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罗斯福轶事     
罗斯福轶事王基高罗斯福总统集邮美国总统各有不同的嗜好,而喜欢集邮的只有罗斯福一人。罗斯福总统不但喜欢集邮,而且将集邮作为竞选时争取选票的手段。罗斯福在集邮界名望很高,因而赢得了大量集邮爱好者的选票。把嗜好搬上政治舞台,这也颇为独特。罗斯福1933年就...  相似文献   

2.
正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1735—1826)不仅是美国著名律师、政治家、外交官与演说家,还是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和四大开国元勋之一。其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后当选美国第六任总统,曾孙亨利·亚当斯是著名历史学家、学者和作家。亚当斯家族在一个半世纪里为美国政治、外交、教育、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时势与英雄的互动性在亚当斯身上完美展现,正如梁启超所言:"故英雄之能事,以用时势为起点,以造  相似文献   

3.
不怕丑闻的美国总统马王涛格罗弗·克利夫兰是美国第22和第24任总统,他在许多方面创造了总统中的“第一”。例如,他是第一位在任职前公开承认有私生子的美国总统;并且是第一个有此丑闻却能在竞选中获胜的总统。1884年7月,深孚众望的纽约州州长克利夫兰被一致...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无论何时何地,身后总有一支庞大的保镖队伍负责保卫他的安全。美国总统的贴身保镖又被称为总统“守护神”,他们是“美国联邦经济情报局”的成员,能够从事保护总统这样一个特殊使命的人,不仅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而且必须经过千锤百炼。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总统特工。不管总统在任与否,也无论总统身处何地,他的身边总有特工们若隐若现的影子。总统保镖绝大部分是男性,而那些男性保镖的典型形象是面容冷峻、留着短发、身着风衣、眼戴黑镜,行动勇敢而果断。其实这不过是影视作品灌输给人们的印象。在实际生活中,总统的贴身保镖可…  相似文献   

5.
原苏联是世界电影大国之一,其电影生产除满足本国需要外,每年还有大量出口,是国内利润最高的产业部门之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猛烈转轨造成混乱,加上外国(主要是美国)低质、廉价旧影片大量涌入,使俄罗斯电影业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为了扭转这种局势,叶利钦总统于1  相似文献   

6.
玫雅 《世界文化》2001,(3):28-29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位总统是位残疾人。他在39岁时因骨髓灰质炎导致行动不便,以后就不得不以轮椅代步。然而病魔并没有压倒罗斯福,相反,罗斯福以病残之躯连续成功地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创造了一代辉煌。最近,一座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青铜塑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落成,以纪念这位立下了不朽功绩的病残总统。把罗斯福列为美国40多位总统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对此人们很少有争议。但在罗斯福去世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人们却为是否应该以一座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青铜塑像来向世人揭示他是残疾人…  相似文献   

7.
林肯和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总统,而这两位相距百年的名人,其生活轨迹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林肯在1860年就任总统,而肯尼迪在1960年就任总统。两位总统的归宿都是遇刺身亡,出事时两位总统夫人都在事发现场。更令人称奇的是两位总统的继承人名字相同,林肯的继承人名叫约翰逊,肯尼迪的继位者也叫约翰逊。前一位约翰逊生于1808年,后一位约翰逊生于1908年,又恰好相差100年。无论是人为还是巧合,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林肯和肯尼迪的巧合是100年一个轮回的话,那么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巧合则是129年为一个周期。拿破仑和希特…  相似文献   

8.
雷鸣 《世界文化》2005,(4):17-18
钓鱼雅称垂钓。古往今来,父子当选总统又同时痴迷垂钓,唯有美国前任总统老布什和美国现任总统小布什了。近几年来,布什总统父子几次在一起持竿钓鱼,切磋钓技,世界各国媒体进行了报道,引起人们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9.
提起吉米·卡特,人们很自然地想起他是美国前总统和200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其实,卡特不仅是一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而且是一位作家,迄今已出版近20部书,其中有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回忆录《黎明前一小时:一个农村少年的回忆》(2001)、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小说《马蜂窝》(2003)和诗集《总是估算及其它诗篇》(1995)。卡特是继约翰·昆西·亚当斯和亚布拉罕·林肯之后又一位总统诗人。  相似文献   

