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时尚人物     
旅英女作家虹影出版了以三峡为故事背景的长篇小说《孔雀的叫喊》。这件事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她去年刚败诉给凌叔华之女陈小滢,其小说《K》因侵犯陈母名誉权而被裁定为永久性禁书。当时虹影坚决表示要上诉,现在上诉官司还没开打,新作就已问世。 《K》的官司牵涉到文学形象是否有特定生活原型的问题。记得钱钟书先生曾在《围城》的序言中特意强调,他小说中的人物均为虚构,切勿对号入座,但还是有人觉得钱钟书借小说骂了自己。钱先  相似文献   

2.
葛卉 《编辑之友》2010,(3):59-61
世纪之交,英国女作家J·K罗琳推出了她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该小说一面世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它以惊人的数字刷新着文学史和出版史上的纪录,被翻译成55种文字,以1.5亿册的发行量迅速风靡全球。2000年10月,随着人民文学出版社《哈利·波特》中文简体版的问世,在中国也掀起一股哈热的旋风。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出版局最近出版了中国女作家的短篇小说选《撒尼大爹》马来文译本。该书一共收录了20名中国近代著名女作家的20篇被译成马来文的短篇小说。这是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出版局继出版《鲁迅小说选》、《白蛇传》、《钱娘》之后的  相似文献   

4.
张菁华 《出版广角》2014,(18):90-91
正在意识的世界里时间的界定会消失,物理的界限会消退,但每次的心灵之旅都没有尽头,一次次地脱离地球的大气层,又一次次地回归现实寻找心中的光点—福尔图纳达。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被《泰晤士报》评为目前最具争议的"危险"女作家,她所创作的小说行文风格大胆,善于用跳跃的意识流叙事,善于巧妙构造故事的内在张力和凸显女性主义主题。温特森发表于1989年  相似文献   

5.
凌叔华是中国五四时期著名女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新旧两种男性形象。他们大多作为女性的陪衬,整体上是模糊的。作品中男性形象整体的模糊与作家自己的人生经历及其女性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魔幻电影奇观质感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风靡网络与游戏世界的玄幻小说《诛仙》全集在中国内地出版,作品被称做"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雄健恢弘的叙事迅速成为华语奇幻文学巅峰之作","在中国台湾一经出版,即飙升至港台畅销书冠军榜","网络点击超三亿人次,被誉为可媲美《蜀山剑侠传》的国内新一代有浓郁中国风骨的奇幻精品巨制"。而英国人创作的  相似文献   

7.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被《2003泰晤士报好大学指南》(2003 Times Good Uni-versity Guide)评为最好找工作的十所大学之一,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出版课程及牛津国际出版研究中心在世界出版界享有盛名。牛津国际出版中心前任主任保罗· 理查森是中国出版界的老朋友,他曾多次访问中国,并被聘为中国出版科研所的外籍专家。休· 潘迪特是牛津国际出版研究中心的新任主任,2004年6月初她结束了两周的中国之行。其中休·潘迪特和保罗·理查森一行在北大发表了题为《Contemporary Issues facing theUK Publishing Market》的精彩演讲,相信这对我国出版业界人士认识当前的英国出版市场大有助益。故编译出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弗朗索瓦丝·萨冈,法国著名女作家,被誉为法国文坛上的女性“三剑客”之一,1935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洛特省,19岁时出版《你好,忧愁》,轰动法国,从此步入文坛。萨冈至今已出版了28部小说、剧本和回忆录,事业顺利,但命运多舛。她两次离婚,1957年遇严重车祸,差点丧命,1962年又因税务和毒品问题染上了官司,1978年她被诊断为胰腺癌,后虽被否定,但死亡阴影从此萦绕在她的心头。1994年,她以此为题材写了一本小说《短暂的悲哀》。法国《读书》杂志记者就这本新著采访了她,以下是采访记录。原文较长,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9.
许鸣  陈洪 《兰台内外》2016,(4):13-14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回忆她与钱钟书及女儿的生活片断,重温三口人一同生活的岁月,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4年在杨绛先生103岁生日后,她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当红女作家吉本巴娜娜(1964~)作品译本遍及海外34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吉本巴娜娜发表处女作《厨房》,一举销售200万册。这部小说被世界文坛认为是当代日本文学的典范,是本世纪最重要三部青春小说之一。 2002年6月,吉本巴娜娜的小说《不贞与南美》意大利语译本印数10万册,售罄后连续增印。相形之下,2000年幻冬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男人》(China Men)的作者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是70年代以来崛起于美国文坛的一颗新星,这位华裔女作家的作品获得美国大众读者和专业评论家的一致好评,成为美国书市的畅销品,她于1976年出版的《女战士:一个女孩在群鬼中生活的回忆》,获当年“美国国家书评圈奖”,1980年出版的《中国男人》获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圈奖”,并获“普立兹奖”的提名,1989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猴行者:他的伪书》获当年“美国笔会小说奖”,根据一些美国文学评论家的意见,汤婷婷的作品是“尚在人世的作家中作品在大学被讲授得最多的一位”。她的《女战士》被许多大学列为大学生必读材料,许多高中也在讲授她的作品。近些年来,她的作品不仅成  相似文献   

