具有娱乐特性,尤其是那些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奇人趣闻或自然界的异物怪事的消息,其娱乐性表现得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电视综艺节目通过编造假故事换取收视率,平面媒体娱乐新闻主动制造低俗新闻的情况极其罕见,但“将错就错”的情况,在娱乐新闻版面上还是经常出现的.所谓“将错就错”,并不是说某娱乐新闻缺少必要的新闻要素,而是该事件在道德取向等各方面存在问题,是爆料者蓄意炒作.这种所谓的娱乐新闻出现在版面上,表面上看新闻要素齐全,实际上这些要素经不起推敲,只是看起来非常火爆,但长此以往,娱乐新闻版面将非常俗滥.  相似文献   

18.
娱乐新闻在我国产生之初的实际形态已悄然发生变化,出现了娱乐新闻"概念泛化"现象。本文主要结合理论上新闻的定义和实践中媒体的惯常做法,旨在针对新闻实务中的这一现象做些剖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闻过度娱乐化会弱化新闻传递信息的功能和重现事件真相的本质。当受众通过媒体认识外部世界的时候,会妨碍人们看清新闻事件的真相,损害媒介的公信力,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及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1.过度娱乐化的"麻醉作用"对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受众过度沉溺  相似文献   

20.
王少华 《视听界》2004,(5):64-65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乍一看,似乎同出一辙,但两者却又不同。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它的定义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