10.
<正>《洛奇》(《Rocky》)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段人生。在电影与人生的交织中,缔造了光影和现实的传奇。当我闭上眼睛,一幕幕的画面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美国有一座东部城市叫做费城,如果你询问当地人,"费城的标志人物是谁",你可能会听到一个答案是艾弗森(原费城76人队队员),但是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奇",一个从电影里走出的"真实"的人。  相似文献   

11.
王彬 《世界文化》2007,(11):25-26
“整个世界本来就是一座大花园。”当电影在Sarah Brightman吟唱的Winter Light这样的天籁之音中结束时,女主角玛丽的这句话简约的总结了整部电影的内涵。作为十多年前拍摄的儿童电影,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让大人小孩都能被感动的经典。很久很久没有看过这样让人一会儿安静流泪、一会儿又欢欣鼓舞的电影了。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79-179
5月27日,以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艺术生涯为主题的秦怡艺术馆在闵行区浦江镇落成,89岁高龄的秦怡与老中青三代电影人共同出席了艺术馆揭幕仪式。秦怡1922年出生于上海,投身电影事业70多年,塑造了50多个银幕形象和话剧角色。她早年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活跃于重庆、成都的话剧舞台,曾被誉为影剧舞台“四大名旦”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方陵生 《世界文化》2008,(10):51-51
2008年6月6日是美国免下车电影院问世75年纪念日,1933年的这一天,里查德·霍林斯黑德在美国纽约州卡姆登创办了第一个可以坐着汽车进去看电影的免下车电影院,每辆车只要付上25美分就能在星光下潇洒地看上一场电影。  相似文献   

14.
华盛顿的生活排场正华编译今天,美国总统的家庭事务全是由白宫办公室处理的。然而当乔治·华盛顿和他的夫人玛莎在当时的美国首都纽约安家时,总统的家庭事务不拘大小均由自己处理。1786年12月16日,华盛顿夫妇曾在纽约日报上刊登两则提供《在总统家里》工作机会...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作家苏珊·桑塔德的长篇小说《在美国》日前荣获年度美国图书奖。67岁的美国作家苏珊·桑塔德是美国先锋派文艺理论的创始人,其著作除文艺论述之外,还有多种剧本和小说。多年来,她醉心戏剧,不但登台演出,而且导演舞台剧和电影。桑塔德是波兰移民的后裔,她的作品《在美国》是一部历史小说。书中女主角玛莉娜是19世纪70年代波兰的一位才貌双全的女演员,她在华沙皇家剧院舞台上扮演各种悲剧角色,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慕和敬仰,被誉为民族的象征。可是,当时波兰被俄、德、奥三国所占领,人民没有尊严与自由。…  相似文献   

16.
约瑟夫·肯尼迪和他的情人齐易编译托马斯·科尔克兰担任过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助理,还做过肯尼迪的律师,他这样评价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他总是寻找能带来权势和提高身价的东西,他两者都想要。他研究权力从何而来,权力来自金钱,于是便想方设法搞钱...  相似文献   

17.
对一个演员来说,创造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并不太难,难的是能成功地创造一系列性格迥异的舞台形象,并且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这才是令人赞叹的。宁夏著名的维吾尔族秦腔表演艺术家马桂芬,在她43岁的舞台生涯中,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演员。从坚强不屈而又能韬光养晦的庚娘、沉稳果敢谋略颇深的洗夫人、不顾羞耻嫌贫爱富的崔玉莲、一腔痴情而又所托无望的敌桂英、风流调搅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英姿飒爽八面威风的穆桂英、活泼无邪的少女杨排风~直到双目失明的老妇哈母,就是这样一系列光彩夺目的舞台艺术形象。马桂芬原名阿力吐罕,这在维吾…  相似文献   

18.
时尚人像(二)紧紧依附于戏剧舞台的美国时尚人像摄影可细分为歌剧时期、歌舞剧时期、哑剧时期与好莱坞电影时期等阶段。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人种的大熔炉,是化的大杂烩,美国电影大概就是这大杂烩中的一道折箩。然而“烩”的对象往往是物而非人。有色人种在美国电影中的地位,实在经历了一番坎坷的旅程。  相似文献   

20.
郭栋 《世界文化》2007,(1):28-28
有那么一个导演一直不入好莱坞的门道——斯坦利·库布里克。 他是一个神奇的导演。他总以那种把“吴钩看了”的姿势审视电影,审视美国人民心中的好莱坞、审视美国,他的那种将电影革命进行到底的颠覆性元素像AK-47射出的子弹,旋转着去击碎“全金属”。[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