12.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29):19-19
《中国军嫂》的精神世界 新近出版的《中国军嫂》,是定居云南的蒙古族女作家陈晓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军嫂写军嫂的独特作品。首先作者陈晓兰自己就是一名资深军嫂,  相似文献   

13.
1>339的联想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一部”。女士回答。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飘》。”女作家平静地说。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时至今日,世界上知道小说《飘》和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人数很可观,而对上述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年轻作家,人们无从查考也无人愿意去查考。看来…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12,(34):22
本刊讯(记者韩阳)12月1日,"特立独行,历久弥新"——徐小斌创作30年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北京作家协会、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文艺报社、作家文摘报社共同主办。徐小斌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她多年来笔耕不辍,迄今已发表作品四百余万字,出书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羽蛇》《德龄公主》《炼狱之花》《双鱼星  相似文献   

15.
《豆树青青》是芭芭拉·金索沃的小说处女作,她在小说中对人应该如何在更广阔环境里寻找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与复杂的世界共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女性独立和成长的主题、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传统家庭观念的解构,以及对生态主义的赞扬和对殖民主义的批判三个方面来解读小说文本,探讨其在当下社会的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是英国作家帕·林·特拉芙斯发表于1934年的儿童奇幻文学著作,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广大儿童读者的好评.本文从跨文化传播和语言思维转换价值两个方面探讨了这部作品的出版价值,同时运用可能世界理论分析文学叙事中的虚构世界,阐述该理论对小说出版价值的重建,以期为文学作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读姜德明先生的随笔《凌叔华的画》,便想到苏雪林、赵清阁,还想到张爱玲,她们也都工于绘画。中国现代女作家中能画的很有一些,接着便想到了林徽因,想到写这篇短文。凌叔华出身燕京大学外文系,因父辈与画坛多有往来的关系,自幼得以近水研习,日后成就为办过多次画展的著名画家。至于林徽因  相似文献   

18.
樊琳 《出版广角》2018,(11):93-9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作为一个高产作家,她的视角多集中于女性、民族和生态危机领域.其中,197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浮现》展现了作者的大部分思想,不仅描述了一位女性探寻自我的历程,还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这部小说的出版也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堪称民族身份构建的文学范本.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28日,江南水乡绍兴迎来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东北女作家迟子建领取了她迄今为止的第三个“鲁迅文学奖”(1996年短篇小说《雾月牛栏》,2000年短篇小说《清水洗尘》,2007年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成为中国首位三夺鲁迅文学奖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20.
贺蕾 《新闻世界》2011,(6):204-205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2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是她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到灯塔去》阐述的交流观,试图回答20世纪20年代交流的观念何以成为思想论争的热点这一传播学问题。在伍尔夫看来,人与人之间无法达成真正的理解与同情,交流是无法逾越的障碍。本文认为,伍尔夫的交流观不仅是她一个人的观点,而是一个时代一批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